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1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1


二、水的特异性质
水具有独特的热理性质 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 水具有较小的粘滞度和较大的流动性 水具有高的介电效应 水具有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化作用的能力 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1.水具有独特的热理性质
(1)水的生成热很高。 生成热是指稳定单质生成1mol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水的生成热为-285.8kJ/mol,故水的热稳定性很高,
水环境化学
主讲:杨军耀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学院
绪 言
绪言
水,无处不在。远到宇宙空间,
深至地球内部,到处都有水的存在。
它是一种作用十分巨大的物质。
物理学家艾·赫弗利茨曼指出,“地表上及其相 邻圈层中以所起的巨大与重要作用而论,没有一 种自然物质能与水相比”。
地质学家B.凡维尔纳茨基在确定水的作用时指 出:“水是地球历史的场所,按其对基本的、巨大 的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影响而论,没有一种物质能与 水相比拟的。没有一种地球物质(矿物、岩石、生 命体)不含水的。所有的地球物质都渗浸于水中并 占有水”。
鉴于水的重要意义及其巨大作用,各方面的科学家 (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地质、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土壤、环境等)都研究它的化学成分。 化学家研究它时,称其为《水化学》(Aquatic Chemistry); 地表水学者研究称为《水文化学》或《海洋化学》; 水文地质学者研究它称为《水文地球化学》; 环境学者研究它称为《用水废水化学》; 而我们水文水资源工作者,既要研究地表水、又要研 究地下水、还要研究大气降水和土壤水,既要研究天然 条件下的水,又要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要以水为 中心对象,以与接触的事与物为环境因素,研究水化学 成分的形成与演化作用及其水化学特征。
pH值等物理的和化学的性质变异,使水具有更高
的侵蚀性,因而其溶解能力增大。
前苏联学者用热压器中的活性水对CaCO3进行溶解 试验,发现活化后的水对CaCO3的溶解度比活化前大 1.15—2.6倍。 在高温高压下,SiO 2可大量溶于水中(表2.3)。
试验还证明,在300~340℃、(390~400) ×105Pa条
这种缔合作用可用下式表达:
(H20) n中的n一般变化于12~860之间,主要取决 于温度变化,仅在250~300℃时,n值接近1,即水具 有H20形式。 自然界中的水只有以汽态存在时才呈单分子水, 而以液、固态存在时均呈巨型分子形式存在。 水的缔合程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强。当温度为4℃ 时,缔合程度最大,水的密度也最大。
若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则对于一种化合物来说,就 有许多种同位素分子变种,可统称为同位素分子。若不考虑 痕量3H,天然水中氢氧同位素可以有九种不同的同位素分子 (表2.5)。
天然水中同位素分子以H216O为主,其它丰度较大的有以下几 种:H218O(0.2%), H217O(0.042%),HD16O(0.032%),而 HTO浓度只有n×10-16%。
2、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
水与其它液体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汞
除外)。它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水的表面张力对研究包气带(或非饱和带) 水的地球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3、水具有较小的粘滞度和较大的流动性
粘滞度是一种表征液体内部质点间阻力(内摩阻) 程度的性质。一般来说,液体的运动可视为液体的变 形,而粘滞性就是一种阻抗液体质点间形变的能力。 水分子的极性和氢键联结决定了水的粘滞度小,
围绕着每个离子形成一层抵消外部静电引力(或斥力) 的外膜,它会部分地中和离子的电荷并阻止正、负 离子间的再行键合。这种水分子的封闭外壳起绝缘 效应(或屏蔽效度),称为介电效应。
水的介电常数,在常温下为81,表示正负离子在
水中相互吸引力比在真空中减小81倍。 水的介电常数0℃时为88,100℃时为56。
5.水具有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化作用的能 力
水中离子与水分子偶极间的相互吸引作用,使水 中正、负离子周围为水分子所包围,这种过程称盐
类离子的水化作用(或称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这种作
用是多数盐类能溶于水的原因。
6.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水对固体的溶解性能主要是由于水是极性分子,
介电效应高,能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化作用等特性 所致。 在高温高压下,水是一种活性水,其水分子结 构处于亚稳状态。这时水的导电性、溶解能力、
一、水的结构
