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练习题

坝头初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练习题满分是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卷(填空实验题共6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用分子或原子填空:⑴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铁、汞等;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 构成的,如氮气、水等。

⑵氧化汞_______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氧化汞_______ 分解成汞______ 和氧______ ,汞_______直接构成汞,每两个氧______ 构成一个氧_______ ,无数个氧____________构成氧气。

2、生活离不开水。

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3、如右图所示,是某同学用酚酞溶液和浓氨水做“氨分子的扩散”实验,结果发现试管内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红色。

导致这种现象产生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 ,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_______ 具有挥发性。

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探究(每空2分共42分)4、(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

5、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

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

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 ;(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2分)6、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

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________,并汇集到试管上端。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

则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

(3)水通电后发生_______变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第7分钟开始,每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l,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卷(选择题40分)三、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是常见的溶剂C.水既可作为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一种氧化物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9、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10、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好水资源。

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11、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12、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

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消毒B.过滤C.吸附D. 沉降13、为了解释水电解的微观变化,小丽做了许多分子、原子模型,其中能表示水分子模型的是()14.过滤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A.量筒B.漏斗C.烧杯D.玻璃棒15、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物质溶解于水是都会放出热量C.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水软化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16、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蒸馏水C.海水D.糖水17、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18、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极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19、下列物质的密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1)水蒸气(2)0℃的水(3)冰(4)4℃的水A.(4)(2)(3)(1) B.(2)(3)(1)(4)C.(1)(3)(2)(4) D.(1)(2)(3)(4)、2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A.空气、铁粉B.水银、氧化汞C.二氧化硫、氧气D. 冰、干冰21、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

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 B.“普通水”含有氧分子C.“普通水”含有氮分子 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22、下列有关电解水的说法错误是()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强水的导电性2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和物,后者是化合物的是()。

A.高锰酸钾、氮气B.洁净的空气、水C.铝、二氧化碳 D、硫粉、氧化镁2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粒子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25、我国科学家在1993年首次利用真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在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述操作中没发生任何变化B.这两个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C.此技术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再分D.这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进入原子操纵的阶段26、我们的饮用水是由河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

则家庭饮用水的正确净化过程是( )A.河水→过滤→加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B.河水→加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C.河水→加明矾→加氯气→过滤→沉淀→净水D.河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答案一、填空实验题1、⑴原子分子⑵分子分子原子原子原子原子分子分子2、⑴过滤⑵活性炭⑶蒸馏或煮沸3、浓氨水放在滤纸上酚酞放在棉花上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酚酞试液滴在滤纸上A B C三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BA三点依次变红二、实验探究题4、水全部变红分子是运动的凹液面的最低处在刻度线一下分子间有间隔防止酒精挥发或液体洒落5、⑴ B ⑵ D ⑶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⑷混合物 仍溶解着可溶性杂质或者是只过滤出了固体杂质 ⑸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或者是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或者是玻璃棒没有接触三层滤纸处导致滤纸破裂6、⑴气泡⑵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燃烧 氧气 氢气⑶增强水的导电性 化学变化 H 2O 通电 H 2↑ +O 2↑⑷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氧气可能处于饱和状态。

三、选择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