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共服务绩效管理(PPT 50页)
公共服务绩效管理(PPT 50页)
绩效、绩效管理的涵义 (4)
中国行政学会联合课题组在其“关于政府机关工作效率标 准的研究报告”中对绩效管理涵义的表述是“运用科学的 方法、标准和程序对政府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 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改善和 提高。”[1]
[1]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关于政府机关工作效率标准的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
(5)过细的专业分工容易造成部门“本位主义”,造成沟 通协调和合作的困难。
[1]关于“目标替代”详细请参阅Michael T. Dalby & Michael S. Werthman (eds.), Bureaucrac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London: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1971, pp.78-84.
绩效管理:突破官僚制效率困境的努力(6)
再次,官僚制作为公共组织活动的特殊性决定其难以产生高 效率,而且效率也很难测定。
(1)与营利组织追求其利润相比,公共部门追求的是公共利益的最 大化,但公共利益大多显得较为抽象模糊,不易准确具体表达。
西方国家政府改革实践表明,绩效管理对提升政府绩效 起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改进公共管理的关键之一。
(一)绩效管理:突破官僚制效率困境的努力
依据韦伯的理论所建立的官僚制是一种基于法理型权力体制的高度 理性化的组织形式,它具有专门化、等级化、专业化、职业化、规 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等基本特征,因而使其具有精确、快速、 可靠、可预期、连续、统一、严格服从、减少摩擦、减少成本等技 术效率上的巨大优越性而成为达成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1]
绩效管理:政府再造之路
如上所述,曾被认为自然而然地会产生高效率的官僚制,现在已经陷入了它无 法解决的效率困境,“无论采用何种标准,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绩效管理都 是欠缺的,这种情况对个人绩效或组织绩效都是如此。”[1]由此导致了传统官僚 制行政的合法性危机。
于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浪潮。这场 改革运动被冠以不同的称谓,如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新公共管理 (new public management)、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market-based public administration)、企业型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后 官僚制范式(post-bureaucratic paradigm)政府再造(reinventing government)等,但基本上却描述着相同的现象,即政府改革运动中贯穿着管 理主义的取向。
[1]Hood, Christopher(1991),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 Public Administration,Vol.69, No.1.
(二)绩效管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系统
任何组织都追求效率,这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传统官僚制把效率 放在优先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效率并不是追求的 唯一目标,还有诸如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等多元目标,而且在许多 时候效率甚至不是首要目标。
绩效需要管理, 在工商管理中,罗伯特·巴克沃(Robert Bacal)认为,绩效管理是 “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 并在协议中对未来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管理者及员工都 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1]
[1]罗伯特·巴克沃:《绩效管理:如何考评员工表现》,陈舟平译,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年,第4页。
(2)官僚制活动缺乏明确的成本收益计算。政府很多时候只关注投 入,而最终产出的量或产出质量的优劣人们却疏于关注。
官僚制陷入效率困境的原因(2)
(3)官僚制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没有类似于企业的“利润” 诱因机制来激励其为提高效率而努力。“ 他们不是‘剩余权益 者’,不能将提高效率所获得的权益装进自己的腰包。”[1] 因 此,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
[2]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7页。
绩效管理:突破官僚制效率困境的努力(2)
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人类步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曾被认为可取得最 高效率的官僚制现如今却遭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种种 抨击和责难:僵化、教条、腐败、低效、无能。人们普 遍认为,官僚制已不再是特别有效率。
理。
1.绩效、绩效管理的涵义
绩效(Performance)一词在英文中涵义比较宽泛,可解释为执行、履 行、表现、完成、成绩、成就等。
绩效用于工商企业之中,其涵义是指工商企业管理活动的结果和成效。它比机械效 率概念更能表现出一个企业的整体表现和状况。
把绩效用于政府管理之中,其含义是指政府管理社会生活活动的结果、效益或效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国外的研究中,绩效与生产力、质量、效果、回应性、责任等概 念密切联系在一起。
(4)官僚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不存在竞争,是名符其实的自然 垄断者,而且是合法的垄断。这种垄断地位不可能诱使其为提 高效率而运作,相反,官僚在自利的驱使下会有可能利用这种 垄断地位去追求预算的最大化或寻租。
