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种子生产学 第十章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学 第十章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二、棉花的一生
根据棉花器官的形成,棉花的一生可分为播种出苗期、 苗期、蕾期、花铃期及吐絮期等若干个生育阶段。
➢ 从播种到收花结束的整个生长周期称为大田生长期,一 般为200 d左右。从出苗到吐絮称生育期,一般为130 d左 右。
(1)播种出苗期 棉花播种后到子叶出土平展,称出苗。出苗数达 50%时为出苗期。一般直播棉花约需10~15 d,薄膜育苗移栽棉花约 需7 d左右。 (2)苗期 棉花从出苗到现蕾的一段时间称为苗期。一般直播棉4月 中下旬播种,4月底5月初出苗,6月上、中旬现蕾,一般需45~55 d 。此期是以长根、长茎、长叶,即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时期。
棉花种子分为毛籽和光籽两类,目前我国除部份直播区 使用毛籽外,绝大部分棉区使用的是光籽。
✓ 收获的籽棉经轧花机械加工,除去纤维后留下带有短绒的棉籽统称 为毛籽。
✓ 由于毛籽外面包裹有短绒,附带有病菌,对出苗后的棉花健康生长 带来一定的影响。将毛籽经种子加工机械脱绒、精选等系列程序后 ,产生不附短绒的棉子即为光籽。
1.三圃制生产原种 ✓ 选单株是原种生产的基础,也是棉花原种生产的技术关键
。故务必做到精益求精,多看多选,从严要求。对已建立 “三圃”制的单位,可从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或纯度 较高的繁种田中选择优良的单株;对刚建立“三圃”的单 位,可从纯度高、生长整齐一致、无枯萎病、黄萎病的棉 田中进行单株选择。
➢ 棉籽长8~12mm,宽5~7mm,棉籽大小常以正常成熟的百粒棉籽重(g)表 示、称为籽指,陆地棉的籽指一般为9~12g。
➢ 在干燥的自然状态下贮放的棉籽,其生活力可保持3~4年。但在生产上当 作种子使用时,有应用价值的年限只l~2年,其后因发芽率过低,不宜作 种用。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 现蕾开花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以第一果枝基部为中心,从第 一果节开始呈螺旋曲线由内围向外围出现。相邻果枝上相同 节位的现蕾或开花间隔日数为2~4 d;同一果枝上相邻节位的 现蕾或开花间隔日数为4~6 d。
➢ 棉籽是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的。棉花的种子通常是圆锥形或卵圆形, 一端较钝,一端较尖。成熟棉籽的种皮为黑色或棕黑色,壳硬;未成熟的 棉籽种皮呈红棕色、黄色乃至白色,壳软。可将种皮颜色深浅作为棉籽成 熟程度的外观指标。
✓ 为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害的危害,通常将光籽外面再裹上 一层带有药剂的种衣剂,称为包衣棉子。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棉花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一、棉花原种生产技术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易发生生物学混杂,造成品种退化。要保持 良好的种性,必须加强原种繁育工作。目前在生产上应用的原种繁育 技术有“三年三圃法”、“三年二圃法”、“自交混繁法”等,其中 “三年三圃法”已沿用了二十多年,有“国家标准”。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三、花器结构
棉花的花为两性花,花瓣5片;陆地棉花瓣一般为乳白色; 海岛棉为黄色,花瓣基部有紫斑。
✓ 雄蕊数目很多(60~100个),花丝基部联合成管状,包被花柱 和子房,称为雄蕊管。每个花药含有很多花粉。花粉粒为 球状,多刺状突起,易为昆虫传带而粘附到柱头上。
➢ 棉花属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 Linn.),为
双子叶植物(dicotyledon)。
➢ 棉属中有4个栽培种:陆地棉(G. hirsutum Linn.)、海岛 棉(G. barbadense Linn.)、亚州棉(G. arboreum Linn.) 和草棉(G. herbaceum Linn.)。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3)蕾期 棉花现蕾到开花的这段时期称为蕾期。蕾期长 短随品种、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的不同而有差异。中熟陆 地棉品种蕾期约需25~30 d。黄河流域棉区一般在6月上、 中旬现蕾,7月中旬开花。棉花现蕾以后,是营养生长转 为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 (4)花铃期 棉花从开花到棉花吐絮所经历的这段时期称 为花铃期,一般需45~50 d。花铃期又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 期。初花期约需15 d,在这段时间内,棉花营养生长与生 殖生长同时并进,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 (5)吐絮期 棉花从吐絮到收花结束称为吐絮期。历时约 为70~75 d。本阶段要求有充足日照,20~30℃气温有利于 棉纤维的沉积,温度愈高棉铃成熟开裂就愈快。
✓ 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3部分组成。柱头的分叉数与其子 房的心皮数一致。子房含有3~5个心皮,形成3~5室;每室 着生7~11个胚珠,每一胚珠受精后,将发育为一粒棉子。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其天然杂交率一般为3~20%。
《种子生产学》
棉花花器构造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四、开花习性和种子成熟
种子生产学
浙江大学农学系 胡伟民 TEL:13806511918
E-mail: huwm168@
第十章 棉花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节 棉花常规种子生产技术 ❖第三节 棉花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学》
第一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一、棉花的分类
➢ 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是陆地棉,节 棉花生物学特性
❖ 我国在生产上,除新疆等地有少量海岛棉种植外,极大部 份棉区种植的是陆地棉。目前在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部 分是转基因抗虫棉或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西北内陆棉区仍 有种植常规棉。
➢ 抗虫棉是指植株本身具有躲避、抵抗或抗杀害虫以减轻危 害损失的棉花类型。根据棉花抗虫性来源分为非转基因抗 虫棉和转基因抗虫棉。非转基因抗虫棉分为形态抗虫棉和 生理生化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是指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 棉花植株而培育出的具有抗虫性状的棉花品种。目前已有 转Bt基因抗虫棉、转CpTI基因抗虫棉等。转基因抗虫棉和 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杂交育成的抗虫杂交棉是当棉花生产中 的抗虫棉主力军。
《种子生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