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从日本的创新模式看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发展的未来学生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08级2班 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学号)郭昊臻20080974 __________________扌旨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 温瑞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2011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学生姓名郭昊臻专业班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08级2班论文题目从日本的创新模式看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发展的未来指导教师评语及意见:指导教师评阅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评阅人评语及意见:评阅人评阅成绩:评阅人签字年月日总评成绩(以百分记):年月日2011年4月9日课程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郭昊臻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温瑞珺论文题目从日本的创新模式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未来___________ 论文内容(需明确列出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有着绝对的优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和模式的选择对我国企业整体的发展,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一、从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启发。
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挑战。
三、模仿创新的特性和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选择的模仿创新的模式。
资料、数据、技术水平等方面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网络,查阅相关文献,充分掌握材料,做到立题明确,符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观点清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
借鉴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严禁抄袭。
发出任务书日期201031 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论文日期201049教研室意见(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长意见(签字)从日本的创新模式看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发展的未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战略决定着创新行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中小企业如何依靠技术进步求得生存与发展,如何依靠技术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环境及自身能力的制约,常常陷入需要创新以推进企业发展却又难以承担创新风险与投入的两难困境。
模仿创新则是中小企业创新模式的一种理性选择。
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强盛,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最终有赖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因此,技术自主创新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努力方向。
但是由于技术自主创新高投资、高风险的特性及我国技术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我国企业现阶段不可能普遍实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国家只能优先选择关系国计民生、辐射面广和连锁性强的重大高新技术,集中力量进行攻关,以此来带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整个行业的发展。
面广量大、不具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现阶段应该以模仿创新为主,踏踏实实地进行技术积累,进行消化吸收,在干中学,逐步培育出一支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不断增强自己的研究开发实力。
同时,由于国家正进入一个新的技术时代,传统产业的萎缩使大企业面临重重困难,而高新技术带动新产业发展,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尝试阶段,在技术的扩散,以及技术模仿创新产品、工艺和方法的应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大量事实证明:技术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现实途径,是最终实现技术自主创新的必经阶段。
从历史上看,日本也曾经历过一段漫长的依靠模仿而生存的时期。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给日本留下了深深地印痕。
日本在1868 年明治维新以前,基本上是模仿中国的政经乃至文化制度。
在那以后,日本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开始模仿欧美了。
正因为这样,人们才认为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而拙于独创的国家。
其实,日本近代在模仿西方技术方面也不含糊,如1869 年东京、横滨间开通电报,1878 年修成新桥至横滨间铁路等等都是模仿而来的。
日本战后经济振兴的奇迹正是得益于对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工业技术的模仿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给“模仿”起了一个看起来很有科学含量的名词——“逆向工程” 。
从上个世纪50 年代开始,日本紧紧地跟随在美国的创意后面,电脑、消费品、通信产品都是如此。
日本技术人员不仅从书本上吸取知识,还通过实物来学习。
买来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拆解,对每个部件进行彻底的研究,进而吸收其设计思想。
其实,不单是最终产品,日本技术人员还把制造产品的机械装置作为研究的对象。
这种拆解技术就被称为“逆向工程”。
虽然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期的模仿史,但值得肯定的是,日本企业没有单纯地进行模仿,而是在模仿中致力于提高模仿品的质量和功能,或者说是在模仿中有创新。
日本专家就说过,“巧妙地吸收美国产生的创意,在此基础上大量生产高质产品,这是支撑日本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正是因为这样,虽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和第一台数码照相机都是在美国诞生的,日本人经过模仿和消化后,掌握了许多实用的核心技术,并在数码相机、计算机领域后来居上,成为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供应地。
