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
国外医学内 分泌学分册 2 5 月第 2 卷第4 S tn 0 年7 0 5 期 ei co
Frg M d , y 5 V l N . o i e Si Jl 20 , 2 , 4 e n c u 0 o 5 o
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治疗
杨艳玲
【 摘要】 遗传代谢病是氨基酸、 有机酸、 脂肪、 糖、 激素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总称, 有数百种。 虽
其他 冷冻保存
气味、 颜色 尿常规化验、 酮体 简单代谢筛查
血液 血常规 电解质、 血脂 糖、 血气 肝、 肾功能 心肌酶谱 氨、 乳酸、 丙酮酸 、 酮体
血清、 血浆冷冻保存
(旨 &肪酸、 肉碱分析) 肝素抗凝血
半乳糖分析
激素测定
( 无菌、 淋巴细胞培养用) D A基因分析) N(
冷冻保存
干燥血液滤纸
1 饮食治疗 ̄限制前驱物的摄人 .
苯丙酮尿症 枫糖尿症 高氨血症
质营养不良等。在一些氨基酸、 有机酸代谢病的治疗
中, 活体肝移植已经取得了成功。
表 3 遗传代谢病的治疗方法
低苯丙氨酸饮食 低白氨酸饮食 低蛋白、 高热量饮食
31 神经系统损害 几乎所有的遗传代谢病都有 . 不同 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 其中以智力发育落后、 惊
厥最为常见, 部分疾患伴有小脑、 椎体外系、 脊髓或 外周神经损害。
作者单位: 03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1 04 0
35 皮肤及毛发异常 如白化病、 . 苯丙酮尿症患者 皮肤白、 毛发黄, 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肾上
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肤色较黑, 常有色素沉着。
3 容貌及五官畸型 如粘多糖病、 . 6 糖原病患者可
有容貌异常。粘多糖病、 半乳糖血症、 神经鞘脂病、 同
万方数据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 年7 05 月第 2 卷第4 5 期 S tn eo c i
Fri d i 」 o g Mo S , 己、20 , l , . en c 05 V 2 N 4 o 5 o
酮尿症。
尿常规、 血常规、 电解质、 肝肾功能、 心肌酶谱、 血气分析、 脑电图、 C , 脑 T 磁共振成像
一般代谢检查
血糖、 血氨、 血乳酸、 丙酮酸、 酮体、 尿氨基酸、 粘多糖过筛
特殊检查
由于遗传代谢病表现复杂, 诊断分析时除参考 病史、 家族史、 临床表现与常规化验外, 确诊时须依 赖特殊生化检测, 如血、 脑脊液的氨基酸分析、 尿、 有 机酸、 脂肪酸、 肉碱分析、 血液脂酞肉碱谱分析、 负荷 试验、 激素测定等, 明确有无物质蓄积或生理活性物 质减少( 1表 2。近年来, G -S M -S 图 、 ) 随着 CM 和 S M 的应用, 我国氨基酸、 有机酸及脂肪酸代谢病的筛查
无乳糖、 无半乳糖饮食 限制胆固醇饮食 低铜饮食 低蛋白、 高热量饮食 低脂肪饮食, 预防饥饿
四氢生物蝶吟,经色氨酸、 5 左旋多巴 NB TC
同 半 型 胧氨酸 血症( 素B反应型) 维生 6 同 型半胧氨酸血症( 维生素 B不反应型) 6 戊二酸尿症2 型
致机体生化代谢紊乱, 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与
体征。 2 种类
肾 上腺脑白 质营养不良、 le r Zl g 氏病 e e w
线粒体脑肌病、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目 0 余种疾患, 前已发现40 根据受累物质的特 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见表 1。其中苯丙酮尿症患病 ) 率较高, 但地区差别较大。
蛋白质
脂质 金属离子 嗓吟 色素 激素 溶酶体病 过氧化小体病 线粒体病
甲基丙二酸血症、 丙酸血症、 异戊酸血症 尿素循环障碍 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 无白蛋白血症、 转铁蛋白
缺乏症
高雪氏病、 匹克氏 T -c 病、 b 病 尼曼一 病、 ya s F r ash a y
肝豆状核变性、e e病 Mn s k 雷一 尼二氏综合征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叶琳病 先天性 状腺功能低下、 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甲 先天 粘多糖病、 粘脂病、 神经鞘脂病、 神经节脑昔脂病
然每种疾患均属少见病, 但累积患病率相当可观, 危害极大。遗传代谢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 以神经 系统受累为主, 大多数患者于儿童时期起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 个体差异很大, 轻者终身不发病, 重 者碎死, 需依赖特殊生化分析技术进行诊断。近几十年来, 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各类 疾患的诊断、 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I 遗传代谢病 : 关健词I 氨基酸; 有机酸; 脂肪酸
氨基酸分析 新生儿筛查 酶学分析
MS MS -
游离脂肪酸分析 基因分析
其他
脑脊液分析 X光检查 脑影像学检查 负荷试验
组织活检( 皮肤、 肝脏、 肌肉) 皮肤成纤维细胞酶学分析 尸体解剖( 保存脏器与组织)
