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版高考历史(B版浙江选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十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019版高考历史(B版浙江选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十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
(3)个人:孙中山个人对民主革命的不懈追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民主革命同自己倡导的国民革命,二者的基本任务是 一致的,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 2.内容 (1)民族主义方面,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2)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3)民生主义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 ④“ 耕者有其田 ”,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3.作用: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 (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
3.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 领解释为“三大主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简称三 民主义。
4.认识: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 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 5.评价 (1)进步性 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结合西方和中国情况的救国蓝图,是中国近代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b.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 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 时代前进的方向。 c.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鼓舞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斗争的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具有指导意义,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4)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 呼唤社会公平。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1.背景 (1)国内: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延伸]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知识拓展 1.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1)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其指导下,爆发了辛亥革命,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
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 变。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为捍卫民 主共和进行了不懈斗争。 (3)孙中山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 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成了革命统一战 线的建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 (1)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
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
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 (2)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 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1.背景 (1)近代资产阶级的改良方法和革命方法均未能挽救中国的危亡。 (2)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给中国的影响——“走俄国人的路”。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 (5)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心城市起义失利的教训;毛泽东创建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 (6)毛泽东等先进分子的探索与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1.确立原因: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 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 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2.确立标志:⑦ 1945 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 召开,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意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工作指针;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 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2.形成标志:井冈山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形成过程 (1)1925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发表 ⑤《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2)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秋收起义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 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毛泽东积累了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在理论上对中国革 命的道路问题做了说明,并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井冈山的斗争》和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重要文章。
理论武器,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② 土地革命 纲 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③ 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 命任务。 [名师点拨] 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 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知识延伸 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 强在华的统治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历史(浙江选考专用)
专题二十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及科技、文化
考点清单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1.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 日益腐朽,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 量的不断壮大。 (3)个人:孙中山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 2.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8月,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① 中国同盟会 ,其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