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摘要: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来讲,它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其规模较宽,而且它的最小的面积是在一米左右。
其表面的系数不大,水化热的扩散很综合,内部的气温上升的很快。
当其温差非常高的时候,会出现缝隙现象,干扰到构造的稳定性等特点。
因此要从根基上论述,以此来确保建设的品质优秀。
文章以合闸改建项目为前提,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建设措施等内容。
关键词: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1 关于缝隙问题
发生缝隙的种类,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分别是整体存在的,深层次的以及表层化的。
对于那些整体存在的缝隙,其是从表层一致深入到里面。
其干扰到构造,使得它不具有稳定性,很显然意义非常差。
通常表层的缝隙不是很严重。
不过并非是一旦发生了缝隙现象,构造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干扰。
针对那些地下的或者是半地下的项目来说,其缝隙关键是干扰它的防水特点。
通常来说,缝隙的宽度在零点二毫米的时候,虽说早些时候会存在渗水问题,不过经由一段时期之后,缝隙就会自行修复。
但是假如超过了上述的数值的话,漏水现象就会随着缝隙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在建设的时候要避免那些较大的缝隙出现。
假如存在了此类缝隙的话,会干扰到构造的使用性,因此要开展灌浆处理活动。
对于建设时期导致的分析,通常是因为材料自身的问题而引发的: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
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但受拉力却很小,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即会出现裂缝。
2 掌控好建设品质
2.1 基坑土方开挖
在地基处理试验合格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底板基槽,人工凿除水泥深搅桩和沉管灌注桩桩头,土方开挖分层分段依次开挖。
严禁超挖、欠挖。
桩头进行弹性处理,确保底板底部受力均匀。
2.2 施工降水
为保证底板施工过程中处于无水状态,在无砂混凝土管井降水的同时另在底板防渗墙内增加3m轻型井点降水,加快深搅桩硬化,从而保证底板土层承载力一致,沉降均匀,轻型井点拆除后对井孔进行封闭技术处理,然后进行c20混凝土封底、钢筋、预埋件、模板安装。
2.3 泵送混凝土配制
2.3.1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设计强度和混凝土可泵性良好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热水泥;降低混凝土浇灌入模温度;选择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一定量的外加剂、混合材料;施工时底板混凝土掺加20%以下的块石吸热;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来降低水泥用量。
(1)掌控好原料的品质
水泥采用经复试合格的矿渣硅酸盐水泥32.5级,水泥提前一星
期入库贮存,贮存时采取措施防止水泥受潮结块失效。
粗骨料采用5~31.5mm的碎石,碎石针片状含量小于10%,含泥量小于1%,无泥团,密度大于2.55t/m3,超径小于5%。
细骨料采用中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大于15%,含泥量小于3%,无泥团,密度大于2.50t/m3。
外加剂经试验比较选用高效减水剂,其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
0.5%,经试验达到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等要求。
混合料细度为7.8~8.0,烧失量3.9~4.2,so3≤1.3,需水量比为89;考虑矿渣水泥保水性差,粉煤灰取代水泥用量为10%。
底板面层40cm混凝土内掺加防渗纤维,每立方米混凝土内掺入量为0.6kg来增加底板抗裂性能。
底板混凝土内选用洗净的30~40cm湖州块石,均匀抛投。
(2)混凝土配合比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通过理论计算、试配和调整,出具的试验配料单为水泥:水:砂:石:减水剂:掺合料=290:185:720:1175:1.5:29,坍落度为120~140mm,满足“泵送混凝土水灰比宜为0.4~0.6,砂率宜为38%~45%,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的规范要求。
2.4 关于拌合和输送
2.4.1 关于拌合活动
结合场地提供的建设内容积极地开展配料工作,对于设备的拌合
时间,其次序是先放入碎石物质,然后添加减水材料,最终放入砂和水等,其拌合用时要大于两分钟。
当其出料的时候,要掌控好坍落度和气温等,明确其品质,防止生料运输,要保证浇筑的品质优秀。
2.4.2 关于材料的运输
因为底板材料的仓面非常宽,使用的混凝土比较多,采用hbt-50型混凝土输送泵泵送混凝土。
泵管安装时不得直接支撑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间隔一定的区域,要使用钢管来紧固,而且对于其紧固的区域不应该存在渗漏等问题,要防止泵管发生歪曲等现象,进而确保出料流畅。
在浇筑之前的时候,要使用干净的水将其湿润。
进而合理的拌制泥浆。
在浇筑的时候,要在场地之中设置充足的工作者来开展指挥活动。
在场地之中使用设备来掌控其速率等。
保证浇筑活动开展顺畅。
而且要设置专门的工作者来明确材料的入仓气温和坍落度等。
2.4.3 关于平仓以及后续的振捣等活动
在浇筑之前的时候,要确保其中不存在污物,而且模板等要合乎规定,所有的准备活动开展好以后,进行品质的自检工作。
当场地的监理人员测试之后才可以浇筑。
底板浇筑前仓面平均划分施工区域,混凝土浇筑自西向东、由远而近。
混凝土按一定厚度、顺序、方向分层进行,上下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开始布料,两管同时
进行,采取“斜面分层”法施工。
振捣混凝土应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底层混凝土初凝前安排一台泵进行面层防渗抗裂混凝土施工。
当灌注之后积极的开展振捣活动,此时要确保和材料的表层是竖直的,而且要按照快速插缓慢拔的模式,要保证插点是均匀的,而且要依次的移动,要保证顺序有效,不应该出现遗漏现象,确保振捣活动顺畅。
一般当其表层不存在气泡的时候,就可以停止了。
对于其表层使用平板模式来开展振捣活动,建设的时候要按照次序来开展,移动间距应使平板能覆盖已振实混凝土的边缘5cm左右,避免漏浆问题出现。
这种设备在振捣的时候,如果其不再下沉而且出现泛浆现象的话就可以停止了。
在浇筑的时候,要即刻的检测钢筋等的稳定状态,假如存在渗漏和变形等问题的话,要积极地分析。
如果其表层出现了渗水现象的话,要使用海绵来处理。
要将表层的灰浆等去除,开展二次的处理,避免缝隙问题出现。
对混凝土撑柱、止水、施工过程中抛置的块石等周围和预埋件下面加强振捣,而且开展复振活动,提升材料的密实性特征,降低缝隙,提升材料的强度。
对留置抛石洞口的面层钢筋重新绑扎到位,严禁遗漏。
2.5 关于养护活动
当开展闸底板建设的时候,一般是在四月份的开始时期,温度的变化不是很显著,对于浇筑来讲很便利。
为确保其温差小,一般是
当其浇筑之后的半天时间中就对其遮盖养护,避免其因为温差太大而导致缝隙现象。
当所有的面层完成凝结之后,要开展养护工作,确保其表层一致处在以中国湿润的状态中,而且养护的用时是十二天左右。
而且要将拆模的时间延后一些。
经由场地的测温活动,掌控材料的温度。
确保其温度和湿度等合理,防止缝隙现象发生。
而且对下沉点积极地掌控。
当开展该项建设活动的时候,要了解其基础要素,而且要结合具体的状态使用合理的方法,这样会保证建设品质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