某些疾病( 如有机酸尿症) 安定期可正常, 急性 期的尿液更有助于发现异常, 必要时应反复检测。
疾病举例
苯丙酮尿症、 同型半胧氨酸尿症、 枫糖尿症、 酪氨
酸血症
碳水化合物
有机酸 尿素
半乳糖血症、 糖原累积症、 果糖不耐受症、 乳酸丙
酮酸血症
遗传代谢病多为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其中以常 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多见, 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隐性或显性遗传。基因突变造成相关蛋白质 结构或功能异常, 引起酶缺陷或细胞膜功能异常, 导
F。 a病 b
补 半L查 — 充。 孚 酶 丝
6 预防 遗传代谢病的预防包括出生前和出生后两方 面。目 国内外主要采用遗传咨询、 前, 产前诊断及筛 查三结合的方法, 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力发育正常并同正常男性结婚的女性苯丙酮尿症患 者, 如果妊娠期间不合理地控制饮食, 流产、 死产、 宫 内发育不全等发生率很高, 生后多有智力低下、 小头 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等合并症。因此, 对生育期女性
图 1 遗传代谢病的筛查与诊断程序
与诊断技术有了 很大提高。
基本检查
刁城 ‘
,。 遗传代谢病的主安筛查 ’诊断方法 j
特殊检查 有机酸分析 氨基酸分析 蝶吟谱分析 氨基酸分析 月肪酸分析 旨 血浆肉碱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粘多糖病等患儿多有肝功能损害及
肝脾肿大。同型半胧氨酸尿症常伴随晶体脱垂、 骨 骼发育异常和血管损害。粘多糖病患儿表现为骨骼 畸形。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多有生殖系统
畸形。
34 特殊气味 由于代谢物的蓄积, . 一些患儿尿、 汗可有异味, 如苯丙酮尿症患儿常有鼠尿味, 异戊酸
血症患者常有汗脚味。
万方数据
国 外医学内 分泌学分册2 5 月第2卷第4 乌 t 0 年7 0 5 期 ei cn o
Frm e Si Jl 20 , l N . o i M d , v 5 V 2 , 4 e c u 0 o 5 o
过骨髓移植或酶的补充疗法可提高酶活性, 如腺昔脱 氨酶缺乏、 镰状红细胞贫血病、 高雪氏病、 肾上腺脑白
血苯丙氨酸测定 血、 尿氨基酸分析 'CM 尿有机酸、 G -S 氨基酸、 脂肪酸分析
ZS S M - 血液脂酞肉 M 碱谱分析
尿喋吟谱分析、 血二氢喋吟还原酶测定 组织活检、 酶活性测定、N D A分析
注:G - S气相色谱 一 ' M : C 质谱联用分析; z M : M -S串联质谱分析 S
遗传代谢病是氨基酸、 有机酸、 脂肪、 糖、 激素等
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总称, 虽然每种疾患均属少见病, 但因病种繁多, 累积患病率相当可观, 危害极大。近 几十年来, 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各类 疾患的诊断、 治疗与预防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 病因及发病机理
生化物质 氨基酸
表 1 遗传代谢病的种类
床特点。
32 代谢紊乱 每类疾患均有其特异的代谢改变, . 部分还伴随水、 电解质异常和糖代谢紊乱, 在新生儿 或婴幼儿早期即出现症状, 表现危重。如先天性肾 上腺皮质增生症失盐型患儿生后数日即出现严重脱 水、 高钾低钠血症、 低血糖, 甚至碎死。糖原累积症 工 型患儿常表现为顽固性低血糖。 33 肝功能损害或其他脏器受累 如半乳糖血症、 .
3 临床表现 遗传代谢病病种多, 临床表现复杂, 同一种疾患
常有不同的表现型, 个体差异很大。部分疾患起病 危重, 如有机酸血症、 高氨血症等新生儿期起即可出 现惊厥、 呕吐、 酸中毒等异常。苯丙酮尿症、 枫糖尿 症、 半乳糖血症、 高雪氏病等则多自婴儿期起病, 进 行性加重, 逐渐出现发育落后、 惊厥、 肝功能损害等 症状。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肝豆状核变性等疾 患可于学龄前后起病, 进展较为缓慢。极少数患者 可能终身不发病。总的来说, 遗传代谢病有下列临
DA N 诊断需淋巴细胞、 肌肉、 皮肤、 脑或肝等内脏组
织。对于诊断不明的濒死患儿, 亦应保存适量尿、 血 清或血浆、 血液滤纸、 抗凝血、 冷冻组织, 以争取死亡
后诊断。
酶等进行治疗, 如大剂量维生素B或甜菜碱对同型半 6 胧氨酸血症有效、 维生素B对2%的甲 二 0 基丙二酸血症
患者有效。近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开始用于遗传 代谢病的治疗领域, 并已在一些病种取得了成功。通
型半胧氨酸尿症等疾患可能出现视力及听力障碍。 37 其他 部分疾患可有腹泻、 . 呕吐、 烦躁、 嗜睡、 喂养困难、 湿疹等非特异性症状。
4 诊断
临床调查, 发现高危儿
一般检查
应基于临床诊断一生化诊断 ̄酶学诊断 ̄基因 诊断的原则, 对于临床可疑患者, 应及时进行有关检 测, 争取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许多疾患新生儿、 婴 儿期表现正常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 很易漏诊 或误诊, 只有通过新生儿筛查才能早期发现, 如苯丙
5 治疗
对于重症或碎死患儿可进行膀胧穿刺, 5 1 留取 一 0 T 尿液冷冻保存, n l 以备病因检查。对部分疾患需进
行酶活性测定、 病理检查、 甚至基因分析进行诊断。 酶学诊断多采用皮肤成纤维细胞或淋巴细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