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大方船厂案例SMBA一班王妍目录摘要 (3)一、相关概念介绍 (3)二、案例介绍 (4)三、律师的行为既违法又“缺德” (6)四、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该案 (7)摘要:伦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它牵动着社会上相关群体的每根神经。
只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惜放弃道德,采取各种非法途径,通过不正当竞争,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欲望、获得利益的途径,犹如商海里的一股逆流,不仅损害了其他诚实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公平,本身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扰乱了市场秩序,迟早会被世人唾弃,会被时代所淘汰,大方船厂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伦理功利主义利益相关者一、相关概念介绍(一)功利主义要想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该案,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功利主义的概念。
功利主义是后果主义伦理学中最主要的一种。
产生于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的直观理解:即一个决定是根据收益与成本相比较的基础上做出的,人们将选择收益最大化的决定。
简言之,效用是决定道德的标准。
因此,基于功利主义,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好处的行为就是道德的,否则就是不道德的。
用通俗的语言讲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
而功利主义对企业行为的评价原则是:一个行动在道德上是正确的或正当的,当且仅当它产生或会产生出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二)利益相关者:是指可能对组织的决策、政策、活动和目标施加影响或可能受组织的决策、政策、活动影响的所有个人和群体。
二、案例介绍大方船厂是一家民营企业投资建立的船厂。
其最早的投资者出身于一个建筑企业,为一些新建的船厂挖过船坞,看到这个行当有利可图并且前景广阔,所以就从一个镇政府手中买了五百亩土地,准备建立自己的修造船企业。
其中最野心勃勃的做法是挖了一个340米的船坞。
但是一旦投入之后,这个年近六十的老企业家才发现,原来建立一个船厂或者船坞,实在也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但是他不甘就此收手,一定要在市场拼搏一番。
一直心无旁骛的干他的企业。
到了2005年后半年之后,从银行的贷款陆续到期,还款压力大增。
因为后续资金不足,加上要为过去的船坞船厂垫付资金,所以,王老板下决心卖掉这个企业。
寻找的买主绝大部分不符合条件,或者资金实力不雄厚,或者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不够,或者没有行业经验。
其中只有一家大型民营企业(B企业)符合购买条件,既有实力,也有相关的造船经验和土建经验。
为此大方船厂和这家民营企业之间展开了讨价还价的谈判。
经过几轮谈判,双方意见越来越接近。
但是大方船厂的老板总是觉得要价太低,让买方沾了便宜。
于是就绞尽脑汁想办法。
最后,王老板的律师推荐,向以前曾经谈判过的另外一家企业公布谈判的细节和成果,要求他们考虑目前主要潜在购买者的报价,在此基础上是不是可以适当加价。
为此C企业展开了对于调查,认为这个船厂目前被资金困扰,但是目前的挂牌价格还是偏低的,另外,C企业的领导做出最后决策,一个重要根据是相信B企业领导的眼光。
他认为B企业领导看上的东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基于此,他接受了A企业建议,适当加价后把船厂购买,进入C企业的生产序列。
问题是,这种做法是不是合法,如果合法,是不是合理。
从案例本身看,A企业的律师曾经向C企业透露过底价。
所以造成了实力强大的B企业没有成功。
这为C企业的购买成功奠定了基础。
但是,这种谈判手法是不是适当的,泄露信息对各方面的影响。
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功利主义的方法分析,但是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析。
毫无疑问,采用泄露谈判细节的办法来促使C企业购买这个项目,这个律师是违背了和B企业购买谈判时所应该采取的保密原则:不应把谈判的细节向第三方透露。
但是,这里也有A企业老板的意思,因为这张做可以提高他的项目的售卖价格。
不过从总体上看,B企业利益受到了损害。
另外律师也违反了他的职业守则。
C企业虽然得到了这个项目,但是,他是出了比B企业更高的价格,而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分析,B企业是一家大企业,对项目的总价值评估应该更加确切和稳妥。
这样极有可能的情况是C企业出了比市场均衡价格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个船厂。
实际上利益也受到了损害。
三、律师的行为既违法又“缺德”本案中,A企业的律师曾经向C企业透露过底价。
所以造成了实力强大的B企业没有成功。
笔者认为,律师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相关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第四十四条规定,“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六)泄露当事人的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本案中,笔者认为,底价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即使是为了维护本方当事人的利益,将商业秘密故意“泄露”给他人,也是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应该受到法律的惩处。
其实律师不惜触及法律的底线,为企业“出谋划策”,同时也是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该种丧失了职业道德的律师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的。
