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城市大气环境4、5、6

第六章城市大气环境4、5、6


3、大气水平运动和湍流
1)、风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作用 污 染物在风的作用下,沿下风向输送、扩散和稀释, 因此,大气污染物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即风向和 风速的影响。风向频率越大,其下风向受污染的 机率就越高,因 此,污染的程度与风向频率成正 比;某一风向的风速越大,则下风向的污染程度 就越小,因为来自上风向的污染物的输送、扩散、 稀释的能力加大,使大气中污染物 的浓度降低, 因此,风速与污染的程度成反比,得出一个污染 系数的定义和公式:
2、热力效应
(3)城市效应:城市特殊下垫面的特点造成城市和农村对大气污 染的影响不相同。
①城市温度
②城市的温度层结
③ “热岛”环流:城郊的污染物随环流被带到市区,从而加重 了城市的污染。
三、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1、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和几何形状
污 染源的几何形状分为点源、线源和面源;排 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分为瞬时源和连续源; 排放源高度分为地面源和高架源等。不同类 别的源有不同的排放方式,污染物 进入大气 的初始状态也不一样,因而浓度分布也不同, 如工厂烟囱排放当作高架连续点源,繁忙的 公路作为连续线源,城市居民区的家庭炉灶 当作地面面源,把各个 污染源结合在一起考 虑,称为复合源。
1、污染系数
污染系数指一个地区某方向的风向频率与平均风 速的比值。
fi Pi ui
有了污染指数,用它代替风向频率进行规划布局。 具体f和u值的选取可以取最近5年的气象资料平 均值。
风象频率
风象频率
2、污染风频
对污染系数修正的结果
2u0 f pi f i u0 ui
Fpi----i方向的污染风频 Fi----i方向的风向频率 Ui----i方向的平均风速 Uo----该地区各方向平均风速
2、热力效应
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或地形起伏,使其受热、 散热不均匀,引起的温度场和风场的变化。
(1)山谷风:山谷风的影响是污染物往返积累,形 成很高的浓度。风方向是不稳定的,时而山风, 时而谷风,若有大量污染物排入山谷中,则因风 向摆动而使污染物不易扩散,积聚造成污染。
(2)海陆风:影响是盛行风向带向海洋的污染物, 由于海面上的下沉气流又被带到低层,随海风吹 向陆地,在近海处造成污染。
二、正确处理地形地物与污染的关系
三、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1、城市绿化的功能
1)、净化大气环境
2)、改善城市小气候
3)、改善城市声环境
2、发展城市卫生防护林带 位置选择需要考虑污染源、地形、风场等因 素。
四、发展区域供热,集中供暖。
1、独立供暖的缺点 a) 规模小,数量多,能源效率低; b) 设备落后,排放烟尘量大
4个原则
1. 选择合理风象污染指标
2. 正确处理地形地物与污染的关系
3.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4. 发展区域供热,集中供暖,供热能源的改 善。
一、选择合理风象污染指标
0、风象 风象是一个地区风向、风频和风速的综合。
主导风向原则的不全面性
风向、风频和风速等单一指标的作用无法对比;
需要考虑各个指标的综合效果。
3)大气的湍流运动
定义: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
在实际大气中,往往是大气在短时间内进行着不同尺度的
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湍流,它是由大大小小的
“湍涡”组成的。
湍流的扩散能力很强,也就是说,它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 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扩散的速度就越快,污 染物的浓度就越低。
4、云和雾
由于云能反射太阳辐射,而减少了地面对太阳辐射能 的吸收(不易增温);另外,云还能增强大气的逆辐射, 减少地面的有效辐射(不易冷却),因此,云层的效果 是: 减小气温随高度的变化,(中性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的 垂直扩散。 雾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近地面上,阻挡了污染物 向上扩散。 有利:云雾形成初期,捕获空气中的颗粒物作为凝结 核,降低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净化空气。
c) 设备多,不利于应用新技术
2、区域供热的优点 a) 规模大,数量少,能源效率高; b) 设备先进,布局合理,烟尘污染少 c) 利于应用新技术。
四、发展区域供热,集中供暖。
1.配合工业对电、热、气的要求,在城 市边缘或负荷中心建立热电厂
2.在新建的居住小区或规模较大的机关、 团体建立中心锅炉房
建筑周围气流分布
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地形逆温,湍流逆温, 平流逆温。
(a) 正常温度层结 (b) 逆温开始生成,随地面辐射增强,迅速冷却,逐 渐向上发展 (c) 辐射达到最强时为黎明前 (d) 日出后,地面增温,空气自下而上增温,逆温逐 渐消失 (e) 上午10时左右,逆温消失 这种逆温冬季最强,中纬度地区可达200~300m
二、正确处理地形地物与污染的关系
1、山间盆地全年静风、小风多,且常发生 地形逆温和辐射逆温,逆温强度大于平原, 不利于气体向外扩散。不适合设置有污染 的工厂; 2、沿海地区或大型内陆水域周围地区,因 为海陆风形成日变型局地环流。在规划中 应将污染源与居住区二者连成一线平行沿 海岸布置。
3、当山丘两侧分别布置污染工业和居住 区时,必须考虑烟气跨过山丘对居住区 的下旋涡流影响。 4、烟囱高度与对周围建筑物或其他地物 烟气扩散有直接影响,烟囱高度要超过 近旁建筑物高度2.5倍。
