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滴定法
5、常用的指示剂 名 称 In颜色 MIn颜色 使用pH
铬黑T(EBT) 蓝色 红色 7~11
二甲酚橙 (XO)
1-(2-吡啶 偶氮)-2-萘
酚(PAN)
钙指示剂
黄色 黄色 蓝色
紫红 红色 红色
5~6 2~12 10~13
6、间接指示剂——改善指示剂的性能 CuY—PAN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滴定前,加入指示剂:
pH=5.0时,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可滴定;
pH=2.0时, lgK′ZnY降至2.7,不能滴定。
§5.3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一、配位滴定曲线 pH=12.0 时 以 c=0.010mol/L EDTA 滴 定
V0=20.00mL c0=0.010mol/L Ca2+ 过 程 中 溶 液 pCa的变化
=10 5.1
★P106例4 计算pH=10,cNH3=0.1mol/L时的lgZn
NH3(H)=1+KNH4+H[H+]=1+[H+]/Ka=1+[H+]Kb/KW =1+10-10×10-4.75/10-14=1+10-
0[.N75H≈3]1≈00.c1NH3/NH3(H)=0.1/100.1=10-1.1
→不稳定常数(离解常数) K不稳=1/K稳
2. 逐级稳定常数 MLn,1:n
3.累积稳定常数
最后一级累积稳定常数又称为总稳定常数。
二、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ML]=β1[M][L]
[ML2]=β2[M][L]2
……
[MLn]=βn[M][L]n
cM=[M]+[ML]+[ML2]+……+[MLn]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5.1 概述
一、配位反应 1.定义:是金属离子(M)和中性分子或阴离子 (称为配位体)配位,形成配合物的反应,配 位反应具有极大普遍性。 2.用于滴定分析的配位反应具备条件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足够大; (2)配位比固定; (3)反应速度快; (4)有适当的方法指示终点。
二、分析化学中常用的配合物 1、简单(单齿)配合物 2、螯合物
pMg=5.4-5.0=0.4
五、配位滴定的可行性判断
→当终点误差TE≤±0.1%时, pM=±0.2 lg(cM等KMY´)≥6
若cM等=0.010 mol/L,则lgKMY´≥8 →当TE≤±0.5%时, pM=±0.2
lg(cM等KMY´)≥5
六、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1.单一离子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1.滴定前:溶液组成Ca2+, [Ca2+]=c0, pCa=-lgc0=2.00
2. 滴 定 开 始 至 sp 前 , 溶 液 组 成 为 CaY和剩余的Ca2+
[Ca2+]=(c0V0-cV)/(V0+V)
加入EDTA的V=19.98mL,
[Ca2+]=0.010×(20.0019.98)/(20.00+19.98)=5.0×10-6
pCa=-lg[Ca2+]=7.70
0.010mol/L EDTA滴定V=20.00mL c=0.010mol/L Ca2+
二、滴定突跃
当浓度一定时,KMY´值越大,突跃也愈大。
当KMY´一定时:M的浓度愈低,滴定突跃愈小。
三、金属指示剂
1、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金属指示剂能与被滴定M反应,形成一种
(1)滴定过程中[H+]变化:
M + H2Y = MY + 2H+
(2)K´MY与K´MIn均与pH有关;
(3)指示剂需要在一定的酸度介质中 使用 。
§5.4 混合离子的滴定
混合离子体系分别滴定的思路
一、控制酸度分别滴定
KMY´与酸度的关系
lg KM Y lg KMY lg Y
可行性判断依据
溶液的酸度过低,M发生水解,甚至生成沉淀,影响 M的准确滴定。允许的最高pH值可由M(OH)n的溶度积求 得。
单一离子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pHmin: lgαY(H)=lgKMY+lgcM等-6
P121例11 用0.020 mol/L EDTA滴定0.020mol/L Fe3+溶 液,若要求⊿pM=±0.2,允许TE≤±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计算适
(1)最高酸度—pHmin
若TE≤±0.1%, pM´=±0.2,lg(cM等 KMY´)≥6 若M没有发生副反应,lgKMY´=lgKMY-lgαY(H)
