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1年增刊专题论述
的言传身教、典型宣传,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4]。

3.4建立优质大豆生产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选择有利于高油、高蛋白及特性形成和具备条件的农业生态区,建立大豆优质专用品种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管理,实施标准化的生产、管理和产后技术服务。

这样将会改变本市大豆生产的分散性、种植的随意性、流通的无序性,使优质大豆生产形成规模。

3.5产业化是发展优质大豆生产的必经之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为了减轻农民生产的盲目性,降低市场风险,必须走优质大豆产业化的道路[5],做好规划、抓订单农业、搞好产加销衔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积极与省内外大豆加工企业联合,实现本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市场活跃的良好局面,促进大豆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廷方,邵泽刚,朱新庆,等.济宁市黄泛平原、山前冲积平原区地下水
位变化与降水量关系分析.山东水利,2003,8:32~34
[2]王连铮,傅玉清,等.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的研究.大豆科学,2001,20(4):
266~269
[3]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油大豆优势
区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6~27
[4]舒文涛,杨青春,耿臻,等.河南省大豆生产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中
国种业,2010,3:20-21
[5]杨红旗.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中国种业,2010,4:18-20(收稿日期:2011-08-14)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鹿文成
(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分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黑河综合试验站,黑河164300)
1生产现状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生产的主产区,常年大豆种植面积450万hm2左右,占全国大豆面积的40%~45%,总产量占全国的40%~46%,商品率80%以上,是全国大豆的供应基地。

大豆是黑龙江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大豆作为我国与国际市场接轨最早的作物,入世前后,由于受国外高油大豆的冲击,价格低迷,产量和效益下降,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面对大豆产业的窘境,省委、省政府正确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所具有的自然优势、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和国内需求空间广阔的市场优势,抓住国家扶持大豆产业发展、建设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和对高油大豆实施良种推广补贴的难得机遇,组织实施了全省高油、高蛋白大豆振兴计划。

省政府制定了大豆发展规划,实施产业经营,出台了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大豆生产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1.1大豆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黑龙江省以农业标准化和大豆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为载体,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针对分散种植、单产低的突出问题,实行了“六统一分”的生产组织方式。

即统一品种、统一深松整地、统一技术模式、统一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和分户核算,把优质、高产的技术措施推广到了田间地头,实现了良种与良法、农机与农艺、生产与订单销售的有机结合,全省大豆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全省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北部3个大豆集中种植优势产业带,超过百万亩种植规模的有嫩江、讷河、富锦、克山、五大连池、北安、逊克、宾县、巴彦、拜泉、海伦、嘉荫等20多个县市。

1.2大豆科研育种步伐加快黑龙江省大豆科研力量较强,从事大豆研究有省农科院、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省农垦科学院等四大系统的16个研究所。

大豆科研人员200多人,占全国的50%,先后培育推广优良大豆品种225个,占全国大豆品种培育数量的1/3,其中含油21%以上的高油大豆品种23个,最高含量23.9%;蛋白含量在45%以上的高蛋白品种9个,最高蛋白含量46.4%。

从2000年开始,黑龙江省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建设,加大了对大豆专用品种的培育和高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每年从良种化工程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大豆良种培育和新技术研发,共培育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系)36个,种子每3年更新一次。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04)
㊣㊣㊣㊣㊣㊣㊣㊣㊣㊣㊣㊣㊣㊣㊣㊣㊣㊣㊣㊣㊣㊣㊣㊣㊣㊣㊣㊣㊣㊣㊣㊣㊣㊣㊣㊣㊣㊣㊣㊣㊣㊣㊣㊣㊣㊣㊣㊣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