(对于律师是否违法,笔者认为关键是看该案中的低价是不是商业秘密,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存在很大的争论,很多人都认为该律师的行为只是不合理,不是不合法,但笔者愿将低价看作是商业秘密的范畴。
其实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透露底价行为在很多企业间都存在,但是该种行为一般都是在秘密中进行,没有足够的证据,很难以法律形式进行追究,所以在追求利益和行为很难被约束的情况下,很多人选择放弃道德,但是如果长此以往,在道德丧失的情况下,再不用严格的法律予以约束,不仅会造成公平的缺失,更会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
)四、用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分析该案该事件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如下:A企业老板、员工、律师、B企业、C企业、银行各利益相关者受到的影响分析如下:(使用数字表示:-2表示极坏的负面影响;-1表示一般的负面影响;0表示无明显影响;1表示一般的正面影响;2表示积极的正面影响)(一)指标解释1、A企业老板:无论是将A企业卖给B企业(+1)还是C企业(+2),其都是最大且最终的获益者。
2、A企业员工:命运不同,如果卖给实力强的B企业,饭碗保住的同时,也许待遇还会提高,获益(+1);如果卖给实力不强的C企业,有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1)。
3、律师:卖给自己泄露底价的对象C企业,获益(+1),自己会得到比卖给B企业(0)多的佣金,但是影响不大。
4、B企业:命运不同,如果收购成功,将会获益(+2);被C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抢购,使得前期工作前功尽弃,在该案中损失较大(-2)。
5、C企业:如果B企业将A企业买走,对其没有影响(0),其收购,不但付出了更高的价格,可能面临着继续处于困境的状态(-1)。
6、对于银行:命运不同,实力强的B企业的收购,使其收回贷款,获益(+1);而被实力较弱的C企业收购,收回贷款希望较为渺茫(-1)。
(二)具体分析1、方案一:设定卖给了唯一一家具有购买实力的B企业。
假设没有A企业律师的透露底价,没有A企业王老板的贪心和对律师行为的默许,没有C企业的非正常介入,王老板将A企业卖给了B企业,如上图所示,对于所有利益相关者没有负面的影响,王老板相对于将船厂卖给B企业获利相对少,但是因为B企业是唯一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符合购买条件,既有实力,也有相关的造船经验和土建经验的,所以被B企业的收购,A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会摆脱困境,王老板也不会落下不诚信的骂名。
从而原企业的员工也不会面临失业的危险,从中获利,待遇也会相应的提高。
而律师的利益很显然没有明显的影响,其照样可以拿到他的佣金。
对于B企业,他扩大了生产,利用其专长开展生产,会获得更好的利益。
对于C企业,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并没有参与到实际的竞争中,无所谓获利或损失。
而对于当时贷款给A企业的银行来说,B企业的收购会使银行资金的回笼获得保障,不至于收不回贷款。
从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以及最后的合计来看,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获益。
2、方案二:最终结果,A企业王老板在律师的怂恿下,在自己欲望的支配下,违反商业规则,违反诚信原则,将A 企业卖给了实力并不强的C企业,看起来,王老板是获得了比卖给B企业更多的收益,但是他失去的是自己的诚信,他也破坏了公平的杠杆。
而对于其原企业的员工可能会因为他自己的自私行为,面临失业,丢饭碗的危险,为社会增加了不安因素,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对于B企业来讲,他在收购前做的工作变成了无用功,为此花费的费用也成为泡影。
而对于C企业,其看似是收购了一个企业,是获利的,但是他仅以B企业是一家大企业,对项目的总价值评估应该更加确切和稳妥为理由,而不考虑自己实际的经营能力的情况大大减少了获益的可能性,同时付出了更高的价格,而且还可能面临着不能扭亏为盈的危险。
对于银行,对于实力并不强的C企业的继续经营,贷款面临着不能收回的危险,获利的希望是渺茫的。
从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分析以及最后的合计来看,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并没有获益,不符合功利主义的绝大多数获益原则。
综上,无论是A企业的王老板,无论是律师,且不谈他们的行为是否违法,他们的行为违反道德,违反了职业操守这点是不争的事实。
王老板不道德的行为会使他一手建立起来的企业万劫不复,会使自己晚年受到良心的谴责,而律师可能断送职业生涯。
(三)结论所以从大方船厂的案例中,笔者不仅将功利主义分析方法予以充分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该案的深入分析,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了企业伦理的重要性。
伦理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它牵动着社会上相关群体的每根神经。
只为实现利润大方船厂案例分析SMBA一班王妍的最大化,不惜放弃道德,采取各种非法途径,通过不正当竞争,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欲望、获得利益的途径,犹如商海里的一股逆流,不仅损害了其他诚实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公平,本身也失去了公众的信任,扰乱了市场秩序,迟早会被世人唾弃,会被时代所淘汰。
作为企业中的一员,意识到企业伦理的重要性,参与到现代企业伦理制度的建设中,加强企业伦理的建设,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使自己在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中实现自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温宏建《第二讲企业伦理》2、徐大建《企业伦理学》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