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合具体的艺术现象谈谈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艺术现象谈谈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艺术现象谈谈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是指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

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批判的原则,不是简单的抛弃否定,也不是全盘的照搬和复古主义,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这是古今一切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革新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对艺术作品而言革新表现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对艺术家而言,革新表现为对他人和对自我的超越。

艺术革新根据不同的程度有延续风格中的革新,也有风格转变的革新。

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1、革新是继承的目的,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地继承。

2、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革新。

就电影艺术而言,卢米埃尔早期首次用电影讲述了一个故事,每个事件有因果关系,并且由于电影“照相”的逼真性,使人身临其境。

电影首次展现了它叙事的天分。

但很快观众就对卢米埃尔纪录式的叙事感到了厌倦。

他们希望看到一种更为“复杂”和“高级”的影片。

梅里爱出现了,他“以经过搬演的幻想来代替未经扮演的现实,以经过设计的情节来代替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这种戏剧化手法就是对于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并且成为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由好莱坞发展成了电影叙事的一个经典类型——戏剧电影。

此后电影技术的发展更使这种戏剧电影具有了“真实的面目”。

我们所说的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就是这种具有现实内容的戏剧电影,它遵循戏剧美学的原则,通过对现实的概括、提炼来集中讲述一个完整而曲折的故事,导演的主观意图或先验观念决定了概括和提炼的手法,它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的表现方式和叙事方法都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段发展,最终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电影。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的,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世界的艺术都是民族的,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并非一切民族的艺术都是世界的,只有优秀的、反映共同人性的民族艺术才为世界所共赏。

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是由笨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思想和审美需要,归根结底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础与经济生活。

艺术的民族性不在于在艺术作品中是否具有民族特征,不是简单描写民族服饰、美食和风俗,而是在于是否表现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观察事物。

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和灵魂。

中国1949年以前的现实主义影片体现出了本民族的特点:首先,中国影片十分注重“故事”,它是整部电影的中心,这个故事往往是在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之后创造出的故事,它并非不真实,也由于中国电影本身的戏剧化倾向,他们在表演时不由得显出了舞台化倾向,有“过”的嫌疑,并且中国影片在构图时多以人物为中心,加以类似舞台的框子,忽视景深镜头,其次左翼电影及以后就明显有了阶级论和社会主义倾向。

中国电影是在对戏剧电影传统的继承中将这一样式发展得日渐成熟和民族化的。

由于世界的开放,各民族艺术必然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互相交流影响。

当今艺术创作和审美趣味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同一化的趋势。

保持本土性、回归本土文化已经成为许多艺术家的共识,也只有保持各地本土文化艺术的特色,才符合艺术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艺术的丰富需求
然而,在信息交流快捷频繁的今天,封闭发展已不可能,生活方式趋同、价值观趋同、审美趣味趋同,故艺术创作收到国际化的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任
何时代,本土文化都是在国际交流中发展的,民族性与本土文化在世界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的内容,带有本时代的新特点,本土文化和艺术并不凝固在历史中,而总是在当下正在发生的时代洪流中演变延续,艺术的创新与继承也在时代中不可避免的发生,这几者相结合形成人类文明和艺术生生不息的脉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