在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核呈等腰三角 形排列,氧核位于两腰相交的角顶上,而两 个氢核则位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上,两 腰夹角为l04°45’。 整个水分子核则 浸于其核外10个电子 所组成的电子云中。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这种排列,使水分子在结 构上正负电荷静电引力中心不重合,从而形成水分子 的偶极性质,即位于氧原子一端为负极,而位于氢原 于一端为正极。 一个偶极分子极 性程度的大小,可根 据其偶极矩的大小来 判断。水分子的偶极 矩为1.86x10-18静电单 位x厘米,其偶极矩比 许多其它物质都大, 具有较强的极性。
流动性大。据已有资料表明,在1V/cm的电场下,水
分子的H+(质子)的活动性为32.5×10-4cm/s,OH-的活 动性为27.8×10-4cm/s,· 而其它离子的活动性只有 6x10-4cm/s。同时,水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经常不 断地进行新的排布和联结。
4.水具有高的介电效应
在水中盐类离子晶体发生离解时,一些水分子
件下,活性水可以从淡色花岗岩、微斜长石及黑云母 中溶出Si02、Al2O3 、K2O、Na2O等成分。
三、水的离解
水可以按下式进行离解:
由于质子(H+)不能单独存在,在水溶液中H+与 H2O 缔合成H3O+(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 在标准状态下,水的平衡常数为:
四、水的同位素
氕(H)、氘(D)、氚(T)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氚是氢的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发射β -射线,生成氦: 它在水中以氚水(HTO)形式存在。 16O、17O、18O是氧元素的三种同位素。它们在水中的 丰度见表2.4。
虽然它们各自的研究目的和内容不一,
但有些共同的理论基础,内容上也互有联系,
并互有推动与促进。因此,我们要以化学、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以及微生物化学为化学理论
基础,以水文学、水力学、地质学、地貌学、
土壤学水环境理论基础。由此可见本课程中的
“环境”是一个广义上的环境,而非狭义上的 环境。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水在其环境中循环着, 并不断与周围介质(大气、地表水、岩石)相互作用 着。因此,天然水化学成分的面貌是地质历史的产 物。人们最初的认识是,水中的许多组分源于岩石。 正如古老的希腊名言所述:“水流经的岩石怎样, 水也就怎样。”但是,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水 流经不同岩性的区域,可能得到相近化学特征的水, 而流经相同岩性区域的水其化学特征可能不尽相同。 这表明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其环境之间的化学作用 及其历史与历程有密切关系。
因此,当水分子相互靠拢时,相邻水分子间由于 具有偶极性而发生相互静电吸引。这种吸引是由于水 分子中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强,能对相邻水分子中的氢 原子产生静电吸引,从而使相邻的水分子联结起来。 两个分子之间由氢原子形成的一个键称为氢键,水分 子之间就是靠氢键相联结的。 相邻水分子间由于 有氢键联结,使水能以 (H2O)n 巨型分子存在, 但它不会引起水的化学 性质的改变,这种现象 称为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二、天然水的组成
天然水组成可按溶质颗粒大小、化合物类型、 相对浓度及相态等分类。
(一)、按颗粒大小 (1)真溶液(颗粒直径d<10-7cm) (2)胶体(颗粒直径d<10-7—10-5cm) (3)悬浮液(颗粒直径d>10-5cm)
(二)、按化合物类型 (1)无机物 (2)有机物 (3)金属元素络合物及有机络合物
第一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章水化学基础
水的结构及其特性 溶解平衡 碳酸平衡 水中络合物的计算 氧化还原作用 吸附作用 其它化学作用,如光解作用、水解作用、 富营养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等
第一节 水的结构及其特性
• 水的结构 • 水的特异性质 • 水的解离 • 水的同位素
天然水是组成复杂的溶液。就目前所知,存在于 地壳中的87种稳定的化学元素中,在天然水中就发 现了70种以上,随着分析方法灵敏度的提高,相信 其它元素也将会在天然水中找到。 天然水成分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中有为数众多的 化学元素,还在于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水中的含量 变化很大,以致在不同类型的水中每一化学元素存 在的形式具多样性。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是指存在于水中各种元素的离 子、分子,溶解的和未溶解的气体成分,天然的和 人工的同位素,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活的或死的微 生物(细菌)以及不同成分的机械的和胶体的物质等。
在2000℃的高温下,其离解约为0.588%,所以水能在
地球初期的炽热温度下存留下来。
(2)水具有很高的沸点和达到沸点以前之故。
水是氧的氢化物,将它与氧的同周期和同族的相应各元素 的氢化物相比,我们就可以看到水的这一特性。
水具有如此反常高的熔点和沸点以及很高的分子熔化热和 汽化热,致使水分子由冰到水到汽的相态转化需要很多热能, 以破坏众多氢键。也正因为这一反常特性,使地球上得以有液 态水的存在,才能有生命物质的繁衍。
二、天然水的组成
(三)、按相态 (1)固相 (2)液相 (3)气相 (四)、按相对浓度 (1)宏量组分: Cl- 、SO42- 、HCO3-、CO32-、 Ca2+、Mg2+、 Na+、K+ (2)中量组分 Fe2+、Fe3+、 NO3- 、NH3-、H4SiO4、F-、Sr2+、Br2-等, 常为十到数十mg/L (3)微量组分 常指在水中含量小于1mg/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