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流作业成本分析n
科勒提出的会计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 1、 作业(activity), 指的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
目、一个规划或重要经营事项的具体活动所作的贡献,或者说某一个部门 的某一类活动;作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此时才第一次 被运用到成t),对每一项作业设置一个作业账户,对其 相关的作用(贡献)和费用进行核算,对作业的责任人,要能进行控制, 即是说,同一个责任人控制的作业活动才是一项独立的作业。 ▪ 3、 作业账户的设置方法是,从最低层、最具体、最详细的作业开始,逐级 向上设置,一直到最高层的作业总账,类似于传统科目的明细账、二级账 和总账。
▪ 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 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 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 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
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使
5、作业成本法
——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系统。
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 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 节、总装、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 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 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经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用的跟踪, 为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 增加需求者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进最 大限度的节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能 力,以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获利能 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资源 A 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池
资源 B
资源 C 资源动因 成本要素
产品 作业成本模型
善 ▪ 熟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业中的基本思路和
基本步骤 ▪ 掌握确定物流作业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 掌握物流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 ▪ 掌握物流作业成本的二阶段成本分摊模式
的应用
4.1物流作业成本法概述
4.1.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 1952年 Eric L Kohler 科勒 编著《会计师词典》(Dictionary for
成本动因
▪ 2、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必须揭示报表目标。
ABC揭示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量。
▪ 3、要较好地解决成本计算和分配问题,成本计算 的对象就应该是作业,而不是某种完工产品或其对 应的工时等单一标准。
•20世纪末:ABC研究的全面兴起
1988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 芝加哥大学的Robin Cooper两位
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越复杂,其成本动因
也就越多;而成本动因的选定是否合理,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的比较:
1. 作业成本法强调的是直接追溯和成本动因 追溯(依据因果关系);而传统成本制度 趋向于分摊(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因果关 系)。
2. 作业成本法得到的成本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成本动因,亦称“成本驱动因素”,
(cost driver)
1.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发生的任何因素, 它可以是一个事项、一项活动或作业。
2. 成本动因支配着成本行为,决定着成本的 产生,并可作为分配成本的标准。
3.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计算法(ABC)的核心 内容。
4.
一个企业成本动因数量的多少与
Accountants)中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作业会计思想。 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在水力发电生产
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 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从根本上冲击了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传 统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 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 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
物流成本管理
第四章 物流作业成本分析
引导性案例分析
注意:共同成本的分摊是会计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问题,分摊的不准确会导致信息的失真,既而导致决策 上的失误。
供应商 A 地区承运商
供应商 B
供应商 X
配送中心
配送
客户1
客户2 客户3
客户4
客户5
第四章 物流作业成本分析
▪ 学习目标 ▪ 了解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改
3、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 ▪ 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 产品耗用作业 ▪ 作业耗用资源
——从而导致成本发生。 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 本的理念是不同的。
4、追本溯源成本形成的“前因后 果”:
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 过程:
▪ 从“前因” 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 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 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 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一般以“生产 车间”为对象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
“作业”则是与制造费用形成直接相 关的活动、方 法、步骤或服务,它可能是 一个车间内与生产有关的“活动”。
在作业成本法下,把制造费用分配给 各个作业,按各产品耗用的作业量计算应 分配的制造费用,再加上按工时和单价计 算的直接工资以及按产品归集的直接材料 费用,可以比较真实地计算出产品的生产 成本。
1. 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教自授动化、智能化程度
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 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 “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
2. 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 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
3. 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是建 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 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 相关性大大减弱。
斯托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 1 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
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 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
本会计》等著作中 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
理论要点有:
▪ 1、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而作业会计是一个与决 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同时,研究作业会计 首先应该明确其基本概念,如作业、成本、会计目 标(决策有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