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机构装配
的过盈,装配时需加一定的外力。如过盈量较小时,用手工 工具敲击装入;过盈量较大时,可用压力机压装或采用液压套 合的装配方法。压装齿轮时要尽量避免齿轮偏心、歪斜和端 面未紧贴轴肩等安装误差,如图7-18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3)对于精度要求高的齿轮传动机构压装后应检查径向跳动 量和端面跳动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2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对于链条两端的接合,如两轴中心距可调节且链轮在轴端时, 可以预先接好,再装到链轮上。如果结构不允许预先将链条 接头连接好时,则必须先将链条套在链轮上,再采用专用的 拉紧工具进行连接,如图7-15(a)所示。
齿形链条必须先套在链轮上,再用拉紧工具拉紧后进行连 接,如图7-15(b)所示
.带的张紧力要适当。张紧力过小,不能传递一定的功率; 张紧力过大,带、轴和轴承都将迅速磨损。
二、带与带轮的装配
1.带轮的装配 带轮孔与轴为过渡配合,有少量过盈,同轴度较高,并且
用紧固件作周向和轴向固定。带轮在轴上的固定形式如图72所示。 带轮与轴装配后,要检查带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跳动 量,如图7-3所示。还要检查两带轮相对位置是否正确,如 图7-4所示。
一、v形带传动的技术要求
.带轮的安装要正确。其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圆跳动量应控制 在规定范围内
.两带轮的中间平面应重合。其倾抖角和轴向偏移量不超过规 定要求。一般倾抖角不应超过1°,否则带易脱落或加快带 侧面磨损。
下一页 返回
项目1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带轮工作表面粗糙度要符合要求。一般为Ra3. 2 μm过于 粗糙,工作时加剧带的磨损;过于光滑,加工经济性差,且带 易打滑。
上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齿轮传动是机械中最常用的传动方式之一,它依靠轮齿间的 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在机械传动中应用广泛,如图716所示。其优点是传动比恒定、变速范围大、传动效率高、 传动功率大、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等;缺点是噪声大、无过 载保护、不宜用于远距离传动、制造装配要求高等。
传动齿轮(9一6级精度)在轮齿的高度上接触斑点应不少于 30%一50%,在轮齿的宽度应不少于40%一70%,其 分布的位置应是自节圆处上下对称分布。
通过接触斑点的位置及面积的大小,可以判断装配时产生
误差的原因。影响齿轮接触精度的主要因素是齿形精度及安
装是否正确,当接触斑点位置正确,而面积太小时,是由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孔系(轴系)平行度检验图7-20(b)所示也可作为齿轮安装 孔中心线平行度的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出心棒两端尺寸L,和 几,则L,一几就是两孔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值。
.孔轴线与基面距离尺寸精度和平行度检验如图7-21所示 ,箱体基面用等到高垫块支承在平板上,心棒与孔紧密配合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2)装配质量的检验与调整齿轮轴部件入箱体后,必须检查 其装配质量。装配质量的检验包括齿侧间隙的检验和接触精 度的检验。
1)齿侧间隙的检验,常用检查方法有两种: .铅丝检验法,齿侧间隙最直观,最简单的检验 方法就是压铅丝法,如图7- 23所示,将直径为侧隙1.25 -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2)接触精度的检验接触精度的主要指标是接触斑点,其检 验一般用涂色法。将红丹粉涂于主动齿轮齿面上,转动主动 齿轮并使从动齿轮轻微制动后,即可检查其接触斑点,对双 向
工作的齿轮,正反两个方向都应检查。
齿轮上接触印痕的面积大小,应该随齿轮精度而定。一般
1.5倍的软铅丝用油脂粘在小齿轮上,铅丝长度不应少于5个 齿距,为使齿轮啮合时有良好的受力状况,应在齿面沿齿宽 两端平行放置两条铅丝。转动齿轮测量铅丝挤压后相部的两 较薄部分的厚度之和即为齿侧间隙(简称侧隙)。 .百分表检验法,如图7- 24所示为用百分表测量侧隙的 方法。测量时将百分表触头直接抵在一个齿轮的齿面上,另 一齿轮固定。将接触百分表触头的齿从一侧啮合迅速转到另 一侧啮合,百分表上的读数差值即为侧隙。
.孔中心线与端面垂直度检验如图7-22所示为常用的两种方 法。图(a)是将带圆盘的专用心棒插入孔中,用涂色法或塞 尺检查孔中心与端面的垂直度。图(b)是用心棒和百分表检 查,心棒转动一周,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 为端面对孔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如果发现误差超过规定值, 可用利削端面的方法纠正。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1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测量载荷W的大小与V带(普通)型号有关,在实际生产中, 可按表7-1推荐的数值选取。
2.张紧力的调整 传动带工作一定时间后,将发生塑性变形,使张紧力减小
。为能正常地进行传动,在带传动机构中都有调整张紧力的 装置,其原理是靠改变两带轮的中心距来调整张紧力。当两 带轮的中心距不可改变时,可应用张紧轮张紧,见表7-2所 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1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2. V形带的安装 安装V形带时先将其套在小带轮轮槽中,然后套在大轮上
,边转动大轮,边用一字旋具将带拨入带轮槽中。装好后的 V形带在槽中的正确位置如图7-5 ( a)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1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三、张紧力的控制
1.张紧力的检查 带传动是摩擦传动,适当的张紧力是保证带传动正常工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孔中心线同轴度检验图7-22(a)所示为成批生产时,用专 用检验心棒进行检验,若心棒能自由地推入几个孔中,即表 明孔同轴度合格。有不同直径孔时,用不同外径的检验套配 合检验,以减少使用检验心棒的数量。