lg(cM等KMY´)=lgcM等+lgKMY´ =lgcM等+lgKMY-lgαY(H)≥6
∴lgαY(H)≤lgKMY + lgcM等-6
=[M](1+β1[L]+β2[L]2 +…+βn[L]n )
按分布分数δ的定义,得到
……
三、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1、副反应 • 把主要考察的一种反应看作主反应,
其它与之有关的反应看作副反应。 副反应影响主反应中的反应物或生 成物的平衡浓度。
[M´]=[M]+[MA]+…+[MAn] [Y´]=[Y]+[HY]+…[H6Y]+[NY] [(MY)´]=[MY]+[MHY]
=1+1010.34×10-5.00+1016.58×(10-5.00)2 +1019.33×(10-5.00)3+1021.40×(10-5.00)4 +1023.0×(10-5.00)5+1023.9×(10-5.00)6
= 1+105.34 +106.58 +104.33 +101.40 +10-2.0 +10-6.1 = 106.60
★3、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
M + In = MIn ↓H+ HIn H2In
当[MIn]=[In´]时,溶液呈现MIn和In的混合色, 此时即是指示剂的变色点。
★pMt=lgKMIn´=lgKMIn-lgαIn(H)
M无副反应时,pMep=pMt
选 择 指 示 剂 时 要 求 指 示 剂 在 pM 突 跃 范 围 内 发生颜色变化,且指示剂变色的pMep应尽量 与化学计量点pMsp一致,以减小TE%。
②共存离子效应αY(N)
共存离子N与Y反应
③Y的总副反应系数αY
(2)M的副反应系数M ①M(A)
②M(OH)
M的总副反应系数αM
P已10知5例锌2氨计配算合[物NH的3]=l0g.β1m1o~l/lLgβlg4为Z2n(.N2H37),。
4.61,7.01,9.06
Zn(NH3)=1+β1[NH3]+β2[NH3]2 +β3[NH3]3+β4[NH3]4
Zn(NH3)==11++β101[1.N2H+31]0+β2.42+[1N0H33].72++β1034[.N7H≈3]13+0β4.74[NH3]4 Zn=Zn(NH3)+Zn(OH)-1=104.7+102.4-1≈104.7
∴lgZn=4.7
(3)MY的副反应系数 • 在较高的酸度下,生成酸式配合物MHY • 在较低酸度下,生成碱式配合物M(OH)Y • 由于酸式、碱式配合物一般不太稳定,故
(1)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若 MIn 比 MY 更 稳 定 , 在 sp 附 近 稍 过 量 的 EDTA也不能将M从Min中夺取出来,在sp附近溶 液颜色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
解决办法——加入掩蔽剂消除。
(2)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MIn变色缓慢。 In或MIn在水中溶解度小,滴定时EDTA与MIn 的交换缓慢,终点拖长,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 的僵化。 解决办法——加有机溶剂或加热来消除。
在多数计算中忽略不计算
3、条件稳定常数(表观稳定常数)
有副反应发生时的稳定常数
例5:计算pH=2.0和pH=5.0时的条件稳定常数
lgK′ZnY 。
解:由公式:lgK′MY=lgKMY-lgαY(H) 得:pH=2.0时, lgK′ZnY =16.5-13.8=2.7
pH=5.0时, lgK′ZnY=16.5-6.6=9.9
◆ 螯合物的稳定性与成环的数目和螯环的大 小有关。当配位原子相同时,环越多螯合物越 稳定;一般五员环或六员环最为稳定。
三、乙二胺四乙酸—EDTA
1、EDTA的溶解度 乙二胺四乙酸(H4Y):在水中溶解
度小,0.02g/100mL。 EDTA二钠盐(Na2H2Y·2H2O):在水
中溶解度大,11.1g/100mL。
分别滴定可行性的判断
pM=±0.2,TE<±0.1%,准确滴定的条件: lg(cM等KMY´)≥6
如cM=cN,即要求⊿lgK≥6 如cM=10cN,其他条件不变,即要求⊿lgK≥5
P124例13:某含Fe3+和Al3+的溶液(浓度均为0.020mol/L), 能否用同浓度的EDTA准确滴定Fe3+,并求滴定的酸度范围。
P113例7 计算pH=10.0 时EBT的pMgt
已知: lgKMgIn = 7.0 EBT: 1=1011.6 2=1017.9
αIn(H)=1+10-10.0+11.6+10-20.0+17.9=101.6 pMgt=lgKMgIn=lgKMgIn-lgαIn(H)
=7.0-1.6=5.4
★4、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
宜的酸度范围。(lgKFeY=25.1,Ksp=10-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