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南交通大学振动力学_第 2 章(II)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西南交通大学振动力学_第 2 章(II)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F0 0 (sin t sin t ) 0 2 k (1 )
(2 48)
可见:1)强迫振动即使在初位移和初速度均为零,在
激振力作用下仍存在着瞬态响应,即上式等号右端括号
中的第二项,在有阻尼的情况下,此项数值将逐渐趋向 于零。 2 )当系统的固有频率比较低时,瞬态振动振幅 就可能比较大,而且在较长时间内不易衰减下去。 3 )因此实验中测定强迫振动振幅时,应该在经 过一段时间稳定以后再测量,否则可能测到的是两部分
《振动力学》
自由振动
B
F0 / k
(1 2 ) 2 (2 ) 2
0 x 0 2 x 0 2 ) x 18 ' ' x0 arctan 0 x0 x A (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d) 激振力频率0等于或接近于自由振动频率情形 引入ω –ω0 =2ε 考虑式(2-48),当 ε 很小时,则 F sin t x 0 cos t (2 50) 2 m 式(2-50)中ε很小,sinεt变化缓慢,周期2π/ε很大。式(2-50) 可看成周期为 2π/、可变振幅等于 ( F0 / 2 m )sin t 的振动。这种现 象称为拍,按图2-32中规律变化。拍的周期为π/ ε。
F0 sin 0t x(t ) A sin(t ) k 1 2 (2 47)
0 ,代入初始条件得 设t=0时,x 0, x
F0 0 A , 0 k (1 2 )
图 2-31
《振动力学》
16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代入(2-47)得
x(t )
当阻尼大时,带宽就宽,过共振时振幅变化平缓,振幅较小;反之, 阻尼小时,带宽就窄,过共振时振幅变化较陡,振幅就大。所以品质因子 反映了系统阻尼强弱性质和共振峰的陡峭程度。在机械系统中,为了过共 振时比较平稳,希望 Q值小些。式(2-45)提供了由试验估算系统阻尼比 的方法。 半功率点q1和q2 处的相位角由式(2-40) 估算如下: 21 2 (1 ) tan 1 1 2 2 1 1 1 (1 )
为求B和将x 2(t) 代入式(2-35)整理得
B F0 (k m ) (c0 )
2 2 0 2
(2 37)
令0/ =, 称为频率比,则 则(2-37)为 系统稳态响应
2 m0 02 c 2 2 , 0 2 0 2 k k
B
F0 / k (1 ) (2 )
2 2 2
(2 38)
x2 (t )
F0 / k (1 ) (2 )
2 2 2
sin(0t )
(2 39)
相位角
《振动力学》
arctan(
c0 2 ) arctan( ) 2 2 k m 1
(2 40)
7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系统的阻尼的存在,使系统的稳态响应在相位上比激振力之后角。 若没有阻尼,即 ζ=0,则=0,此时激振力与响应同相位。 强迫振动性质: 1)简谐激励下,稳态响应为简谐运动,其频率与激振频率 0 相 同。 2)稳态响应振幅B和相位差只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和激振力 的振幅大小与频率,与初始条件无关; 3) 初始条件只影响系统的瞬态响应; 记B0=F0/k ,则
x(t ) x1 (t ) x2 (t )
《振动力学》
图 2-27
5
单自由度系统受迫振动 / 简谐力激励的强迫振动
cx kx 振动微分方程:mx
F0 sin 0t
显含时间 t 非齐次微分方程
非齐次微分方程 通解
=
齐次微分方程 通解
+
非齐次微分方程 特解
持续等幅振动
(阻尼)自由振动 逐渐衰减
相对阻尼系数 ζ 对振幅的影响,从 幅频响应曲线可以看出阻尼在共振附近一
定范围内,对减小振幅有显著作用,增加
阻尼,振幅可以明显下降。
《振动力学》 11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在共振时,=1,振幅由式(2-41)知
Bmax B0 F 0 2 c
在离开共振稍远的范围,阻尼对减小振幅的 作用是不大的,尤其当0 >>时,阻尼对振 幅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④.共振时的动力放大系数称为‚品质因子‛ 用符号Q表示。由式(2-42),当=1时 1 Q (2 44) 2 在频率比为=1的虚线两侧,曲线可以近似 地认为是对称的,作 Q / 2 的一条水平线与响应 图 2-29 曲线交于q1和q2两点,称为半功率点,其对应的频率比为 1和 2。对于半功 率点q1和q2 ,由式(2-42)与式(2-44)得
B B0 (1 ) (2 )
2 2 2
(2 41)
4) 影响稳态响应幅值因素有3个:B0、λ、ζ B0反映了激振力的影响,因此改变振幅方法之一是改变激振幅值。 反映激励频率的影响。 ζ反映阻尼的影响。 式(2-41)写为
《振动力学》 8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B 1 = B0 (1 2 )2 (2 )2 (2 42)
稳态响应
本节内容
瞬态响应
2016年1月10日 <<振动力学>>
