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现金持有量与宏观经济.doc

企业现金持有量与宏观经济.doc

企业现金持有量与宏观经济本文选取GDP增长率作为宏观经济变量,研究了宏观经济和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当GDP增长率较高时,企业现金持有量较多。

然而,按照GDP增长率高低进行分组后,当增长率处于较高水平时,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不受GDP增长率的影响。

一、引言虽然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研究有很多,但现有研究大多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仅考虑企业自身的因素,而忽略了企业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

事实上,企业的经营决策,不可避免会受到外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促使企业对财务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

目前仅有少量学者在研究企业现金持有量时考虑了宏观经济因素,例如Baum等(2004)、Custodio等(2005)、祝继高和陆正飞(2009)。

经济学中,经济波动往往被分为古典型经济波动和增长型经济波动两种形式,古典型经济波动是经济总量的波动,而增长型经济波动是根据经济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而定义的。

我国目前所处的周期就是属于增长型经济波动。

自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企业的行为有所改变。

因此,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微观主体行为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在结合企业微观特征基础上,研究宏观经济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

的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第四部分是回归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

二、文献回顾目前研究企业现金持有量的文献非常丰富,早期的研究重点考察的是企业特征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但是企业的财务行为还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例如Baum等(2006)分析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持有现金预防性动机的影响。

目前国内从这一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

罗琦和张克中(2007)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周期波动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作用机理,但没有实证检验这一假设。

陆庆春和卢小广(2008)研究了1998-2006年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对公司的投资现金流的影响。

祝继高和陆正飞(2009)研究了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

三、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凯恩斯最早提出了企业持有现金的预防性动机。

预防性动机是指企业为了应对经营的不确定性、把握有利的投资机会、避免陷入财务困境而持有现金。

许多学者也都从这个角度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出结论都支持这一观点。

虽然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企业自身微观因素的分析,而没有通过结合宏观经济因素来考虑这种不确定性,但是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预期未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那么企业倾向于增加持有的现金(Opler等,1999;Mikkelson等,2003;Ferreira和Vilela,2004)。

因此,当经济增长较快时,我们可以预期未来有较多的投资机会,企业会愿意持有较多的现金。

此外,在经济繁荣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往往处于较好状态,此时企业能够从日常经营中获得较多的现金流入。

正如Ferreira和Vilela(2004)等学者的研究所说,现金持有水平与现金流量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推断,在经济繁荣期间企业持有现金较多。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下面的假设:假设1:经济增长越快,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多。

(二)样本选取本文选取1998-2008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的筛选遵循以下原则:(1)剔除金融类公司;(2)剔除数据缺失的公司;(3)为了消除极值的影响,对于主要的变量去除了两端1%的数据,最后得到8750个样本,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

(三)模型及变量参考以往学者对现金持有量的研究,本文采用如下回归模型:CASH=α0+α1GDPGrowth+α2SIZE+α3LEV+α4ROA+α5CFO+α6N WC+α7INV+α8SALEGrowth+α9MSR+α10IND其中CASH为货币资金/总资产,GDPGrowth代表GDP 增长率,SIZE为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EV为资产负债率,ROA 为总资产净利率,CFO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总资产,NMC 为净营运资本/总资产,INV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总资产,SALEGrowth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MSR为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收入,IND为行业控制变量。

四、回归分析本文将样本分为经济增长率高、经济增长率低两个组。

1998-2008年GDP增长率的均值为9.57%,中位数为9.1%,GDP 增长率高于均值界定为高增长率组(2003-2007),GDP增长率低于均值界定为低增长率组(1998-2002、2008)。

t-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0.01, ** p 0.05, * p 0.1表1的回归结果显示,在两个样本组中,lev、roa、cfo、nwc均与企业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而inv、salegrowth、msr 则与现金持有量不显著相关,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产生现金的来源,且当增长率较高时,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更大。

比较两个样本组可以发现,在低增长率组中,经济增长与企业现金显著正相关,因为经济增长会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企业能够从经营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现金,符合假设1。

