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14年在康奈尔大学 获文学士学位后,入 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 师从杜威,深受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 (1927年获博士学位) 后回国,任北京大学 教授,积极参加新文 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 动、发表《文学改良 刍议》引起很大反响。
1920年出版中国新 文学史上第一部白 话诗集《尝试集》; 他第一个用白话写 作独幕剧《终身大 事》,确立了现代 话剧的新形式,产 生了广泛而强烈的 反响。
在学术上,他 曾致力于白话 文学史的研究 和章回小说的 考证工作,其 中所著的《红 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 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 他提出的“大 胆的假设,小 心的求证”, 在学术界深有 影响。所有这 些,使胡适成 为“五四”文 学革命和初期 新文化运动的 重要代表人物。
解说结束 谢谢您的观看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文化上,打破了封 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 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 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在思想上,进一 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 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 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 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 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 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 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 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 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 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影响

“新文化运动”其思想主导是胡适,他的《文学改良刍议》首倡白 话文,将文言文称作半死文字,白话文才代表了社会前进方向,并 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汇编为《尝试集》,此外,胡适在对旧文化的批 评中也发表了很多影响一代青年的文章,当时他以二十几岁的年龄 即暴得大名,被誉为“青年导师” 。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 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 全的个人主义——个人的自我拯救;妇女解放——救出他人;打破 家庭孝道——救救孩子;和社会自由——人人平等的奋斗途径。当 时的很多文人也都基本上是按照这4个途径开展文学创作的,我们比 较熟悉的鲁迅的很多小说都扣住了这4项内容。新文化运动后期,鉴 于当时空谈各类舶来主义的多,研究实际问题的少,胡适发表了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以此为标志,以胡适等人 为代表的大批学者逐渐转向自由主义。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简介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影响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2.17— 1962.2.24),安徽绩溪 上庄人。现代著名学者、 诗人、历史家、文学家、 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 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领袖之一。原名嗣穈, 学名洪骍,字希疆,后 改名胡适,字适之,笔 名天风、藏晖等,其中, 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 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 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典故。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导是胡适。“五四” 前后,学术界、文化界、思想界迸发了一 系列重大争论,胡适不仅积极参与,甚而 多扮演主角。“整理国故,再创文明”, 作为一种划时代的文化解放运动,引发了 新文化运动中的又一场论争。新文化运动 高潮时期,胡适演讲非常频繁,通过演讲 宣扬自己的观点,通过对人生观、贞操问 题、妇女问题等讨论,对传统的文化批判, 重新发现与创造个人价值,这是一种深刻 的社会革命和价值重建。接办《每周评论》 后,胡适继续挑起许多思想论战。如关于 整理国故、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争、关于东 西文化的论争、关于人权问题的论争、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等。今 天看来,胡适对旧文化的反叛,对“孔家店”的清算,其实不是对传 统儒学的抛弃,而是扬弃。胡适用理性的实证主义的扬弃方法,引导 “文艺复兴运动”,将中国旧哲学改造与新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力求 在中国建立一种全新的文化架构和现代文明。
◇民主先驱:开自由风气之先 胡适一生深受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尤其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实验主 义的影响,竭力追求自由、民主,主张独立思考,是中国鲜有的划 时代具有独立思想的先哲。 胡适是开一代风气之人。他奉信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对人权、法 治、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观,他终其一生坚守不渝,宣扬实践。 胡适给中国指出的路,像民主与科学,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其历 史贡献无人能出其右。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是胡适留给我们最大的 历史遗产。这些思想充分体现着民主、科学、革新、进取的精神, 他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形态,倡导以人格自 由独立、个性价值尊严为精神内核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哲学, 并向青年发出“个性解放、独立人格、精神自由”的号召。这一思 想几乎贯穿在胡适一生的言论中。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五四领袖:掀起中国“文艺复兴”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急先锋”。辛亥 革命后,国家社会、政治形势迷乱,一批先进的 青年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国的新路。1915年陈独 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名《新青年》,举 “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腐朽的 封建文化。思想激进的胡适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 学教授时,立即投入了这场战斗。1918年胡适加 入《新青年》编辑部,很快成为这一阵营的主将。 同时他所在的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也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胡适在“文学革命” 的口号下,提出了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 文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帝国主义,提倡爱国主义的政治主张。1919 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 义》,将“新思潮”的意义归纳为“研究问 题”“输入理学”“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