6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其中x 1(t)为齐次方程通解,称为瞬态响应,在弱阻尼情况下
x1 (t ) et ( D1 cos ' t D2 sin ' t )
x 2(t)为特解,称为稳态响应,令其形式为 x2 (t ) B sin(0t ) (2 36)
《振动力学》 10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激振力频率 0 与系统固有频率 相等 时,称为共振。实际上当有阻尼作用时, 振幅最大不在0 = 处
= 0 = 1-2 2 <1
(2-43)
可见,响应的峰值出现在 0 比 略 小的地方。实际上,阻尼往往比较小,所
以一般以0 = 作为共振频率。
振动之和。 《振动力学》
17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c)一般初值响应
x 0 如果初始条件是t=0, x x0 , x
,由式(2-46),在简谐
激振力作用下系统初始阶段的响应为
x Aet sin( ' t ) B sin(0t )
其中
0 x 0 B sin B cos 2 x 0 B sin ) 2 ) (x ' '( x0 B sin ) 2016 arctan (2 49) 年1月10日 x0 x0 B sin B0 cos A (
《振动力学》
图 2-30
14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系统初始阶段的响应 a) 响应特征 在简谐激振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响应为
x(t ) x1 (t ) x2 (t ) (2 46) Ae t sin( ' t ) B sin(0 t )
由两种不同频率和振幅的简谐运动叠 加而成的比较复杂的运动。
图 2-32
《振动力学》
19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当0接近时
实线表示某种情况下两种运动叠加的 结果。 虚线表示等幅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后,实线逐渐与虚线相 重合而成为单纯的稳态振动。
2016年1月10日 《振动力学》
15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b) 积分常数特征
1 )式( 2-46 )中的积分常数 A 、 虽 然仍由初始条件定,但在此情况下不能按 自由振动得到的积分常数直接代入; 2)强迫振动情况下,即使初位移和初 速度均为零,在响应中仍包含瞬态部分, 积分常数必须与稳态解一起考虑。 如无阻尼,将式(2-46)改写为
任意激振的响应
4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2-4 单自由度系统的强迫振动
• • • 简谐激励所引起的系统响应 周期激励所引起的系统响应 任意激励所引起的系统响应
F=F0 sin0 t
1.简谐激振力引起的强迫振动 (1)运动微分方程及求解 图2-27为单自由度系统受简谐激振力 的力学模型。简谐力F=F0 sin0 t,0为激振 频率,则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为 cx kx F0 sin 0t mx (2 35) 上式坐标原点在静平衡位置。方程(2-35) 的解可表示为
第2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李映辉
西交通大学
2015.09
声 明
• 本课件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免费使用。 • 不可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 本课件的部分内容参阅了上海交通大学陈国平教授和
太原科技大学杨建伟教授的课件,作者在此向二位教 授表示衷心感谢。如该课件无意中损害了二位教授利 益,作者在此致歉。 • 本课件以高淑英、沈火明编著的《振动力学》(中国
称为动力放大系数,是评估机械系统动态工作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 分析系统的特性,以频率比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以阻尼比ζ 为参数画 出一组曲线,称为幅频响应曲线。 可见: ①.<<1时,即激振力频率0远小于 系统固有频率,无论阻尼的大小如 F B 何,动力放大系数 B 1,B k ,振幅 近似等于F0作用下的静位移,该区域振 幅 B 主要由弹簧常数k控制,故称为 ‚弹簧控制区‛。 ②.>>1时,即0 远大于时,无论 0 ,此时 阻尼大小如何,
铁道出版社,2011年)的前四章为基础编写。
2016年 年1 1 月 10 日 2016 月 10 日 《振动力学》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 2005’ 22
单自由度系统振动
教学内容
运动方程建立 等效质量、等效刚度与等效阻尼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无阻尼自由振动
能量法
瑞利法
Q
《振动力学》
2
1 2 2
1 (1 2 )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