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优化和激励机制分析

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优化和激励机制分析

电力系统可中断负荷优化和激励机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电紧缺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

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调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可中断负荷进行优化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电力负荷峰值,增加低谷用电。

可中断负荷优化激励组合电价
一、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意义
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不仅是解决目前缺电问题的途径之一,而且可以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抑制尖峰负荷和市场力作用,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具体来说,推广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减少电力紧缺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可中断负荷管理通过一种较为简便、快捷、有效的方式解决电力供应不足时所产生的负荷缺口,它不仅克服了建设发电机组周期较长的缺点,还可以灵活的控制中断负荷量的大小,实施方便,效果明显。

(2)引导用户科学、合理用电,提高用电水平。

可中断负荷管理提供了一种使用户对供电方式进行选择的机制,即用户可以选择在用电高峰期继续用电,辅以较高的电价,也可选择在高峰期按合同要求中断用电,以降低电费的支出。

也就是说,这种机制可以引导用户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和要求选择用电方式,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用电。

同时,可中断负荷带来电网高峰负荷的降低、负荷曲
线的平稳,提高了全社会的用电水平。

(3)实现电力资源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电力行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实施可中断负荷通过对用户的用电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优化系统潮流分布,减少发电机组的投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4)采用可中断负荷管理的经济手段平抑峰谷差,顺应了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要求,获得了移峰的市场效果。

二、可中断负荷优化管理
进行有效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必须以准确的负荷预测为前提。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值却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通过对影响负荷预测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模糊化处理,通过最优模糊概率的方法得到更贴近电网运行参数的中断负荷阈值。

实施可中断负荷的管理首先必须正确设置最优的中断阈值;然后,根据负荷预测将两者进行比较,做出是否进行中断或削减负荷的决策;继而在系统确定将采取中断措施的前提下,根据使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计算各节点的最佳中断负荷值。

该问题的求解需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同时要计入发电机约束、潮流约束和中断负荷等约束。

可中断负荷的优化管理包括两阶段问题:第一,是否进行中断的最优规划;第二,确定采取中断策略后如何选择,中断哪一个负荷的调度。

在考虑负荷预测不确定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及模糊数的运算法则推导最优中断阈值模糊表达式,比传统方法更加符合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不确定性等实际情况。

三、可中断负荷管理的激励机制分析
(一)组合需求与组合电价的平衡机制
1、负荷需求向组合型需求转变
目前,电力需求呈现明显的组合特征。

例如,第三产业和居民电能消费的组合—旅游、交通、娱乐业和居民的用电消费的共生共涨,最终导致工业、商业、居民电能消费链的一体化,这些现代化的消费习惯增加了对光、动力、暖气和冷气等的大量消耗,而这些用电负荷往往集中在用电高峰,是以组合形态出现的高峰负荷。

2、组合型电价机制
所谓组合电价,指从能源资源的耗损及供需平衡出发,通过对不同电价品种的重新开发和适当组合,达到平衡不同时段的电力供求、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疏通电能全流通环节的资金瓶颈的目的。

通过制定和实施组合性电价响应机制,综合考虑负荷的组合需求,可以有效解决目前暴露的一些问题。

3、组合需求引起的负荷高峰需要组合电价来平衡
组合电力需求是需要组合电价有针对性地运作,以达到既满足需求,又平抑高峰的目的。

通过尖峰电价,以分解组合负荷,将有移峰能力的负荷置换到非尖峰期,以达到错峰的目标;通过高峰电价和低谷电价的有效组合,调控高峰负荷转向低谷负荷,达到移峰的目标;另外,从价格的角度看,高峰负荷需求的价格弹性高于一般电能需求弹性,所以,高峰电价对于移峰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二)不同组合电价机制分析
1、尖峰电价与可中断电价
用户在尖峰时刻用电,应该支付更高的电价,但是过高的尖峰电价不利于市场稳定,甚至有可能造成市场失灵。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公司中断部分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用户的电力服务,降低高峰用电需求。

实施可中断电价,用户可以减少高峰时期成倍的电价支出,还额外得到电费折扣,电网减少调峰机组的投资,保证电力经济系统的平稳运行。

2、高峰电价与低谷电价
实施峰谷分时电价的组合可以通过不同时段的价格差激励,使用户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将一部分用电量从高峰时段转移到平段时
段或低估时段,减小峰谷负荷差,节省备用容量,提高机组的利用效率,节省电能的生产成本。

3、高可靠性电价与可中断电价
不同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按照“高质高价,低质低价”的原则,一是对可靠性要求高的负荷提供高可靠性电价,二是对可靠性要求较低的负荷提供可中断电价。

这种区别供电的电价组合,可以反映出需求侧的负荷特性,不仅减少了低可靠性用户的用电成本,同时也可以确保高可靠性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是一种重要的电价组合方式。

4、季节电价与非季节电价
夏季是全国用电负荷高峰。

由于季节的不同,导致用电负荷的不同,电能生产的成本不同,应对季节上的差异对电价进行组合设计,
考虑电力生产成本和用户的公平负担。

综上,不同的负荷组合需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组合电价响应机制,只有合理的运用组合电价这一价格杠杆,才能真正在需求侧实现价格响应,完善电力市场那个运营,促进电力市场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蓉蓉,周渝慧,师睿.可中断负荷管理激励机制的设计[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01.
[2]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3]张涛,宋家弊,程晓磊等.电力市场环境下可中断负荷综述[j].吉林电力,2007,35(2):25-28.
[4]周渝慧.论组合电价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平衡机理[j].中国
能源,2004,7(26):21-24.
[5]武水英,肖长春,张虹.基于需求侧管理的可中断负荷实施的探讨[j].陕西电力,2008,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