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型糖尿病发病机制PPT课件
一型糖尿病发病机制PPT课件
高,以致出现糖尿病) 第五期(临床糖尿病:胰岛B细胞残存量小于10%,显著高
血糖伴临床症状) 第六期(临床糖尿病历经数年或多年后,B细胞完全破坏,
胰岛素水平极低,失去对刺激的反应,许多患者出现各种 不同程度的慢性并发症)
14
发病机制
8
发病机制
9
发病机制
细胞因子强化
IL_1
原始抗原
巨噬细胞
子
循
MHC
环
抗原致敏
胰岛内产生自由基攻击B细胞 B细胞损伤坏死
原始抗原:自外部或内部环境因素 (营养、病毒、化学物质、IL-1等)
10
1型糖尿病发病环境因素
病毒
腮腺炎病毒 白
风疹病毒 激
一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正常胰岛有巨大的储备功能,只有胰岛细胞 破坏耗竭80%-90%,临床才出现糖尿病症状 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T淋巴细胞介导 的,以免疫性胰岛炎和选择性B细胞损伤为特征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
1型糖尿病
1.免疫介导糖尿病 标志有: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谷氨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 酪氨酸磷酸酶IA-2和IA-2β自身抗体
- 三种抗体阳性者,5年内发生1型糖尿病 5 的危险性估计高达100%
遗传家族性
如前所述,对1型糖尿病的单卵双胞胎随访, 发病一致率为30-50% 资料显示父亲是1型糖尿病对子孙后代的影 响比母亲更为显著 对于1型糖尿病的遗传学研究显示,TYPE1是 多基因、多因素的共同结果 迄今发现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基因位点 共17个(包括GCK及DXS1068),分布在不同 的染色体上。现将1型糖尿病1基因(即HLA基 6 因,于6p21)定为1型糖尿病的主效基因,其
3
1型糖尿病
2.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 - 起病年龄15岁以上,发病6个月内无酮症发生 - 发病时非肥胖 - 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GAD,ICA 和/或IAA)阳
性 - 具有1型糖尿病易感基因 3.特发性糖尿病 呈1型糖尿病表现而无明显病因学发现,有胰
岛素缺乏,但始终无自身免疫的证据;遗传性 4 强,与HLA无关联
12
1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
13
1型糖尿病的自然发病过程如下:
第一期(遗传易感性:与HLA某些位点有关)环境因素如病 毒感染
第二期(启动自身免疫反应,胰岛B细胞损伤) 第三期(免疫学异常:循环中可出现多种针对B细胞的自身
抗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尚维持正常) 第四期(胰岛B细胞数量进行性减少,功能渐降低,血糖升
HLA-DQ基因是1型糖尿病易感性更具特异性的标志, 决定B细胞对自身免疫破坏的易感性和抵抗性。
Todd等发现HLA-DQβ 链等位基因对胰岛B细胞损伤 的易感性和抵抗性起决定作用
我国1型糖尿病的HLA分型(协和医院1980年),
7
HLA-DR3频率占55%,RR为7.89,一般人群中HLA-DR3
柯萨奇病毒B4和B5 活方式
巨细胞病毒
11 脑心肌炎病毒
B细胞毒性物质
苯异噻二嗪 噻唑利尿酮 四氧嘧啶 链脲霉素 戊双咪
其他 牛奶蛋 精神应 不良生
病毒致病方式: - 病毒进入B细胞,直接迅速破坏; - 病毒进入B细胞,长期滞留,使细胞生长速 度减慢,寿命缩短 - 病毒抗原在B细胞表面表达,引发自身免疫 应答,B细胞遭受自身免疫破坏(分子模拟引起 自身免疫)
遗传家族性
ICA阳性的亲属IAA水平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率相 关; ICA阳性,IA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ICA阴性的 人群 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可大大增加对1型糖尿病的预 测价值。 1型糖尿病一级亲属同时检测GAD-Ab,ICA和IAA:
- 两种抗体同时阳性者,发生1型糖尿病 的危险性3年内为39%,5年内为68%;
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位于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 为一组密切连锁的基因群,HLA由Ⅰ、Ⅱ、Ⅲ3类基 因编码。
HLA通过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MHC)限制,参与T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和其他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 自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在识别自身和异己、诱导和 调节免疫反应等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