高斯烟羽模式假定条件:
5、应用高斯模型估算污染物 浓度,仅适用于平均风速大于 1m/s以上的情况。 6、污染物在空间的分布规律 呈正态分布,即假定污染物的 浓度在烟羽中轴线上最大,离 轴线越远,浓度越低,不论在 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污 染物的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规 律。
高斯烟羽模式:
1、污染物的浓度与污染物排放率成正比,排放率 越大,浓度就越高; 2、污染物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S Pr Ii uh
Ii:风的污染指数,S:大气稳定度相对值 Pr:降水量相对值,u:风速相对值,h:湍流 混合层厚度相对值
4、污染概率
一般认为I 值<0.8归于大气清洁类型,I 值>0.8归 于大气污染类型 建议在进行城市规划时,需要对10~20年时间的资 料进行计算,绘制出污染概率风玫瑰图,以便对 城市工业作出合理的布局。
3、风象频率
前提:1~2m/s微风极易产生污染,7~8m/s以上 的风不太产生污染。 采用多年气象统计资料,将风速分为8个等级, 1~7m/s的风速每增加1m/s为一个等级,大于 8m/s的风速为最后一个等级,分别统计每个 方向每级风速出现的频率,最终汇制出封闭 曲线图。
4、污染概率
背景:大气污染与风、大气稳定度、降水强度、 大气热力湍流等因素有关。必须考虑
四、高斯烟羽模式假定条件:
1、烟气是从高架点源连续排放的。 2、污染物扩散是被动,它完全随周围空气一起流动, 烟气中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从它排 出来到接触地面之间,污染物量既没有损失,也没有 增加。地面不但对污染物不吸收,而且还将污染物完 全反射到大气中去。 3、污染物出在同一类温度层结的大气层中,计算的 扩散范围以不超过10公里为宜。 4、风在空间分布平直并且均匀稳定,不涨落,平均 风速和风向没有显著变化。
污染系数综合了风向、风速的作用,某方位的 风向频率小、风速大,该方向的污染系数就 小,说明其下风向的空气污染就轻,这项气 象条件是选厂址时最重要的依据。厂址应设 在污染系数最小方位的上侧。依据各方位的 污染系数和它的百分率,可以绘制成的污染 系数玫瑰图。
2)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通常称为风,它对大气中水分、热量的 传输和天气、气候的演变,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和 输送起着重要的作用。 风 受着各种力的影响,也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 作用于空气的力有:①由于气压分布不均而产生的气 压梯度力;②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③由 于空气 层之间,空气与地面之间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摩擦力;④由于空气作曲线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等,这些力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大气水平 运动。
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可用曲线表示,称为温度 层结曲线,如图有几种情况:
①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 减,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③ 气温不随高度变化,为等 温层结。
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称为逆温,不利于大气污染 物的扩散。
2、逆温
①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 逆温; ②分类:根据逆温的生成过程,分为五类:
第四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程度取决于该区域内 排放污染物的源参数、气象条件和近地 区下垫面的状况。其中气象条件和下垫 面状况决定了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扩 散的速率和迁移转化的途径。因此,在 源参数一定的情况下,气象条件和下垫 面状况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层结
5、降水
清洗大气中的污染物,尤其是可溶性的气体 污染物能被降水溶解而从大气中净化。
二、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1、动力效应:地形地物 (1)地形 受地形影响,形成具不同特点的局地环流或改变原来的气 流方向,导致对污染物分布及浓度的变化。 (2)过山气流 ①气流下滑;②空气动力“下沉”现象或形成环流;③地 形的屏障作用。 (3)地物: ①城市中高大建筑物阻碍气流运行,背风面形成局地窝旋, 不利污染物扩散,减小平均风速;②风向摆动大,近地层 风场不规则
3、污染物浓度与烟囱有效高度平方成反比;
4、污染物浓度在横向方向和垂直方向均符合正态 分布。
作业
1. 分析在兰州南北两山上开口子能否改善兰州 市的空气质量?
第五节:控制大气环境 污染的规划设计原则
概述
城市大气环境的控制需要城市各个方面的共 同努力才能实现,但是无论是经济规划还是 实体规划,都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意义重 大。 本节主要介绍实体规划中的原则。
建筑物周边空气污染物的分布
三、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2、源强和源高 源强:排放浓度污染的其他因素
烟气排放的方式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