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和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章-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和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4 、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1994年开始, 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再承担政策业务,政策 性业务由三家新成立的政策性银行承担。 为了解决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 新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从四 家银行剥离出的不良资产。 5、当前正在进行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上市, 对它们实行股份制改造。这四家银行将不再是 “国有独资” ,但控股权将继续掌握在国家手 1、通过上市筹集资本金。 2、通过上市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股东大会,董事 会的监督,减少违规经营及贪污腐败的发 生。 3、通过上市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在1986年交通银行 重组后陆续设立的。包括交通银行、中信 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 国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 这些银行一开始就按照国际规则和市场原 则开展经营活动,因而相对而言效益更好, 也更有活力。 4、政策性银行。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必须保本)。主 要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1、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 管全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2、 商业银行 :各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居 于主导地位。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经营综合性金融业务的银行。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3、专业银行 :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 务,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主要包括: 1)投资银行:专门办理对工商企业的投资 和长期信贷。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还包括 帮助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为企业的并购 活动提供协助等。


政策性银行在政府支持下,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其金融活动是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 要工具 . 。政策性银行自 1994 年成立以来 , 积极承 担了增强宏观调控、实现政府发展战略目标等多 重使命。目前在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我国政策性金融业务仍然大量 存在, 都非常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支持。 但是,目前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变化, 需要对其职能定位进行动态调整。2007 年第三次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 政策性银行向商业化转型的 改革思路正式确立。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 行改革试点也率先启动了商业化改革。




5、其他金融机构 : 1)信用合作社 2)信托投资公司 3)证券公司 4)邮政储蓄银行 5)保险公司




6、外资金融机构 。 我国加入WTO之后,金融业将逐步对外开放。 在五年宽限期之后,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 经营业务的各种限制,对外资银行设立网点的审 批条件等同于中资银行。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影响: 1)引入外部竞争,加快国内金融业的发展。 2)顾客可以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 3)便于国内银行走向世界。 但同时,外资银行也对国有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 竞争压力。
2)储蓄银行:专门办理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业 务。 3)抵押银行:专门办理抵押贷款业务。 其他还有农业银行、进出口银行等。
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



4、非银行金融机构 1)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 收取的保费远大于日常赔付额。因此,保险公司 手中有大量的保费资金可用于投资。所以,保险 公司被视为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 2)投资基金:中小投资者将零散资金投入基金, 然后基金通过投资专家进行投资理财。其特点是: 专家理财、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3)养老基金(退休基金):定期向退休基金缴 款(经常是由职工和雇主共同缴纳),退休后则 可定期从中获得收入。由于各国政府鼓励其发展, 故其规模已经十分巨大。

投资银行是证券和股份公司制度发展到特定阶 段的产物,是发达证券市场和成熟金融体系的重 要主体。 投资银行的典型业务包括:股票和债券 的发行、承销(一级市场),发行完成后的交易经 纪(二级市场:为该证券创造一个流动性较强的二级 市场,并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证券私募发行, 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的财务顾问以及融资安排, 项目融资(对一个特定的经济单位或项目策划安排 的一揽子融资的技术手段)、资产证券化(把某公 司的一定资产作为担保而进行的证券发行),对冲 工具和衍生品的发行等不断创新的金融服务。
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2 、改革初期(1979——1983年9月)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 建设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来,打破了中 国人民银行一家包揽的局面。 3、初具规模阶段(1983年9月——1993年) 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 以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 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并初具规模。但此 时四大专业银行仍然承担着大量政策性业务。


二、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1、“大一统”的金融体系(1953——1978 年) 与这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相适 应,金融机构体系也实行了高度集中的 “大一统”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特征为; 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一家办理各项银 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普通银 行于一身,其内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

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证券期 货市场的主管部门。 4)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务院 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研究和拟定 保险 业的发展战略;起草保险业的法律、法规; 制定保险业的规章,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 险市场。依法对保险机构进行监管



2、四大国家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 :即工 行、建行、中行和农行。这四家银行是我 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 位。这四家银行拥有全国居民储蓄的65 %, 全国结算业务的 90 % ,以及金融机构发放 贷款总额的 55 %。 目前,工行、建行、中行已先后上市, 农行也即将上市。
金融机构体系
一、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 、金融市场监督管理机构 1)中国人民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其主要 任务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 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根 据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以及其他存 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