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氧工作能力

有氧工作能力


二、乳酸阈
•概念:
在渐增负荷运动 中,血乳酸浓度 随运动负荷的递 增而增加,当运 动强度达到某一 负荷时,血乳酸 出现急剧增加的 那一点(乳酸拐 点)称为“乳酸 阈” 。
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 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 谢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个体乳酸阈”:
• 个体在渐增负荷中的乳酸拐点
Ë ¯ ¿ È ¢ ï ¡ ± ¨ Ô ¶ Ç ¶ (Ó À /Ð Ê )£ %VO2max)
3
4
5
6
7
8
9
10
不同运动能力运动员递增强度运动时乳酸阈变化 • 图中可见,五名 体育爱好者 (sports activists)的乳 酸阈拐点偏左, 而三名准职业运 动员(semiprofessionals) 的乳酸阈拐点偏 向右。表明随强 度的增加有训练 运动员的乳酸高 峰出现较晚,有 氧能力较强。
2.通气阈测定 • 在渐增负荷运 动中,将肺通 气量变化的拐 点称为“通气 阈”
(三)乳酸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 • • •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VO2max和LT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 指标。 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 骼肌的代谢水平。 系统训练对VO2max提高较小,它受遗传因素 的影响较大。 系统训练对LT提高较大。显然,乳酸阈值 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增进更有意义 的指标。 2.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 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肺 静 脉 左 心 动 脉 毛 O2 细 血 CO2 管 肺 动 脉 右 心 静 脉 内呼吸 外呼吸 组 织 细 胞
空 气
呼 吸 道
肺 泡
O2
CO2
肺 毛 细 血 管
气体运输
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最大 摄氧 量的 年龄、 性别 变化
(3)训练因素
• 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 VO2max比较 • 左图女子 右图男子
(四)VO2max与有氧耐力的关系 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 1.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 指标
800米游泳成绩与VO2 max相关系数为0.75; 5000米跑成绩与VO2 max相关系数为-0.81。 • 2.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 3.作为制定运动强度的依据
波动范围: 1.4-7.5mmol/L 意义:更能客 观和准确地反 映机体有氧工 作能力的高低
(二)乳酸阈的测定方法
• 1.乳酸阈测定 • 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集每一级 运动负荷时的血样(一般用耳垂或指尖末梢血)测 得其血乳酸值。
以运动负荷 时做功量(W) 或运动强度为 横坐标,血乳 酸浓度为纵坐 标作图,将乳 酸急剧增加的 拐点对应的血 乳酸浓度确定 为乳酸阈。
(三)间歇训练法
• 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
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
• 要求:练习的距离、强度及每次练习的间歇 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 特点: 1.完成的总工作量大 2.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
呼出气的采集
最大摄氧量的采集
•返回
• ①肌组织从血液摄取氧的能力
②肌肉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 维中的线粒体数量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 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有利于增加慢肌纤维的摄氧能力。
不同项
目运动 员慢肌 纤维百 分比和
VO2max
3.其他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 (1)遗传因素 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 (2)年龄、性别因素
递增强度负荷运动时血乳酸的测定
需氧量、强度、摄氧量、乳酸阈之间的关系
22 20 18
ª é á ¨È Ñ È Ë Å ¶ (mmol/L)
16 14 12 10
è õ ¿ Ð Ñ Á ¿ È Ç ¶ ã õ ¿ É Ñ Á é á Ð È Ë ã
8 6 4 2 0 1 2
é á Ð È Ë ã (2) ã õ ¿ É Ñ Á (2)
③摄氧量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出现平台或下降
④受试者已发挥最大力量并无力保持规定的负 荷即达精疲力竭
2.间接推算法
• 台阶高度 男子:40厘米 女子:33厘米 • 登台阶的频率为 22.5次/分 • 总时间是5分钟 • 记录负荷后第一 个10秒的心率。
(三)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因素 • 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 一、最大摄氧量 • (一)最大摄氧量的概念及正常值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 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 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 • 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男子绝对值:3.0-3.5L/min
相对值:50-55ml/kg/min
(二)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 一般无训练者,常以其50%VO2max的运动强 度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血乳酸几乎不增 加或略有上升。 • 运动员可达到60%-70%VO、滑雪)可以 85%VO2max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 • 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 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 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乳酸阈和最大摄氧量的关系

• • •

乳酸阈和最大摄氧量都可以用以评定人体的最大有氧 能力。 最大摄氧量反映了人体在运动时所摄取的最大氧量, 乳酸阈则反映了递增负荷运动时刚引起乳酸堆积时所 需要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 两者反映的是不同的生理机制,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 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 许多研究已经证明,通过系统训练能够提高最大摄氧 量的可能性较小,它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而乳酸 阈受遗传因素的制约较少,其可训练性较大,训练可 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阈。显然,以最大摄氧量来 评定人体的最大有氧能力是有限的,乳酸阈的提高作 为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在实践中的意义将更大。
女子绝对值:2.0-2.5L/min
相对值:40-45ml/kg/min
(二)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
视频
实验图 • 1.直接测定法 通常在实验室条件下,让受试者在一定的运动器 械上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测定其摄氧量。 判定标准:
①心率达180次/分(儿少达200次/分)
②呼吸商(RQ)达到或接近l.15
三、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 (一)持续训练法
• (二)乳酸阈训练法 • (三)间歇训练法 • (四)高原训练法
(一)持续训练法
• 概念: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 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 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 练习时间:5分钟→20-30分钟以上。 • 良好影响: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 性和机能稳定性,改善参与运动的有关中枢 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VO2max, 引起慢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 有所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