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成本会计.ppt共39页

1成本会计.ppt共39页


三、现代成本会计
从1945年以后,进入了现代成本会计阶段。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的企业本身和它们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 模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经济 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资本进一步集中,企 业规模日趋庞大,生产经营越来越复杂,企业 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这些环境条件的变化 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内部管 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要想大幅度降低成 本,必须从产品设计、工艺、组织、生产等各 个环节入手,制定各种方案,通过预测,选择 出最佳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在做好事前控 制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事后的分析与反馈, 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形成了新型的着 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其主要内容有:
1、成本的预测和决策。为了主动控制成本, 现代成本会计逐步转向把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放 在重要地位。从而使成本会计向预防性管理发 展。
由于当时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中的 消耗进行系统地汇集和计算,用来确定产品成本 和销售成本,所以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学。在 这一时期,成本会计取得的进展主要有:
1、建立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如设立材料账 户和材料卡片,建立材料管理的“永续盘存制”, 采取领料单制度控制材料耗用量,按先进先出法 计算材料成本。
4、试行变动成本计算法。这种成本计算模 式只把变动成本计入产品成本,而当期发生的 固定费用从销售收入中扣除,它既减少了计算 工作量,又为企业预测和决策提供了依据。
5、作业制成本计算法的应用。由于产业从 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化的 速度加快,某些产品由大量生产转化为弹性生 产,引起间接制造费用比重大幅度增加。因而 业作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制度,简 称ABC制度,已成为会计界瞩目的焦点。
2、建立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对工 人使用时间卡片,登记工作时间和完成产量;将 人工成本先按部门归集,再分配给各种产品,以 便控制和正确计算人工成本。
3、建立间接制造费用分配办法。随着工厂制 度的建立,成本会计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将直接材 料和直接人工列为成本,而将间接制造费用作为 生产损失的做法。在实践中提出了按实际数进行 分配间接费用正常分配理论。
马克思指出:“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 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是 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商品价值中减去剩 余价值M,那么商品制下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 素 上 耗 费 的 资 本 价 值 C+V 的 等 价 物 或 补 偿 价 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 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的部分, 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 资本家来说,这就是成本价格。”马克思称之为 商品的“成本价格”的那部分商品价值,指的就 是产品成本。
2、实行目标成本计算。随着美国管理学家 德鲁克在50年代提出目标管理理论和应用,成 本会计有了新的发展。在产品设计之前,按照 客户能接受的价格确定产品售价和目标利润, 然后确定目标成本;这样成本会计扩展到技术 领域,从经济着眼,从技术着手,把技术与经 济结合起来,有效地促使成本降低。
3、实施责任成本计算。随着企业规模日益 扩大和管理日趋复杂,管理集权制转为分权制。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各级单位的业绩考核,1952 年美国会计学家希琴斯倡导了责任会计。
4、制造业根据生产特点,利用分批成本计算 法或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5、组织方面,1919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成 本会计师联合会”,同年,英国也成立了“成本 和管理会计师协会”。他们对成本会计开展了一 系列研究,为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奠定 作出了贡献。
二、近代成本会计
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管理制度给成本会计提供 了启示。于是,标准成本制度脱离实验阶段而进 入实施阶段,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提供了条件。 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后,成本会计不只是事后计算 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还是事先制定成体 标准,并根据标准成本控制生产消耗和定期分析 成本。这样,成本会计的职能扩大了,发展成为 管理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手段,使成本会计的理论 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6、成本会计对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成本会 计电算化,不仅使计算更加准确,而且能进行 手工所不能作的计算,从而成本会计适应现代 管理对成本信息日益膨胀的需求提供了有利的 条件,充分发挥了成本的作用。
第二节 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一、成本的经济实质
成本是会计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概 念,它是在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逐步 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成 本是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而客观存在的。加强成本 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无论是对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还是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而言, 都是十分重要的。
成本控制的方法除了制定标准成本外,还有 预算编制,到了1928年,美国一些会计师和工程 师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提出分别制定弹性预 算和固定预算,从而使企业预算合理地控制不同 属性的费用支出。
在这一时期,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从原来的 工业企业扩大到各种行业,并深入应用到一个企 业内部的各个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 的销售方面。使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 步发展,从成本核算扩展到成本预测,成本控制 和成本分析。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成本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成本会计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如果我们把 人类的成本思想与成本行为作为研究起点,可以 说,它至少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成本会计是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成本会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和现代成本会计。
一、早期成本会计
早期的成本思想,基本上只是一种将本求利 的思想,对于产品成本核算环节和产品销售环节 并未作严格区分,对于核算产品成本的各个要素 也未进行比较科学的分类;并且是以单式记账法 进行成本记录,故早期的成本记录不能连续、完 整、系统地反映成本的流动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