[1]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张海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417页。
[1]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彭和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13页。
绩效管理对提升政府绩效起到积极作用
管理主义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解决政府 面临的困境,以及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再造政府。
“管理主义强调职业化管理、明确的绩效标准和绩效评估,以成果导向而不是 程序导向来评估管理水平。以管理主义为指导的政府改革在实践中具有如下五 个方面特征:
绩效、绩效管理的涵义 (3)
美国国家绩效衡量小组(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tudy steam)曾给绩效管理下了一个经典性定义:
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 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 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据此,绩 效管理乃是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 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经济标准 关注成本的付出是否最小化,是否按法定的程序花钱。它指 的是以最少的投入或成本提供既定的优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它侧重于 成本的节约程度,关注政府的或某项服务的总支出能否降到最低。
效率标准 关注既定的投入产生的结果。效率可以理解为投入(使用的 资源)与产出(公共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最少的投入实现 产出的最大化即为高效率。其方法或是用一定量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 产出,或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某种量的产出。
在利益趋向日趋于多元化的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公众对政府的需求日 愈增加,要求政府能更好地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需求,解决各种利益矛 盾和冲突;要求政府一方面缩减规模、优化职能,另一方面应以低成本 运行,花最少的钱,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现代社会,政府需要追求的 是多重价值的实现,而不只是效率。
必须寻求新的衡量价值的方式
第五单元 公共服务绩效管理
(一) 绩效管理:突破官僚制效率困境之努力 (二) 绩效管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系统 (三) 绩效管理系统概说 (四) 若干西方国家政府绩效管理评析
政府绩效管理:政府再造的有效工具
从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勃兴,许 多西方国家积极推进政府再造运动,引入私营部门的管 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来重塑政府,绩效管理就是其中的 一个重要的改革工具。
绩效管理:突破官僚制效率困境的努力(3)
首先,官僚制的封闭性,使其无法适应快速、复杂多变的信息社 会的需要 ;
“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中,并没有把外部关系看做是很重要的事情。关 注的焦点是组织内部,是结构和过程,外部关系被认为是由政治官员 处理的。”[1]
这在较为简单、均一、稳定的环境中容易取得成效。然而,步入全球 化和信息化时代,公共组织却面临着非常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在 这种情况下,传统行政模式已难以有效回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
概而言之,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部门科学设定组织目标, 系统整合和优化组织资源配置以实现组织目标,并对目标 实现的进程和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管理过程;政府实施绩 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升政府组织绩效。
(三)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贯穿于公共部门管理活动全过程,包括确立组织的目 标,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实施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估等 五个环节。
(2)官僚制的专业化、职业化以及神秘性会使其成为日益脱离社会 的封闭系统;
(3)政府机构的常设性和公务员的终身雇佣制会导致政府机构因丧 失竞争活力而日趋僵化;
绩效管理:突破官僚制效率困境的努力(5)
(4)严格照章办事和等级服从的规则会导致下属固守本分 而不主动工作,从而日趋丧失进取精神和创造力,亦会导致 “目标替代”,将官僚制行为及其规则的这种手段置于其目 标之上;[1]
(1)明确的责任;(2)产出和绩效取向;(3)以半独立的行政单位为主的 分权结构;(4)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工具(如成本核算、控制技术等);(5) 市场机制以改进竞争。[1] 绩效管理成为西方各国实施“管理主义”行政改革 方案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行政改革的实践表明,绩效管理对提升 政府绩效起了积极作用。
显然,狭隘的单向度的“效率”概念(一般指投入与产出 之比,着重于数量层面)以及在这一概念基础上所形成的 一套评估方法和工具,已难以完整、准确、系统地表征政 府的活动及其成效。
因此,对政府管理而言,必须寻找一种衡量价值的方法, 寻找一种新的综合性的能完整反映组织的多元目标及其成 就、结果的概念。这一替代概念和方法就是绩效和绩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