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定额管理与激励PPT(46张)

管理学原理--定额管理与激励PPT(46张)




2.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 企业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必须遵循下列要 求。 (1)定额水平必须先进合理 (2)制定定额必须“快、准、全” (3)定额水平必须综合平衡、整齐划一
五、制定பைடு நூலகம்动定额的方法


正确地选择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直接决定定 额水平的准确性。目前工业企业常用的定额制 定方法主要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 推比较法和技术定额法。 1.经验估工法 经验估工法是指由定额人员、技术人员、经验 丰富的工人,根据产品(或零件)图纸、工艺规 程、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工艺装备、产品材 料以及其他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对完成产品加 工所需要的劳动量进行估计的一种方法。
平均时间/分钟

动作名称
放好餐巾 将刀叉放在一起 将银器卷起 放在盒子里 0.05 1.00 0.90 1.05
任务一 任务分析




该任务可以按照: 正常工作时间=观察时间×评比系数 得: 第一动作的正常时间=0.05×110%=0.055 (分钟) 采用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则 有: 第一动作的标准时间=0.055×(1+10%) =0.0605(分钟) 其他动作的标准时间计算方法相同。





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 3.实行“职能工长制” 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 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 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二、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




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它是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消耗的 时间,或者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规定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劳动定额体现的是生产量与相应的劳动时间消耗之间的比例 关系。它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一种是用时间表示的劳动定 额,称为工时定额;另一种是用产量表示的劳动定额,称为 产量定额。 1.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指在标准工作条件下,操 作人员完成单位工作所需的时间。这里的标准工作条件是指 ,在合理安排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下,由经过培训的操作 人员,按照标准的工作方法,通过正常的努力去完成工作任 务。可见,制定工时定额应当以方法研究和标准工作方法的 制定为前提。工时定额的计算公式为: 工时定额=完成一定量产品消耗的时间/产品产量





2.非定额时间(T非的构成) 非定额时间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停工损失和工时消耗。它一般 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T非=T非生产+T非工停+T工停 式中 T非生产——由于工人在工作班内从事本职工作以外 的任务或不必要的工作损失的时间; T非工停——由于非工人本身原因造成的停工时间,如停电 、缺原材料、管理不当引起的各种等待与延误; T工停——由于工人本人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时间,例如迟 到、旷工、设备事故、质量事故等造成的时间损失。
四、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和要求



1.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 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定额构成不尽相同,劳动定额的制定 方法也各有差异。为了使劳动定额发挥应有作用,根据企 业生产的普遍特点,在制定劳动定额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 (1)制定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定额具有坚实的群众 基础。 (2)确定定额水平应有科学根据,实事求是,力求做到 先进合理。 (3)同一企业内各个车间、班组、工序间的定额水平必 须平衡,宽松程度一致。 (4)定额工作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励职工职极性 ,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方针为目的;结合企业实 际情况,逐步健全,不断提高。
管理学原理电子课件
学习情景二 定额管理与激励
任务一 制定劳动定额
【学习目标】 熟悉科学管理原理 掌握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 【技能目标】 会制定劳动定额
任务一

任务引入

某饮食公司为衡量自助餐厅服务员的工作标准,进行时间 研究。为测量将银器放在餐巾中的动作,公司将该服务作 业分解为4个作业要素进行观察,然后求出每个作业要素的 平均时间: 如果服务员以110%的速度工作,即其工作效率为110%, 亦即评比系数;假定宽放率10%。 任务1:测算各动作的标准时间。 表2-1 时间测量表






2.产量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作人员在单位 时间内完成产品的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产量定额=产品产量/完成一定量产品消耗的时间 从以上两公式可知,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在数值上互 为倒数关系。 另外,有些企业还使用一种看管定额,即一个工人或 一组工人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同时看管机 器设备的标准数量。 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来看,又分别采用以下 四种不同的定额,即现行定额、计划定额、设计定额 、不变定额。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表2-1所示 。 表2-1 劳动定额之间的关系
任务一 知识链接
一、泰勒与科学管理原理 二、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 三、工时消耗分类 四、制定劳动定额的原则和要求 五、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
一、泰勒与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者是弗雷德里克· 泰勒。 泰勒进行的试验中最为典型的是生铁装运试验 和铁锹试验。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效率。他认为提 高劳动生产率对工人和雇主双方都有好处,生 产率的提高对雇主来说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 ,对工人来说意味着工资的提高。所以,工人 和雇主应相互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 努力。提高生产率的根本途径是管理的科学化 ,而不是增加劳动时间。为提高效率,泰勒提 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工时消耗分类
工时消耗分类就是对工人在整个轮班的 工作过程中全部时间消耗的分类。其研 究目的是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为制 定先进、合理的定额提供依据。生产过 程中工人进行作业所消耗的全部时间, 由定额时间与非定额时间两部分构成。 具体构成如图2-1所示。


1.定额时间(T)的构成 定额时间是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工时消耗。它一般 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用公式表示为: T=T作+T准+T照+T休 式中T作——包括基本加工作业时间和辅助时间,如装 卸工作、开机停机、测量工件等时间; T准——在加工新零件、新批次时,了解工作情况、布 置工作地所需时间; T照——工人照管工作地,使工作经常保持正常状态所 需消耗的时间; T休——工作间隙生理需要的休息调整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