九、参战部队及人员
曹军:
总指挥——曹操(丞相兼冀州牧);参谋长——荀攸(中军师);谋士——贾诩(太中大夫),程昱(奋武将军);将领——曹仁(行征南将军),曹洪(历锋将军),张辽(荡寇将军),张颌(平狄将军),夏侯惇(伏波将军),李典(捕虏将军),于禁(虎威将军),乐进(拆冲将军),徐晃(横野将军),许褚(校尉)。
孙军:
总指挥——周瑜(左都督);副指挥——程普(右都督),鲁肃(赞军校尉);将领——黄盖(武锋中郞将),韩当(中郞将),周泰(别部司马),凌统(别部司马),董系(偏将军),吕蒙(平北都尉),徐盛(别部司马),甘宁(都尉)。
刘军:
总指挥——刘备(领豫州牧、左将军);参谋长——诸葛亮(军师、中朗将);谋士——孙乾(从事中郞);将领——关羽(偏将军),张飞(中郞将),赵云(乐门将军)。
过军阀之间的激烈混战后,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时,全国已形成许多割据区域。
大体是:
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占据汉中地区。
在以上这些割据势力中,当时势力最强的是袁绍和曹操。
八、赤壁之战
董卓入洛后,曹操逃到陈留(河南开封一带),聚兵反抗,成为关东军的一部。
初平三年,他在济北(山东常青以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了一些豪强地主的地方武装。
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粮纳谷,以储军资。
建安五年,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了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了青、冀、幽、并
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
建安二年,又打败了乌桓。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
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
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
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
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这次战役的基本经过是这样的: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欲一统南北。
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
曹操采用侍中、尚书令荀攸之计,领大军直出叶县、宛城(今河南南阳),另遣轻骑袭襄阳(今属湖北)。
八月,刘表病亡,曹军放慢进军速度,施加军威,欲不战而得荆州。
时孙权派鲁肃以吊(刘表)丧为名,往观形势,拉拢刘备,团结刘表旧将,对付曹操。
鲁肃在途中得知曹操进军荆州的消息,乃昼夜兼程赶向襄阳。
刘表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遣使投降曹操,迎接曹军。
正加紧准备迎敌的刘备得知刘琮投降时,曹军已过宛城。
九月,曹操至新野(今属河南)接受刘琮投降后,逼向荆州腹地。
刘备为避曹军锐气,与诸葛亮等率十余万军民仓促南撤,退向战略要地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并令关羽领万余水兵顺汉水、溯江水会师。
刘备至当阳长坂(今当阳境),与鲁肃相见,接受其劝说,愿率军转东,向孙权靠近。
时曹操已过襄阳,恐刘备先占江陵,亲率精骑5000,昼夜行300多里,追上刘备,将其击败,并获徐庶之母,迫徐庶来归。
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令曹军疑惧,刘备方得脱险,东奔汉津(今钟祥境),恰遇关羽船队,
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也领万余人接应。
刘备军顺汉水至夏口,先遣诸葛亮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见孙权,共谋抗曹,自率军屯樊口(今湖北鄂州境)。
孙权见刘备新败,又慑于号称80万的曹军声威,对联刘举棋不定。
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后方不安、远道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
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
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
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
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
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
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
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
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
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
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
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
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
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
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
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
曹仁分兵围甘宁。
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
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
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
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
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
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