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完整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完整

教学内容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第一节能量流动与转化的基本定律及其应用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生产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节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第二节几种主要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三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农业环境问题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七章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价值转换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八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第一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第二节生态失衡与农业环境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特点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九章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农业发展思潮第二节生态农业的原理及技术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第十章农业环境管理与评价第一节农业环境管理第二节农业环境质量评价本章小结复习思考题参考文献综合实训指导实训一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实训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分析实训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分析实训四农业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调查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类型授课时间90′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要求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的特点、类型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统有生命成分的存在,生物不可能离开特定的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能过能量流动,物质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自然整体。

生态系统=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如一座山、一条河、一片森林等。

任何一个生物加上环境就是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总结第一章内容:一、农业生态当前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及措施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授课时间90′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要求了解农业生态系统概念,懂得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重点、难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二、空间结构二、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作业布置习题二授课课题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概念授课时间90′(教学章节或主题)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要求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理解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就包括生物组分的物种结构(多物种配置)、空间结构(多层次配置)、时间结构(时序排列)、食物链结构(物质多级循环),以及这些生物组分与环境组分构成的格局。

•物种结构:生物物种是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主体。

不同生物种类的组成与数量关系的格局构成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时间结构:指在生态区域内各生物种群生活周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的格局。

•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和水平格局变化,构成空间三维结构格局。

水平结构:指在一定的生态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所占面积比例、镶嵌形式、聚集方式等水平分布特征。

垂直结构:指生物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格局。

在地上、地下和水域都可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

•营养结构: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食物网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二.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1.生物适应环境2.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配合3.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4.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作业布置预习下节所讲内容授课课题(教学章节加强生态环境的对策授课时间90′或主题)本节小结:1、生物种群的概念2、生物种群的特征:(一)数量特征(二)空间特征(三)遗传特征(四)系统特征生产力生态学上更关心的是群落的生产力,即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

对于陆地或水底群落,是计算单位面积内的生物量数量,而对于浮游和土壤群落则按单位容积确定。

因而生物生产力乃是平方米面积上(或立方米容积中)在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经常以碳的克数或干有机物质的克数表示。

有机物质的分解在许多群落中,动物从活植物组织得到的净初级生产量部分要比植物组织死亡之后被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利用的部分小得多。

在森林中,动物食用的大约不到叶组织的10%,不到活木质组织的1%,大部分落到地面形成覆盖土壤表面的枯枝落叶层,被各种各样的土壤生物所利用。

这些土壤生物包括吃死植物组织和死动物组织的食腐者,分解有机质的细菌和真菌,以及以这些生物为食的动物。

虽然动物有助于枯枝落叶的破坏,但细菌和真菌在把死有机物质还原成无机最终产物方面起最主要的作用。

养分循环本节小结:1、生物群落的概念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3、生物群落的种类4、生物群落的结构5、生物群落的功能题)授课类型复习教学目标、要求为了进一步让同学对所学知识记忆的加深与理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填空题3、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A 水中B 干燥的陆生环境C 潮湿的陆生环境D 土壤里二、简答题作业布置总结本节所做习题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的农业三区位授课时间90′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要求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三种农业区位教学重点、难点三种农业区位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一)自然区位:自然条件差异为农作物与牲畜结构安排的重要因素。

(右图为沙漠中的骆驼和南方的荔枝)(二)杜能农业区位:农产品只有到达市场才能获取效益,而运输成为制约条件。

这样在自然区位的基础上增加了受运输制约的农业专业生产区域。

杜能假设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立国 :(1)在农业自然条件一致的平原上,农产品能够实现销售的唯一市场是中心城市。

(2)农产品农产品的唯一运输工具是马车。

(3)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及运输距离成正比。

(4)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

根据这样的假设, 杜能为孤立国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六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 (见右图 )杜能的农业圈一、自由农作圈二、农作圈三、轮作农业圈四、谷物农作圈五、三圃式农作圈六、畜牧圈七、自然区域两个结论:1 )生产集约度理论:越靠近中心城镇,生产集约度越高。

2 )生产结构理论:易腐烂变质、不耐贮存和单位重量价格低的农产品在靠近城市的区域生产,反之亦(三)生态经济区位: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自然条件对农业的生产结构格局影响能力上升。

(右图为蔬菜基地)•三、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的影响(一)人口密度梯度:人口密度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是综合的。

人口密度增加使人均资源量减少,劳动力资源增加,对基本农产品的需求上升。

这样,必然使农业向劳动密集型转化。

(二)城乡经济梯度:农业生态系统受城镇的影响,即离城镇的远近。

作业布复习本节所讲内容置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授课时间90′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要求了解自然地理位置,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教学重点、难点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一、自然地理位置与垂直结构(一)流域位置:从上游——中游——下游海拔、温度、养分、水分、自然景观、生产力、经济发展等变化(二)地形变化1、大尺度地形变化:如四川、云南高原:川滇高原随海拔变化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孙颔,1994)四川省米易县农业综合开发示意图(卢良恕,1993)从低热层(甘蔗、冬春季蔬菜、热带性果树、药材等)中暖层:发展粮、油、生猪、蚕桑、烤烟等)高寒层:细毛羊、冷杉、铁杉等2、小尺度地形变化如广东潮州市官塘区秋溪乡的农业生产布局,坡顶用材林,坡腰经济林、果树,坡脚果树,旱地蔬菜、旱粮,水田水稻,低洼地养鱼等。

•二、农田立体模式1 .农作物间作:玉米 // 大豆(甘薯、棉花),小麦 // 棉花(蔬菜),棉花 // 油菜等。

/ 套作,// 间作, - 复种,→隔年,×混作2 .稻田养鱼:鱼类取食浮游生物和水稻害虫,减少病虫害,增加水体氧气;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肥料。

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江西、江苏、广东农作物间作鸭稻共作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授课时间90′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要求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教学重点、难点农业系统食物链的组成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一、食物链 (food chain)食物链是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二、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食物链 (grazing food chain) :从绿色植物开始,再到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如青草 - 兔子 - 狐狸 - 老虎2.腐食食物链 (detritus food chain) :又叫碎屑食物链,主要以死的有机体或生物排泄物为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如:植物残体 - 蚯蚓 - 鸡3.寄生食物链 (parasite food chain) :以寄生方式取食活的有机体而构成的食物链。

如:大豆 - 菟丝子,蛔虫 - 马(牛)实际生态系统中,经常是以食物网的形式存在。

(如右图为一食物网)三、食物链结构类型1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 1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引入捕食性昆虫或动物可抑制病虫害发生。

( 2 )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 3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

如绿肥 - 回田变为绿肥喂牛或猪。

2 .食物链加环类型( 1 )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 2 )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 - 蚯蚓 - 饲料 - 促进猪、鸡的消化( 3 )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系统生产力( 4 )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

稻田养鱼、鸭具有减耗、生产的功能( 5 )加工环:通过加工增值,有传统加工,多次加工等。

木材 - 家具;玉米 - 淀粉、玉米油。

食物链加环应注意:加环并非越长越好;讲究综合效益授课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授课时间90′授课类型新授教学目标、要求了解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概念掌握时间结构的方式教学重点、难点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方式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教学内容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在生态系统内合理安排各种生物种群,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时间错落有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一种时序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