图7-22(b)所示为用百分表及心棒检验,将百分表固定 在心棒上,转动心棒一周内,百分表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 差的一半即为同轴度误差值。
下一页 返回
项目2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链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两链轮轴线必须平行。否则会加剧链条和链轮的磨损,降低 传动平稳性并增加噪声。
检查方法如图7-10所示,通过测量A,B两个尺寸来确定其误 差。
.两链轮之间轴向偏移量必须在要求范围内。一般当两轮中心 距小于500mm时,允许轴向偏移量a为lmm;当两轮中心 距大于500mm时,允许轴向偏移量a为2mm
一、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齿轮孔与轴的配合要满足使用要求。如空套齿轮在轴上 不得有晃动现象;滑移齿轮不应有咬死或队滞现象;固定齿轮 不得有偏心或歪抖现象。
.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齿侧 间隙是指齿轮副非工作表面法线方向距离,如图7-17所示 。侧隙过小,齿轮转动不灵活,热胀时易卡齿,从而加剧齿 面磨损;侧隙过大,换向时空行程大,易产生冲击振动。
.径向跳动量检查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方法如图7-18所示 ,在齿轮旋转一周内,百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 ,就是齿轮分度圆上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端面跳动量齿轮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检查如图7-19所示, 在齿轮旋转一周范围内,百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 差即为齿轮端面圆跳动误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齿形误差太大所致。应在齿面加研磨剂并使两轮转动进行研
磨,以增加接触面积。齿形正确而安装有误差造成接触不良
的原因及调整方法见表7-3所列。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三、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装配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顺序和装配圆柱齿轮传动机构 的顺序相似。
1.箱体检验 圆锥齿轮一般是传递互相垂直的两根轴之间的运动,装配
上一页
返回
项目2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链传动机构是由两个链轮和连接它们的链条组成,通过链和 链轮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如图7一7所示。它能保证准 确的平均传动比,适用于远距离传动要求或温度变化大的场 合。
常用的传动链有套筒滚子链和齿形链,如图7-8、图7-9 所示。套筒滚子链与齿形链相比,噪声大,运动平稳性差, 速度不宜过大,但成本低,故使用广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2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二、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1.链轮在轴上的固定方法 如图7-13所示。链轮装配方法与带轮装配方法基本相同
。 2.套筒滚子的接头形式 如图7-14所示。图(a)为用开口销固定活动销轴,图(b)
为用弹簧卡片固定活动销轴,这两种形式都在链条节数为偶 数时使用。用弹簧卡片时要注意使开口端方向与链条的速度 方向相反,以免运转中受到撞碰而脱落。图(c)为采用过渡 链节接合的形式,适用于链节为奇数时。这种过渡链节的柔 性较好,具有缓冲和减振作用,但这种链板会受到附加弯曲 作用,故最好不用。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2.齿轮轴装入箱体 齿轮的啮合质量要求包括适当的齿侧间隙和一定的接触面
积以及正确的接触位置。齿轮啮合质量的好坏,除了齿轮本 身的制造精度,箱体孔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及位置精度, 都直接影响齿轮的啮合质量。所以,齿轮轴部件装配前应检 查箱体的主要部位是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1)装配前对箱体的检查 .孔距相互啮合的一对齿轮的安装中心距是影响齿侧间 隙的主要因素,应使孔距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孔距检查方 法如图7-20所示。图7-20(a)是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得 dl,d2,L1和LZ,然后计算出中心距:
之前需检验两安装孔轴线的垂直度和相交程度。 图7-25所示为在同一平面内的两孔轴线垂直度、相交程
度检验方法 不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两孔轴线的垂直度的检验,如图7- 26
所示。箱体用千斤顶支承在平板上,用90°角பைடு நூலகம்将心棒2调 成垂直位置。此时,测量心棒1对平板的平行度误差,即为 两孔轴线的垂直度误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项目3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2.两圆锥齿轮轴向位置的确定 当一对标准的圆锥齿轮传动时,必须使两齿轮分度圆锥相
切、两锥顶重合。装配时据此来确定小圆锥齿轮的轴向位置 ,即小圆锥齿轮轴向位置按安装距离(小圆锥齿轮基准面至大 圆锥齿轮轴的距离,如图7-27所示)来确定。如此时大圆锥 齿轮尚未装好,可用工艺轴代替,然后按侧隙要求确定大圆 锥齿轮的轴向位置,通过调整垫圈厚度将齿轮的位置固定, 如图7-28所示。 用背锥面作基准的圆锥齿轮的装配,应将背锥面对齐、对 平。如图7-29所示,圆锥齿轮1的轴向位置,可通过改变垫 片厚度来调整;圆锥齿轮2的轴向位置,则可通过调整固定垫 圈位置确定。调整后,根据固定圈的位置配钻孔并用螺钉固 定,即可保证两齿轮的正确装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