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3)极性:极性是指宫缩以子宫底部为最强,
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的特点。底部的收缩力 强度约为子宫下段的2倍。
对称性
4)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之后肌 纤维虽有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经过反复宫缩,肌纤维越来越短,整个子宫上段 变厚,下段变薄,这种现象称缩复作用。
随着产程进展,这一作用可促使官腔内容积逐渐
缩小,迫使胎先露下降。
产力
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肌纤维变短变粗,间 歇时松弛,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 长度,经过反复收缩后,肌纤维 越来越短。
临床意义
使宫腔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下 降及宫颈管逐渐消失。
2,腹肌和膈肌收缩力
腹肌和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 助力量。 当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已下降至阴道。每当宫缩时, 胎先露部或前羊水囊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 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 此时产妇喉头紧闭向下用力,腹肌及膈肌强力收缩 使腹内压增高。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 二产程末期配以宫缩时运用最有效,否则不但无益, 反易使产妇疲劳、宫颈水肿,致使产程延长。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三)肛提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内 旋转作用。 当胎头枕骨露于耻骨弓下缘时,还能协助 胎头仰伸及娩出。 胎儿娩出后,胎盘降至阴道时,肛提肌收 缩力也有助于胎盘娩出。
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
产 道
骨产道 软产道
骨产道
分娩时将骨产 道分为四个假 想平面,各平面 的大小、形状 与分娩关系密 切。
②出口横径 是出口的重要径线,平均值约为 9cm 即坐骨结节间径,平均约9cm,是出口的 重要径线。
骨盆出口平面
5,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为连接骨盆各假象平面中点的曲
线。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 前。分娩时胎儿沿骨盆轴娩出。
2、骨盆倾斜度: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
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0,角度过大,
周(196—258天)间的分娩。
4、过期产(postterm delivery)妊娠满42足周以后的分
娩称为过期产。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影响分娩的因素有
产力、 产道、 胎儿 产妇的心理状态,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异常或
不能相互适应,产程进展受到影响,造成分娩困难称为
难产。
影响分娩四因素
产
产
第三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有关定义
1、分娩(delivery):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
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
2、足月产(term delivery):妊娠满37周至不足42足周
(259—293天)间的分娩。
3、早产(premature delivery)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
前后径 11.5cm 横径 10cm
4、骨盆出口平面
由两个以坐骨结节间径为其共同底线的三角平面组成。 前三角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边为耻骨的降支,后 三角的顶为尾骨尖,两侧边为骶骨结节韧带。
①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间距离为9.5cm
分娩时尾骨尖可向后移1.5~2cm,使前后径伸长至11~ 11.5cm。
胎
产 妇
力
道
儿
心 理
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产 力
子宫 收缩是
分娩 的动力
精神 影响产程进展和 引起产痛的主要原因
分娩
胎儿 胎儿的大小
、
产道 骨产道(骨
盆) 和软产道
【产力】uterine action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包括:
1,子宫收缩力 2,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3,肛提肌收缩力
2、骨盆最宽平面:近似圆形,为骨盆腔内最宽部
分,无产科临床重要性。
3、中骨盆平面:即骨盆最小平面。呈前后径长的
纵椭圆形。
□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此平面具
有产科临床重要性。
□其中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平均值约
为10cm,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中骨盆平面 mid plane of pelvis
产力
主力(子宫收缩力)又称宫缩,贯穿于分娩的
全的过程
辅力:(腹肌、膈肌及盆底肌收缩)
参与第二、第三产程
1、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为分娩的主要力量,简称宫缩。作用为使宫 颈管縮短直至消失,宮口扩张、胎儿逐渐下降至出生、 胎盘娩出。 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节律性 临产后,子宫体部发生不随意、有节
骨盆四个假想平面
入最最出 口大小口 平平平平 面面面面
【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真骨盆)
1、骨盆人口平面 呈椭圆形,是真假骨盆的交界面。前为耻
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为骶岬上缘分为: (1)入口前后径:指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的距离,
平均为11㎝,为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
(2)人口横径:两髂耻线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3)人口斜径:左右各一。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
斜径, 平均值约为12.75cm。反之为右斜径。
骨盆入口平面 pelvic inlet plane
前后径 11cm 横径 13cm 斜径 12.75cm
骨盆入口平面 pelvic inlet plane
影响抬头衔接。
骨产道
骨盆轴 pelvic axis 骨盆倾斜度inclination of pelvis
软产道
软产 道
盆
子 宫 下 段
子 宫 颈
阴 道
底 软 组
织
(二)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 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临产时子宫峡部由非妊娠时 的1cm扩展至7—10cm,形成子宫下段。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肌上下 端的肌壁厚薄不同,使两者之间的子宫内 面有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性缩复环。
律的阵发性收缩。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的强度由弱变 强,持续的时间由短变长,间歇的时间则由长变短。临 产开始时,宫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第二产程期间, 宫缩持续60秒,间歇时间缩短至1-2分钟。
子宫收缩的节律性
节律性的意义:
1,产妇得到休息。 2,胎儿恢复血供。
2)对称性:
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 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2cm的速度向子宫下段扩 散,约15秒后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 宫收缩的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