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如今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话题。
古代中国虽然处于欧亚大陆的最东面,但并不处在隔绝的状态,相反她一直跟外部世界相联并不断发展。
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道路有两条,一条通过陆地,即现在所称的“陆上丝绸之路”,穿越新疆地区一直到遥远的中亚及至地中海沿海国家或地区;另一条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界定古代中国走向外部世界的海上通道跟我们现在说的“一带一路”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并不完全一样,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中国的海上通道,是指木帆船时代的海上航线,而我们今天的海上丝绸之路指的是集装箱时代的海上航线。
木帆船时代的海上通道或者说海上丝绸之路,使用的船只还有图片留存。
下图是日本人收藏的一张上面写着“南京船”三字的图片,这是长江口江苏、上海一带的船只。
日本人从古到今都非常细心,中国去过那里的船,他都给标上名字,而且还写上注文,比如桅杆多高、吃水多深,等等。
下图为十八世纪日千帆航琛越水来: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龚缨晏收稿日期:2018-04-23作者简介:龚缨晏(1961—),男,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方向:航海史,海外交通史。
编者按: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或地区引起了很大反响。
这一倡议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异同?后者对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近年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前不久上海建桥学院“百家论坛”特邀请龚缨晏教授围绕这些话题,做了一个内容丰富又极其生动的报告。
龚缨晏教授是历史学博士、宁波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制图学会地图文化数字化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中外关系史、海上丝绸之路、地图学史,代表著作有《求知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等。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2018年6月No.2 Jun.2018第2期本人绘制的南京船。
从时间上看,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元前200年(秦汉之际)至公元1500年前后;第二阶段从公元1500年至1840年。
第一个阶段(公元前200-公元1500)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亚洲各国人民一起开拓出来的。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什么时候出现的?大概在公元前200年,也就是秦汉时期,一直到1500年左右,有少数研究历史的人对此比较熟悉。
这是第一个阶段。
1500年后,随着地理大发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二个阶段开始了,这一阶段从1500年直至1840年。
从1840年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尾声,她慢慢演变成了轮船时代的一条航线。
到了轮船时代,中国最大的港口就是上海港了。
那怎么认定公元前200年时就已经有海上丝绸之路?佐证是在中国沿海的许多地方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西。
比如说像在广西合浦出土的汉朝金球,它的特色是上面有一个个黄金做的麻点,用电焊焊上去,中间是空心球,在空心的黄金上面,焊上一颗颗小圆点,这是古代地中海地区的焊接技术,在西方及《地中海世界史》中有记载,而当时中国并没有这种技术。
在广西发现留有这种技术痕迹的东西,说明它是从海上传过来的。
下图为广西合浦出土的汉代金球。
在广州南越王墓里,人们还发现用白银做的盒子,上面一颗颗突出的东西不是铸造出来的,而是用小榔头敲出来的,这种工艺当时中国也没有,而出现在巴基斯坦、印度或者土耳其一带,在电影电视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拥有这方面技术的工匠。
所以采用这种技术做出来的东西,显然也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
还有就是大量的珠宝,下面左图为广州汉墓出土的饰有一颗蚀花肉红石髓珠的珠饰,你可以看到上面的一些小白点,从地下出土时起先以为它是天然石头,后来才知道这些花纹是用化学涂料腐蚀出来的,这也是西方的技术。
右图为广西合浦出土的汉代金链。
在广州还发现了更为直观的东西,如大量放灯油的陶俑。
陶俑脸部胡子很多、鼻子很高、两个眼眶很深,一看就是西方的外国人,说明当时有不少欧罗巴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的沿海城市。
下图为广州汉墓出土的陶俑。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空间上划分,第一个阶段主要就是在太平洋西岸到印度洋,总体上可分成两条航线。
一条叫东海航线,即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另一条叫南海航线,经过印度洋到东南亚去的。
从空间上说,在第一个阶段,中国人最远走到非洲的东部,就是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走到的地方。
也就是说,第一个阶段的海上丝绸之路始终局限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两个区域。
在这个阶段,开拓这些航线的,除了中国人还有外国人,航线是亚洲沿海国家的人一起努力开拓的结果。
在宁波发现的一块石碑上,用中文记载了来自日本国泰城府(音)人员交往的情况,大致意思是,宋朝时有一批住在日本的华侨(祖籍福建),后来到宁波做生意,听说一个庙要捐钱,他们就捐了点钱,后来乘坐日本的船回去了。
下图是一副保存在日本的明代画,画面反映的是明朝日本使节策彦告别宁波(画藏日本),中国人给日本使节送行。
第二阶段(1500-1840)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欧洲人主导的。
海上丝绸之路到了第二个阶段,就出现了环球航线。
