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天人相应
中医学(针灸方向七年制)刘俊 2009023082
精气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个万物相通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宇宙万物之一,亦由精气构成。
精气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联系,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
这一由无形之气把整个宇宙万物练习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实际就是《庄子.天下》所谓的“天地一体”的观点。
人为宇宙万物之一,处于天地气交中,故也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通过气的中介作用,人与天地万物的变化息息相通。
如《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岁月相应也。
”此为天人相应一也。
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又,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人体的所有脏腑经络形体组织,既是有机联系的,又都可以根据其部位、功能划分为阴阳两部分。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就人体而言,脏腑形体分为阴阳: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属阴……五脏属里,故为阴;六腑属表,故为阳。
经络系统也分阴阳:属腑而行于肢体外侧面的为阳经,属脏而行于肢体内侧面的为阴经。
由上可知:人体脏腑经络形体组织结构无不包含阴阳,与宇宙之阴阳相互交融,合而为一。
研究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学说更是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点。
一般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又,
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因此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同理:心、小肠、脉、面、舌皆与火有关;脾、胃、肌肉、唇、口皆与土有关;肺、大肠、皮肤、毛发、鼻与金有关;肾、膀胱、发、耳、二阴与水有关。
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说明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除精气、阴阳、五行外,更有一系列现象表明天人相应。
中医学将天人相应思想贯穿于治疗原则、治疗手段等各个方面。
“三因制宜”是天人相应主导思想的典型反映。
揭示出天人相应论的另一深刻内涵在于:人与天相应,既包括群体共同的生理、病理与天相应也包括个体特殊的生理、病理与天相应。
人体的脏腑功能与四季相应:《素问.六节藏象论》:“肝者通于春,心者通于夏,肺者通于秋,肾者通于冬。
”(脾通于长夏)由此可知,人体的五脏与四季相应。
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月节律相应:人体朔日气血相对虚弱,望日较为充盈。
所以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月节律的周期性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日节律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旦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说明人体内阳气与日节律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人体的疾病易感性与季节有关。
如《内经.厥论》:“春夏则阳气多而阴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
”说明自然界四节气候变化,人
体都能与之回应,现实中表现为某特定疾病的季节性易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春季易发,中暑、痈疽夏季易发,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冬季易发。
人体的疾病呈现月节律特点。
《素问.八正神明论》:“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人体的疾病呈现日节律规律。
卫气日行于阳而夜行于阴,如果夜不得入阴,则可导致夜不能眠,或多梦;又如咳嗽,白日止而夜晚咳嗽凶猛。
反之,若白日不能行于阳,则倦怠,困乏。
人体的疾病与二十四节气相关联。
往往在节期将至之时甚为严重,过了节气就会大好,否则性命堪忧。
总上可知,天人相应的观点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并以此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周易》等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包含着深邃的哲理。
它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自然界获得生存的必要条件,同自然界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人的生理、病理无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天人相应”整体观汲取了古代先进的哲学、逻辑学的思维方法,今天仍体现了医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