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康复医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 文体活动日益发达 慢性病增加
应付巨大自然灾害和战争
医学愈进步对康复的需求愈大
随着科技进步,医学技术提升,能早期识别、诊断、治 疗许多原来认为不可能治疗的疾病
患者的存活率提高
存活者往往需要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科技与康复医学的融合
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重点是 与康复功能训练,特别是主动 功能训练有关的解剖学、生理 学、人体发育及运动学,以及 与患者生活和社会活动密切相
关的环境改造学
基本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对病伤残者的功能状况及 其水平进行客观、定性和/或定量的描述, 并对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制定康复目标时,遵循SMART原则
第一节 基本概念
康复-基本概念
WHO将康复(rehabilitation)定义为“采取一切措施 以减轻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康复是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 残者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病伤残 者的最高潜能,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 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
康复医学-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各种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 康复医学围绕三个层面上进行
最大可能的减轻残疾 训练残疾人获得新的技能和方法 帮助残疾人改变环境
康复医学-服务形式
采用多学科和多专业合作的团队方式,包括
✓ (1)学科间团队 ✓ (2)学科内团队
康复医学-核心与基础
核心:残疾、功能恢复以及预防 基础:依赖于临床医学的基础
我国古代 针灸、导引、热、磁 1949年后
荣军疗养院、荣军康复院 综合医院成立了物理治疗科、针灸按摩科 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课程。
现代康复医学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卫生部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建立康复医学科 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必须建立的临床学科之一
社会和患者的需要
➢ 即特异性、可测性、可获得性、相关性、时间性
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是帮助残疾人获得知识 原则
和技能,最大程度获得躯体、精 神和社会的功能 包括 ➢ 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
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
➢ 早期挤乳 ➢ 综合实施 ➢ 循序渐进 ➢ 主动参与
中国传统治疗、康复护理、
康复工程学
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据证明了康复的有效性和积极效益 在康复领域中,特别是近年来应用随机、对照、双盲等高
质量的康复研究方法获得的新发现和深入认识是康复发展 的巨大前景
康复医学
康复与医学 康复是一种理念,需要渗透到整个医疗系统 预防、早期识别、门诊、住院和出院后患者的 医疗计划 医务人员需要具有三维的思维方式 治病救命 注重功能的改善
使原来不可能或难以实现的目标成为可能
国际有关康复的政策法令
联合国颁布的政策法令 1971年联合国第26次大会通过
《精神发育迟滞者权利宣言》 1975年第30次大会通过
《残疾人权利宣言》 1982年第37次大会确定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
制定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 1993年12月20日通过了
从而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第二节 康复医学发展史
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发展简史
古罗马和希腊时代:日光浴、空气浴及水疗法
会放电的鱼:治疗关节痛。 希腊医生Hippocarates:用日光治病 。
16世纪,瑞士医生用磁石治疗脱肛、浮肿、黄疸等外科 疾病。
东方发展简史
1990年12月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 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008年3月28日,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 展的意见》
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 容,逐步实现每个残疾人均享有康复服务
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内容
康复基础学
如生理学、解剖学、人体发育与运动学等,并且在此 基础上强调功能恢复的机制
康复医学-学科间的关系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联不仅在于康复过程中同时进行临床 治疗和干预,而且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康复的早期和积极介入
康复医学强调针对残疾的三级预防,因而与预防医学有关 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有关都强调通过人们积极的健身和锻炼,
国内有关康复的政策法令
198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 有创见地提出了三项康复 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白内障复明、聋儿听力言语训练
建设部、民政部和中残联1988年发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 建筑物设计规范》 确定建筑物内、外部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康复-服务形式
康复服务采取的多学科团队方式
➢ 团队组成成员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人员、心理 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康复相关人员
服务形式主要是针对残疾人的功能缺损
➢ 采取反复的、主动的和有教育意义的方法,积 极解决残疾人的各种残疾问题
康复-内涵与特点
康复-效果
物理因子疗法
使用电、光、声、磁、水、蜡等物理因子治疗, 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瘫痪、抑制痉 挛、防止瘢痕的增生以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运动疗法
强调力的应用,是通过手法操作、医疗体操以及 器械锻炼等,采用主动(为主)和/或被动运动的 方式达到改善或代偿躯体或脏器功能的治疗方法
1980年WHO制定了《国际残疾分类》 1981年发表了《残疾的预防与康复》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修订通过了
《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 2004年发表了新的CBR联合意见书 2005年第58次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
《残疾,包括预防、管理和康复》 2011年6月9日发布了
《世界残疾报告》
《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 1994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联合意见
书 《社区康复——残疾人参与、残疾人受益》 200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 从“宣言”到“公约”,更具法律与行政责任,具有约束力
WHO颁布的政策法令
20世纪70年代 WHO估计全球残疾率约为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