最为值得重视的是,日本人在“模仿”的同时,积极做着“创新”的准备。
比如,早在1885 年日本就制定并颁布了《专利法》,日本媒体也花大力气宣传鼓励人们去开动脑筋,创造发明。
从1960 年开始,日本又将每年的4月16日至22 日确立为“科学技术周”,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与此同时,日本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发明协会等机构也定期为学生举行发明展览和比赛。
日本各地还有很多鼓励发明创造的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全国性机器人、航模等比赛,从小热爱发明创新的孩子往往会伴随着奖励成长。
类似发明协会奖、全国发明奖这样的奖项数不胜数,既有奖给个人的,也有奖给团队的,还有奖给组织者的。
在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中,日本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创意培养,从孩童时代就对国民进行提高创造力的训练。
日本电视台就鼓励青少年去创造发明,其中连续举办多年的“变变变” 节目尤为吸引人。
这个节目主要是动员日本各地的青少年以个人、小组、集体、家庭等各种组合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意发明。
这个幽默风趣、观众当场打分的创意节目持续受到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和家长的喜爱,创造了可喜的收视率。
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一位退休教授向笔者表示,模仿,可以说是每一个国家在近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都要走过的道路。
现在时代变化了,包括日本在内的欧美国家,有的东西愿意让中国全盘模仿甚至抄袭,而不会指责或是找中国要钱。
比如在政治制度上,日本就乐意让中国全盘照搬,彻底模仿;有的东西则不愿意让中国模仿,哪怕这个产品在外形模样上长得有点像都不行,因为这里面牵扯到经济利益。
这位教授认为,日本如今在研发费用上投入很大,自然希望其转化为市场的产品能够尽量长时间地保持优价优位。
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后来的国家肯定要进行模仿,这是无法阻挡的。
我们应该看到: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用雄厚的资金投入科研与技术开发,而模仿创新优势在于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
但是同时难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也并不总是能够轻易被模仿的。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要获得效益显著的技术显然更不容易了。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缺乏研发资金。
中小企业通常资金较少,经营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因此很难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 同时,中小企业一般也不具备大企业拥有的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融资手段; 另外,它们也很难从政府获得研发资金的支持。
缺乏技术创新人才。
技术开发人才和创新组织管理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吸引到创新所需要的人才,从而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创新管理模式陈旧,因此技术创新成功率较低。
缺乏信息和创新技术源。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信息和技术源的弱点。
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除高科技企业)都依附于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因此在技术发展和产品发展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被动适应,再加上缺乏创新人才和资金,使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薄弱,因此很难吸引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其进行“产学研”合作,导致中小企业缺乏稳定的技术源。
缺乏有效的创新政策支持。
目前,国家对大型企业制定和颁布了有关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如“产学研”工程、技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等; 而中小企业却缺乏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
这样,中小企业处于一个不公平的创新政策环境之中,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必然受到阻碍。
企业自身素质和经济实力影响了技术创新。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陷于困境,设备老化、冗员过多,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 在非国有的中小企业中,高科技企业比重较小,在工程技术人员数量、素质以及层次上与大型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技术人员常常忙于日常技术性工作,很难独立开展技术创新工作。
同时,由于经济实力的影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很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知识产权保护较难。
相对于大企业,我国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申请专利、防止技术秘密泄露所需要的高额成本; 此外,中小企业也难以承担知识产权纠纷所需的巨额诉讼费用。
创新风险大。
虽然中小企业创新的投资回报率一般高于大企业,但往往风险也大一些。
其原因是中小企业很难同时从多种途径进行创新产品族的研究,以相互补充、降低风险; 它们也很难将技术成果大规模地推向市场,获得投资回报; 而且中小企业还常常承担着大企业能够规避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因此,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将模仿创新作为中小企业的现实创新模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模仿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 积极跟随性。
一是体现在技术方面,二是体现在市场方面。
在技术方面,模仿创新不做新技术的开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追随学习和改进者。
在市场方面,模仿创新者也不独自去开辟全新的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发展率先者所开辟的市场。
(2) 市场开拓性。
模仿创新在市场方面同样具有开拓性。
开辟新市场,激发新需求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内容,模仿创新亦不例外。
模仿创新不仅是抢占率先创新者已开辟的市场空间,而且包含着对新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和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