但是在高增长率组中,经济增长和企业现金却不存在这种关系,可能的原因是在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市场需求较大,企业需要加大生产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在产品、成产品均会增加,因而获得的现金可能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增加存货,研究发现高增长率组企业平均存货(7.90e+08)确实高于低增长率组(5.50e+08)。

也就是说,一方面经济增长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企业会将更多的现金投入存货等其他资产,在这两种相反作用的共同影响下,企业最终持有的现金并没有显现出受到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

回归结果也支持这一点,在增长率较高的情况下,企业持有的现金与规模显著负相关,而与资本性资产的投资不显著相关。

五、研究结论本文研究了GDP增长率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发现企业的现金持有量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如果按照GDP增长率高低分组,可以发现,若增长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企业对存货等资产的投资会抵消现金的增加,从而表现为现金持有量不受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

此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经营现金流量、净营运资本均与现金持有量显著正相关。

在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存在差异,本文的意义在于描述了这种关系,证实了宏观经济会对企业的财务行为产生影响。

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一、企业现金流量财务分析的方法1.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的结构包括现金流入结构与现金流出结构两方面。

通过分析现金流入结构,能够获知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通过分析现金流出结构,可以有效获知企业现金的主要去向。

现金流入流出比为现金流入量占现金流出量比重,且流入流出比越大表示每一元的现金流出可以换回更多现金流入。

一般而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占总现金流量的比例越高,或企业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现金流量结构越合理,其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小。

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形成原因,以及变化趋势,从而把握企业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

2.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是衡量企业债务风险的主要指标,因此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风险数据。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三个: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

企业支付能力是通过对比当期现金收入占现金支出的比例得来,反映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周转能力。

3.获现能力与盈利质量分析通过对比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量与现金投入量的比例,衡量企业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

衡量指标主要有: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资产现金回报率等。

企业经营收益质量的评价要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其中运营指数是最为权威的衡量指标之一。

运营指数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入量与经营活动产生的总现金的比例。

当所有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全部流入企业时,其营运指数为1,然而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被无效率占用时,如商品的库存积压、应收账款未如期偿还等都会造成运营指数小于1,削弱了企业的获现能力。

二、企业现金流量的财务分析的应用1.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加强企业库存管理,实现零库存管理。

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的库存积压造成了企业资金的无效占用,因此加强企业的获现能力,以及经营收益质量都要重视库存的管理,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

加强企业库存管理,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零库存管理模式,所谓零库存管理是指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企业制造出的半成品、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不是处于仓储状态,而是一直处于周转状态。

实现零库存管理,首先要加强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及时分享市场信息。

在企业需要相应原材料时供应商能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供应。

同时,在出现原材料剩余时可以与供应商协议将剩余生产原材料回收。

其次,建立由订单决定生产的理念。

要求企业只有在接到订单的时候开始进行生产活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订单的产生为起点。

构建企业应收账款回收体系。

首先,企业要树立应收账款的管理意识,时刻意识到良性的资金周转是企业实现顺利生产的核心。

牢固树立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识,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只有当客户满足一定的赊销条件时方可进行赊销;二是注重合同条款的制定。

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明确规定货款的交付时间、方式及违约责任等。

三是建立完备的应收账款责任制度,明确应收账款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再次,建立应收账款控制机制,注重将不良应收占款控制在签约之前及签约之后的检测。

在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客户的信用记录、偿债能力、财务状况等做详细的调研,对信用主体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估,并形成可行性报告,为是否授信提供坚实的判断依据。

在合同签订后的履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债务人资信的变化情况,对于不良趋势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2.筹资活动现金流管理强化资金需求预算管理,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制定融资计划。

构建企业资金需求预算管理制度,以明确合理的融资规模。

首先,建立程序化的现金需求预算机制,由各预算部门提出年度资金需求,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申请的审批。

其次,严格现金预算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动态、实时审计、监督。

对于超出预算的部门要及时发现其是否为正常行为,对于不合规的操纵,要及时纠正。

最后,将预算管理纳入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同时也纳入企业经营成果的考核当中,提高管理人员对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视。

3.投资活动现金流管理充分评估投资风险,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