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课件】5.1 酶本质的探索
【课件】5.1 酶本质的探索
· V / mmol s-1
· V / mmol s-1
0
最适温度
t / OC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
0 6 最适 pH 10 pH
酶的活性受pH影响示意图
结论: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最适宜的pH下,酶的活 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 明显降低。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分 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且不可逆。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温度过高、过低;pH过酸、过碱 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原因: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受温度、PH 值的影响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
渐增强;
2 达到最适温度时,酶
酶 υ/mmol. s-1 活 性
的活性最高;
一般地,动物体内的
3 超过最酶最适适温温度度在时3,5-随40℃着
1 酶具有高效性 2 酶具有专一性 3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消耗量或生成
物的生成量
(mmol/s)
除温度,PH值影响酶的活性,影响酶促反 应速率外,底物浓度,酶浓度也可以影响
酶数量的限制(酶 达到饱和)
前提:底物充足 的情况下
课堂小结
细胞代 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
谢的概 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少量肝脏 研磨液
3
4
3
4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酶只缩短到达化学 平衡的时间,但不 改变化学反应的平 衡点
生成物产量只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下图是人体某个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1)图中的哪个英文字母代表酶?
A
酶既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也能催化 脂肪、淀粉水解。
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但不能 催化脂肪、淀粉等的水解。脲酶只能催化 尿素分解,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
例2.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有关酶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B.酶不一定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C.高温、低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 永久性失活 D.一般说来,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1.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B)
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 B.降低了底物分子的活化能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自由能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物的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在催化反应中,催化剂与反应物发生化学作用, 改变了反应途径,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H2O2
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过氧化氢,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自然状态:2H2O2 加热状态: 2H2O2 无机催化剂: 2H2O2 生物催化剂: 2H2O2
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酶是RNA。
酶在活细胞中产生, 但可以在细胞内, 细胞外甚至在体外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起有作用
来源
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功能
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的酶是RNA.
二、酶的作用
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催化作用:加速或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现象。
口腔里有唾液淀粉酶,为什么塞进 牙缝里的肉丝两天后还没被消化?
由上述资料可看出酶具有什么特性?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 化学反应。
酶具有专一性
酶具有专一性的概念和意义: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 化学反应。 ❖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与酶的专一性 是
分不开的。
保证代谢有序进行,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 学反应
巴斯德
二、李比希—提出不同的声音
引起发酵的是酵母菌中的 某些物质(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 亡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李比希(德国化学家)
三、毕希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糖类如何变成酒精?”
是活的酵母还是酵母死亡裂 解产生的物质引起了发酵?
如何设计实验呢?
爱德华·毕希纳
设置对照组: A:活酵母提取液 B:酵母细胞死亡裂解后的提取液
υ/mmol. s-1
2 达到最适pH时,酶的 活性最高;
3 超过最适pH时,随着 pH的继续升高,酶的活 性逐渐下降。
0
最适pH
酶活性受pH影响示意图
pH 4 过酸、过碱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
酶永久失活
一般动物体内的酶最适pH在6.5-8.0之间; 但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
植物体内的酶最适pH在4.5-6.5之间;
锁钥关系
注意:1 酶作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结构是不变的 2 无机催化剂没有专一性这一特点
3、作用条件温和
酶活性: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资料一:洗衣服用加酶洗衣粉时,用温水的 效果比冷水效果好 资料二:发烧时人的胃口变差,原因是什么? 资料三:人体消化道不同部位消化液的PH不一样,
唾液PH为6.2—7.4 胃液PH为0.9—1.5 小肠液PH为7.6
3. 下列功能特征中与酶无直接关系的是(B )
A. 消化功能 B. 渗透吸水 C. 蛋白质合成 D. DNA的转录与mRNA的翻译
4. 活细胞内大多数酶的形成部位在( )
A. 叶绿体
B. 线粒体
C
C. 核糖体
D. 高尔基体
5. 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 )
A. 脂肪酸
B. 氨基酸 D
C. 核糖核苷酸 D. 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用多种方法重复实验)
5 得出结论:脲酶是蛋白质
正确的科学思维 正确的科学方法 严谨的科学态度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多种酶都是蛋白质
坚持不懈的努力 集体智慧的结晶
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五、科学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 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 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温度的之继间续;升高,酶的活 性逐渐植下细物菌降:4和。0真-菌50最℃适之温间度差
别较大,有的达70℃。
4 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
0
最适温度
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
t/℃ 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 失活,温度过低只降低酶 活性,不破坏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 增强;
2H2O + O2
2H2O + O2
Fe3+2H2O + O2
酶
2H2O + O2
缓慢
控制变量
实验过程 中可以变 化的因素
变 量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可能存在的,对实验结果
造成影响的变量
对照性原则
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保持不变。 对照性实验
变 自变量: 仅有一个 量 因变量:
细 念:
发现过程
胞 代
酶的发现: 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思想
谢
发现的意义
与 酶 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
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专一性
酶的特性: 高效性
作用条件较温和
例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 物 B.酶催化功能的本质是提高反应的活化 能 C.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改变酶的空 间结构 D.酶不会因催化反应而减少
复燃程度
较多 大量
变亮 复燃
结论
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分解速率不一样
因变量
结束
如果把化学反 应比作推石头 越过山丘,加 热相当于加大 推力。
加催化剂则相 无催化剂 当于降低了山
丘的高度。
有催化剂
酶作用的本质: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
酶并未供给过氧化氢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 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关于酶的本质和作用
一、酶本质的探索
19世纪欧洲酿酒业的兴起…
酿酒:糖类 发酵 酒精 + 二氧化碳
发酵: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发酵究竟是什么样的过程呢?
一、巴斯德--发现酵母菌
发酵是酵母菌生命活动的结果
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 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不 可能变成酒精
实验结论:
发酵过程并不需要完整的活细胞存在,引起发酵的 是酵母细胞中的物质,而不是酵母本身。
这些物质在酵母细胞生活状态或死亡裂 解状态都能起发酵作用。
酿酒:糖类 酿酶酒精+二氧化碳
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酶的化学本质?
四、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1 提出问题:酶可能是一种蛋白质? 2 做出假设:酶是一种蛋白质。 3 设计实验: ① 实验材料:刀豆种子(富含脲酶) ② 实验方法:用丙酮溶液提取结晶 4 进行实验: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B. 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的结构
C. 防止玉米粒发芽
D. 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解析:经沸水处理后,玉米细胞内的酶失活, 使可溶性糖(有甜味)不能正常转化为淀粉。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明显,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没有酶催化
能
酶 使
量
活
化
能
降
有酶的催化
低
反应过程
在研究酶性质的过程中,科学家通过 整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发现酶的催化效率大 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由上述资料可看出酶具有什么特性?
高效性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在其他条件不变而酶浓度增加时,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生 成物量变化的是(图中虚线为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