1500年后,伴随地理大发现,发生了几件重要事情:一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他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到了美洲,发现了一个新的大陆;二是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他从里斯本出发一直到印度洋,发现了新的航线;三是麦哲伦开辟的全球航线。
这样就把整个世界连起来了,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变成了全球航线。
可以说,全球航线是欧洲人开辟出来的,推动全球航线发展的主力是欧洲人。
在1544年绘就的一幅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全球航线的轨迹,包括麦哲伦海峡。
二、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海上丝绸之路为什么在历史上会变得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地提及海上丝绸之路?这是因为它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非常重大,其中一个贡献就表现在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出去了,也即中国物质文化中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进入了世界。
在古代,世界上发现有丝绸的地方很少,只有中国人会养蚕做丝绸品,其他国家的人都不会,所以丝绸都是从中国出去的。
为什么找到的丝绸很少?因为丝绸很珍贵。
在早期欧洲,一块丝绸即使剩下一点也要加到羊毛里面作为装饰品。
下图这块丝绸是瑞典的东印度公司在1700年左右从中国进口过去的,保存到现在依然很漂亮。
除此之外,中国大量的瓷器被运到世界各地。
这些瓷器是在菲律宾在沉入海底的船里面发现的,数量多得难以想象,有30多万件。
在中国瓷器往外推销的同时,外国也有瓷器不断传入我国,在扬州发现的一个唐代瓷器,上面绘有阿拉伯文,见下图。
到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人到中国来采购陶瓷的人越来越多。
在18世纪时期,欧洲人不会生产陶瓷,他们也不知道陶瓷怎么做出来的,只好到中国来大量采购。
为了满足他们的市场需求,中国人做出一些欧洲人喜欢的式样、市场销路好的的瓷器。
下图是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漂亮盘子、画着欧洲家族徽章的茶杯、画着一男一女两个青年的茶壶。
下面左图为运到美国去的漂亮瓷器(一条船)。
国外现在收藏的瓷器很多,它跟丝绸不一样,可以长时间保存下来。
我们在国外博物馆里看到最多的也是瓷器。
右图是画的是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这类瓷器在中国是卖不出去的,不仅卖不出去,说不定还会被砸掉。
除了丝绸、瓷器以外,中国文化对世界还有一个贡献就是茶叶。
现在我们喝茶,就用开水泡一下茶叶,可是古代中国人喝茶没有那么简单,比较复杂。
那时喝茶用的是茶叶末,就是将茶叶弄碎,搞成糊样。
古代中国人喝抹茶。
做抹茶非常复杂,先把茶叶磨碎,再用开水烧,搅拌在一起,变成抹茶。
中国的茶叶唐宋时就传到日本去了,日本到今天为止还是喝抹茶,到处都有抹茶。
我们从明朝开始就不再喝抹茶了,改用开水泡茶,简单一点。
反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们才从日本重新把抹茶引回来,因为中国人已经忘记怎么制作抹茶了。
下面左图是清人摹绘的宋代人撵茶图,右图为18世纪在广州的茶叶仓铺。
地理大发现以后,茶叶又传到了欧洲,中国的茶叶当时很受欧洲人的欢迎。
18世纪以后,欧洲人就慢慢地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
同时他们也有了自己的茶,就是红茶。
红茶就是发酵过的茶叶,绿茶是没发酵过的。
为什么英国会有发酵过的红茶?原因是茶叶从中国运到英国等欧洲国家去,快的话10个月左右,慢的话一年,而茶叶堆放在船的下面,又要经过赤道,时间一长茶叶就会闷掉发酵。
以后,英国人结合本土的习惯,就把闷掉又发过酵的茶叶制成了红茶。
再后来,便有意识地制作红茶,英国人喝下午茶用的就是红茶,以后英国人的这一习惯又通过香港进入大陆。
下图是18世纪英国喝下午茶的画面,还包括相对应的瓷器做的精致茶具。
所以红茶也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这里说一个比较典型的趣闻。
前面提到的瑞典东印度公司有一条船,叫哥德堡号,1745年1月份离开广州返回哥德堡,9月份回到哥德堡即将停靠时,却不幸触礁沉掉。
根据记载,船上当时装了370吨茶叶,装了100吨瓷器(相当于大概有50万件到70万件),就一艘船就装了那么多的吨茶叶、瓷器,还有丝绸,可想而知数量相当惊人。
1986年这艘船被挖掘出来后,发现里面的东西保存得很好,没腐烂,因为被淤泥裹住,空气没进去。
下面左图是哥德堡号上的中国瓷器,上面画着一个大公鸡。
右图是哥德堡号上的茶叶,据说挖出来的时候还有点香味,可以泡着吃。
因为沉船中茶叶很多,有人还送了许多给中国的博物馆,杭州茶叶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展出的茶叶中,都有他们送的茶叶。
2000年瑞典造了一条仿古船,这条船一直开到中国上海。
因而,中国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主要就是丝绸、瓷器、茶叶。
三、海上丝绸之路与外来文化的输入(一)地理大发现前的影响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西方、外国的东西也不断地传到中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其中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香料,这发生在地理大发现之前。
世界上有许多珍贵的香料,包括丁香、沉香,沉香只有东南亚和印度尼西亚岛屿上才有,丁香只有在几个岛上才能找到。
所以,欧洲人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在他们的想象中,这类东西来自很遥远、很奇怪的国家。
下面这幅画画的是两个狗头人身,他们在交易香料,品尝香料,似从很遥远的地方来的。
同样,中国的香料也来自遥远的地方,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过来的。
下图是我们中国明代画中的沉香、丁香,还有胡椒、艾叶香之类的。
为什么东方、西方人都喜欢香料?因为它有几种用场:一种是食物加工时要用,到现在为止烧许多菜我们都要放香料;另一种是做药物要用,或者是美容要用,做香水,中药里面有许多是配上龙延香之类的,配上香料的;还有一种是祭祀时要用,祭祖先要有香。
香料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在古代中国用途很大。
我们中国许多诗歌里面、成语里面也都有香料的描述,像红袖添香、香车宝马等。
“一柱心香诉怨怀”,这是明朝的册图,一个女的不舒服、心情不高兴,点柱香,比较凄凉,见左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