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白叶枯病简介

水稻白叶枯病简介

第三章
白叶枯病
第一讲 病症病状 第二讲 侵染传播
第三讲 病害防治
病症病状
• 水稻白叶枯病全生育期都可发生,在大 田一般于孕穗至抽穗期发病。 •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茎,病 害症状一般分为普通型(叶枯型)、急 性型、凋萎型、中脉型、黄叶型等。
1、叶枯型
病斑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沿叶脉从
叶缘或中脉迅速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条斑,可达叶片基 部和整个叶片,病健交界明显,成波纹状(粳稻)或直线状
(籼稻)。条斑从黄褐色最终转呈灰白色(籼稻)或黄白色 田间诊断要点: 病斑沿叶缘坏 死。呈倒“V” 字形,病部有 黄色菌脓溢出, 干燥时形成菌 胶。
(多见于粳稻 )。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
药剂防治
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 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
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 栽培管理 避免氮肥施用过迟过量
发病条件:白叶枯病发生的条件是:25~30度,湿度 85%以上,多雨,日照不足,风速不大。20度以下, 30度以上发病会受到抑制。天气干燥湿度低于80%
则不利于病菌繁殖。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80%402 200倍浸种48~72h
病 害 防 治
种子处理
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浸种48~72h 农用链霉素200单位24h 50%代森铵水剂
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多肥、深灌、高温闷热、 连阴雨多)或品种感病情况下发生。病斑暗绿色, 扩展迅速,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 呈沸水烫状,随即纵卷青枯,以上部叶片为多见, 病部常有蜜黄色珠状菌脓。该症状出现表明病害 正急剧发展。
3、枯心型
多见于杂交稻及一些高感品种。多发生在秧田后
期至拔节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
青枯(极似螟害枯心),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
与钻蛀性螟害区分是病部有黄色菌脓,但无虫蛀
孔。
侵染与循环
侵染来源:白叶枯病菌主要来自病稻草、病稻桩和病 种子。种子上的细菌在干燥的条件下可以存活8~10个 月,直到第二年播种季节。 传播:细菌在种子内越冬,播后由叶片水孔、 伤口侵 入,形成中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株,病菌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 风雨、露水、灌水、昆虫、人为等因素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