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清热剂培训课件

第四章清热剂培训课件

主治 阳明气分热盛证
1、病机:邪盛于里,迫津扰心 2、主症:四大症
大渴
大热
脉洪大
大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组成
白虎汤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功用:清热生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方解
君: 石膏一斤50g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清虚热—透热养阴—虚热证 代表方:青蒿鳖甲汤 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六、使用注意 1、辨清热证部位,准确选方
2、分别热证真假,不可误投于真 寒假热。
3、注意热证的性质,纯属阴虚生 热者,当滋阴补益。 4、权衡轻重,量证投药
为用
白虎汤去知母加 竹叶、人参、麦冬、 半夏,清补并用,
异主治
气分热盛或阳明 经热盛证。以四
大症为辨证要点
以清为主
用治热入气分, 气津两伤,胃气 不和之证。
功用
清热生津力强, 属大寒之剂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均有石膏、粳米、甘草,均能清热生津
同 ,用治温病热入气分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清气分大热, 清热而助石膏清气分之热 ②滋热邪所伤之阴。
相须 为用 清热 生津
佐: 粳米六合9g 益气和胃 ①“温中和胃气”防石膏寒凉伤中
②“除烦止渴”配知母益气养阴以除烦热
使:炙草二两6g 调和药性,延缓药力,保护胃气
临床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目的要求
1.掌握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 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 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 汤、青蒿鳖甲汤。
2.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 及使用注意;熟悉凉膈散、犀角地黄汤、 普济消毒饮、导赤散、苇茎汤、泻白散、 左金丸、玉女煎。
1、范围:阳明经证、气分实热、肺胃 实热、阳暑高热。
2、原则:四大俱全。
3、现代:急性感染性疾病高热期。
4、使用注意: ①表证未解不用 ②脉浮、沉、细者不用 ③血虚发热不宜
④真寒假热不可误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 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 加入人参气津生。
3.了解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一、含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清热药,清解里热,里热

热证
实 表热证(卫分) 汗法
热 证 半表半里(少阳) 和法
里热证 按部位分 脏腑 清 按阶段分 气营血 法
虚热证
清、补两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代表方: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解凉血—营、血分热证
代表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解毒泄火—火毒炽盛证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
饮、凉膈散、仙方活命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4、清脏腑—清热调脏腑—脏腑热证 ①清心—导赤散 ②清肝—龙胆泻肝汤、左金丸 ③清脾—泻黄散(附方) ④清肺—泻白散、苇茎汤 ⑤清胃—清胃散、玉女煎 ⑥清肠—芍药汤、白头翁汤 葛根芩连汤

人参6g 麦冬20g
佐 半夏9g:
补气养阴生津
配麦冬,去性存用 使参、麦补而不滞
降逆和胃止呕 使石膏清而不寒
使 粳米10g、甘草6g:和胃养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配伍特点 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
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 《医宗金鉴》称本方为:
“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方歌 竹叶石膏汤人参 麦冬半夏竹叶灵 甘草粳米煎成剂 暑烦热渴脉虚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类方比较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配伍 石膏配知母,相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竹叶石膏汤
组成
去知母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
功用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方解
竹叶石膏汤
君 竹叶6g:清心利水除烦 石膏50g:清热生津除烦
二、立法依据: 《内经》:“热者寒之。”
《本经》:“疗热以寒药。”
三、作用: 清里—清气泻火、清营凉血解毒 清脏腑、清虚热。
四、适应证: 里热证—但热不寒、口渴、烦躁、
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五、分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清气—泻火清热—气分热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医圣·张仲景
主治 伤寒未、清,温病气、津暑两伤病余证热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余热未清
气分热 气津两伤 盛后期
胃气不和
身热多汗, 心胸烦闷 气短神疲, 口干喜饮 气逆欲呕, 舌红少苔, 脉虚数
第二节 清 营 凉 血 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邪热传营,热入血分之证。
二、有关配伍 ①配清气药,如银花、连翘、
竹叶之类,由于入营邪热多由气分 传来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清 气 分 热 剂
用于热在气分,热盛津伤,或热病 后期,气分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白虎 汤《伤寒
论》
医圣·张仲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