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营养师第二十讲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新版)

公共营养师第二十讲第五章食品营养评价(新版)


比较声称可以使用的用语包括 “减少”、“减” “增加”、“增”、“加”
其使用的标准是该营养成分的含量与相应的基准 食品相比应增加或减少25%以上。

某银耳莲子粉声称:
“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 每100g平均含量
蛋白质 膳食纤维 锌 铁 4g 2g 1mg 1mg

维生素C
200mg
3mg
我国目前的 声称包含 营养声称
面包的加工方法 直接法 中种法 宵种法 常见饼干加工方法 原辅料预处理、面团调制、辊压、成型、 焙烤、冷却、整理、包装

3、产品质量控制 四方面:原料质量控制 辅料质量控制 产品加工过程 成品
4、谷类食品相关标准和产品分析计划 食品产品的分析内容 感官分析和评价、卫生学检验、营养成 分分析、功效成分分析、添加剂分析 食品相关标准: 食品卫生法规 每种食品的食品卫生标准

确定 其检测项目?以儿童为食用人群的饼干, 可以强化那些营养素? 答: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各 种矿物质。以儿童为食用人群是否强化了 锌、铁等营养素。



营养素参考数值计算
某营养素含量×单位重量
程序3 检测结果与食品营养标签标示值的比较 计算检测结果与标示值的偏差, 根据相关标准审核检测结果与标示值的偏差。 程序4 检测结果与相关标准的比较 进一步分析产品结果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规定 程序5 给出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包含的内容 程序6 建议
案例:下表分别是某饮料部分营养成分检 测值与营养标签标示值、标准 (GB15266 、 GB14880) 的比较表格,试对其进行分析, 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结合本例, 简要写出对某一饮料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 价的工作程序。
≤20m g /100g固体; 应同时符合低 低胆固醇 ≤10m g /100ml液体。 饱和脂肪的声 称含量要求和 ≤0.005 g/100g(固体) 限制性条件 无、或不 或100ml(液体) 含、零胆 固醇
符合“低胆固 醇”的声称要
维生素的营养声称要求和条件
项 目 维 生 素 声称方式 xx来源 或含有xx 或提供xx 高或富含 xx 含量要求 每100 g中 ≥15% NRV 每100 ml中 ≥7.5% NRV 或者 每420 kJ中 ≥5% NRV “来源”的 两倍以上 基准食品的定 义同上 添加3种以上 的维生素 限制性条件
含量差异必须≥25%
含量声称

含量低(负的)方面的含量声称可以使用的用语包括: “低”、 “极低”、 “无”、“零”、“不含”、 “脱”(仅指乳品类) “瘦”(仅指畜肉类和禽肉类)
含量较高(正的)方面的含量声称用语主要包括: “来源”、“含有”、“提供” “高”、“富含”、“丰富”、“良好来源” 等等。
能力要求 饼干分析计划的制订 1、工作准备: 了解分析目的和目标 产品配方、原料档案查询 标准的准备 根据原料、以预算产品营养成分

2、工作程序: 程序1 分析饼干产品的特点 程序2 根据标准确定需要的检验项目 程序3 确定营养成分检验项目 程序4 确定送检样品和数量 程序5 落实实验室 程序6 撰写分析计划和实施方案
营养成分 牛磺酸 维生素C 维生素B6 烟酸
标签标示值 500 72 4 40
检测值 600 135 5 50
允许误差要求 ≥80% ≥80% ≥80% ≥80%
标准:根据GB13432营养素实际含量不得低于标 示值的80% 方法:每种营养素检测值与标示值相比,是否在 允许误差要求之内。
营养成分 牛磺酸 维生素C 维生素B6 烟酸
营养成分 维生素 D 维生素 E 维生素 K 维生素 B1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维生素 C 烟酸 叶酸
NRV 5 ug 14mg a-TE 80 ug 1. 4 mg 1.4 mg 1.4 mg 2.4 ug 100 ug 14 mg 400 ugDFE
营养成分 铁 锌 碘 硒 铜 氟 铬 锰 钼
增加、增,或 与基准食品相比增加或减 减少、减 少25%以上 多维 含量符合上述相应来源的 含量要求
举例:某蛋糕声称“含有维生素A”,其成分表如下
营养成分表
项目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每100g 1452 kJ 8.6 g 5.1 g 67.1 g NRV% 17 % 14.3% 8% 22 %

食品营养标签 1、含义:是食品标签上营养特性的说明,包 括营养成分表和附加的营养信息。 2、构成: 营养成分表 营养声称 健康声称

实例(某饮料营养成分含量如下表)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ml NRV% 能量<80kJ/100ml, 因此该饮料可声称为 “低能量XX饮料”
能量 蛋白质
76 kJ 0g
0% 0%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0g
4.5 g 11 mg
0%
2% 0%
营养声称是指食品营养标签上对食物营养 特性的确切描述和说明,包括:

含量声称:指描述食物中能量或营养成分含量水 平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 “含有”、“高”、“低”
或“无”等。

比较声称:指与消费者熟知同类食品的营养成分 含量或能量值进行比较后的声称。声称用语包括 “增加”和“减少”等。所声称的能量或营养成分
液态奶的营养标签制作
1、食品营养成分定义和计算 能量 定义:食品中的供能物质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 计算:能量=4×蛋白质g+4×碳水化合g+9×脂肪 g+3×有机酸g+7×乙醇g+2×膳食纤维g
蛋白质 定义: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 组成。 计算:蛋白质量=总氮量×氮折算系数(6.25) 脂肪和脂肪酸 定义:脂肪可用粗脂肪或总脂肪表示 计算:粗脂肪量是指甘油三酯、磷脂、固醇、 色素量之和。 总脂肪:食物中单个脂肪酸、甘油酸酯的总和。
某营养素%NRV=
该营养素NRV(相当于RNI或AI)
×100%
营养素参考值 ( NRV) 营养成分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饱和脂肪酸 胆固醇 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维生素 A NRV 8400 kJ 60 g <60 g <20 g <300 mg 300 g 25 g 800 ugRE 营养成分 泛酸 生物素 胆碱 钙 磷 钾 钠 镁 5 mg 30 ug 450 mg 800 mg 700 mg 2000 mg 2000 mg 300 mg NRV
食品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
1、食品相关的卫生标准 表5-1 表5-2 2、通用技术要求 主要针对某类具有特殊营养需求或针对某一 食用人群的食品而制定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中 突出了对营养指标的规定。 3、与营养素添加或补充有关的国标 国标GB2760《食品添加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钙含量达到声称“钙来 源”、“含有钙”或 “提供钙”的要求。
可任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功能声称用语
如某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为32mg/100ml,符 合营养声称的条件,其可选择使用的功能 声称包括: 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皮肤和粘膜健康。 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骨骼、牙龈的健康。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
NRV 15 mg 15 mg 150 ug 50 ug 1.5 ug 1 ug 50 ug 3 mg 40 ug
产品说明书的制作



食品标签的基本内容 产品说明书的作用和意义 食品标签说明书是附在包装外的对产品或产品标签的 具体说明,是用来提交给相关监督部门进行标签审核和 监督的文件,同时也使消费者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包装标 签上没有交代的内容,有一定宣传功能。 产品说明书的基本格式 产品说明书必须与标签有良好的一致性,保证真实可 靠,无虚假信息欺瞒消费者。通常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应 由同一组人员完成。
钙及矿物质的营养声称分两个等级 并有比较声称
举例: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下
营养成分表
项目 能量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钙 每100ml 226 kJ 3.0 g 3.2 g 3.4 g 37 mg 104 mg NRV% 3% 5% 5% 钙的功能声称用语包括 1% 2% 13 % 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 许多生理功能也需要钙的参与。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并维持 骨骼密度。 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更坚固。
能量的含量声称分两个等级
含量声称
实例(某饮料营养成分含量如下表)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ml NRV% 能量<80kJ/100ml, 因此该饮料可声称为 “低能量XX饮料”
能量 蛋白质
76 kJ 0g
0% 0%
脂肪
碳水化合物 钠
0g
4.5 g 11 mg
0%
2% 0%
胆固醇
减少或 与基准食品相比减少 减胆固醇 25%以上 基准食品的定 义同上
其维生素A含量未达到 15%NRV,不能对维生素A 进行声称。

维生素A
68 mg
86gRE
3%
11 %
钙或其它矿物质的营养声称 要求和条件及实例
项目 声称方式 含量要求 限制性条件
钙或其 钙(xx)来源 每100 g中 ≥15% NRV 它矿物 或含有钙(xx) 每100 ml中≥7.5% NRV 质 或提供钙(xx) 或者 每420 kJ中≥5% NRV “来源”的两倍以上 高或 富含xx 或xx的良好来源 增加、加,或 减少、减xx 与基准食品相比增加或 减少25%以上 基准食品的定义同 上
4、与食品营养标示有关的管理性标准或规范 GB7718、GB13432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饮料营养标签的核对和评价
强化食品标签检查核对程序是什么?
程序1 核对食品基本信息 核对名称、批号,浏览报告数据,查看检测时间 是否在产品保质期内。无误方可进行下一步评价。 程序2 核对检验方法 核对检验报告所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恰当则 可继续程序。不恰当,则要核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