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和瑜伽养生原理

中医和瑜伽养生原理

中医和瑜伽养生原理瑜伽,起源于印度,东汉末年随佛教传入我国。

事实上,佛法亦是释迦牟尼从瑜伽修行中顿悟,随后创立佛教并发扬光大于中国。

历来佛教、道教等“禅”法等修炼一致讲究如何更好开发人体自身潜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瑜伽修练的“梵”意景也与佛、道教的“入定”和“顿悟”描述相通,瑜伽某些理论和** 描述同我国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等中医学内容有惊人的相似。

东方这两个文明古国,在文化交流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并未见瑜伽对我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产生影响的记载。

因此,发生在恒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系的古代文明,对人体生命活动基本认识的相似性,是现代学者应于关注和掀开之谜。

1 瑜伽与中医学一样重视阴阳平衡? 1.1 瑜伽门殊多,而今受西方世界所热衷盛行者是以调息与体位法为主的哈他瑜伽。

其修炼目的主要是开发大脑、肌体和心理功能。

“哈他”者,意为日月。

“哈”为太阳,即阳性能量;“他”为月亮,即阴性的能量。

哈他”瑜伽意指阴和阳2种力量的“结合” ,达到阴阳平衡,从而保持机体最佳的健康状态。

瑜伽体位法练习时动作的左右对称、两手相合等都蕴涵着阴阳平衡理论的要素[1] 。

1.2 “哈他”瑜伽认为,人体包括精神与肌体两个体系。

人们平常的思想活动多半是无序而紊乱的,是人体精、气、神的浪费,表现为疲劳、兴奋、哀伤、激动等无用的消耗,只有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生命活动,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阴阳失调现象。

通常情况下,如果这种失调不甚严重,通过休息便自然恢复平衡;但如不能主动地自我克制和调节,这种失调会日益加剧导致精神或肌体的病患。

笔者认为:“哈他”瑜伽体位法练习亦讲究动静结合。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则生阴,动而生阳,刚柔相济,阴阳互补,从而起畅通气血,舒展经络之效。

? 1.3 中医的阴阳学说理论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颗璀璨的明珠,自她诞生以来,已经陪伴着我们中华民族度过了数千个春、夏、秋、冬,在她那伟大的身躯上,哺育出了中国古代哲学、经络学、儒学、道学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她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更是代表着人类科学的未来,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大烩萃,现代物理力学讲究动态平衡、自然界要遵循生态平衡、人体要保持平衡、世间万事万物都要保持平衡。

宇宙天体也同样需要平衡。

失去了平衡轻则得病,重则毁灭整个国家、整个地球和宇宙[2] 。

内经》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亦同此理。

? 2 瑜伽与中医的经络理论相吻合,其** 亦可疏通调畅经洛? 2.1 瑜伽《三脉七轮》理论与中医经络理论的阐述。

瑜伽认为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内在的能量系统,称为灵体(Subtle Body) ,原来它与医学上人体神经系统密切相联,它的主要部份为:三条经脉(中脉、右脉、左脉)、七个能量中心(Chakras七轮)(海底轮、生殖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及五气(命根气、上行气、平行气、下行气、遍行气)的修练,唤醒昆达利尼能量。

瑜伽七轮在东方医学上被称为“经脉” ,也就是分布在身体正面中央的任脉和身体背面中央的督脉。

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气和血是指血液、氧气、感觉、气力等人赖以生存所必需的生命能量和生命之气,它包括经脉与络脉,经脉是主干,而络脉是分支。

经脉在深部分骨肉的中间,以纵行为主;络脉在体肤表面部位,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而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

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奇经八脉的作用:是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3-4] 。

? 2.2 瑜伽冥想练习时的手法,两手大拇指与食指相交正好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循环相吻合。

大拇指指尖外侧是手太阴肺经终止点少商穴的位置,而食指指尖处商阳穴既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又与手太阴肺经一分支相连。

肺经在表里关系上与大肠经相表里,和大肠经是互相连通的。

所以在瑜伽冥想时手势和呼吸结合进行循经导引可达意想不到的舒经活血功效。

2.3 瑜伽练习过程中的舌顶上颚,可连通任督两脉任督都是中医理论中的经脉:任脉:从下颌的承浆穴到下体的会阴穴;督脉:从口部的龈交穴到背部最下的长强穴。

舌顶上颚(上牙齿根部)可刺激唾液(人体津液)腺分泌。

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起消炎杀菌、滋润喉咙、帮助消化的效果。

? 2.4 瑜伽练习可清理经络,让生命之气能够在经络通道中畅通无阻。

“清理经络调息功”又称“纳地净化功”可使心态平静、清除体内毒素、整个身体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达到改善身心健康。

清洁脑细胞,净化左脉、右脉[4]。

? 2.5印度瑜伽与中国气功气功与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瑜伽某些理论和** 描述同我国传统的气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瑜伽所称“梵”的境界与气功的“通督”状态基本一致[4]。

?3 瑜伽修练三阶段与中医形气神理论一致3.1 瑜伽修练三阶段①身之修练法:调身、调息;②灵之修练法:无我、冥想;③心之修练法:凝神、禅定。

瑜伽的调身、调息、凝神可和协形气神。

调身形体和协。

调息:调畅呼吸、导气运行、起吐故纳新之效。

3.2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医就已提出“天人合一论” 、“整体观”、“形神合、“情志学说”等学说和理论,并体现在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

瑜伽练习者通过特定的** 锻炼使精神与肉体(心与身)和谐一致,进而达到人与自然融合的“梵”境界。

这实际上就是中医的心身医学经验与理论,与1997 年美国精神是其机制之所在。

中 医学的气虽然也包含前一层意思,但更 科医生恩格尔所倡导的新的“生物 -心理 -社会”新的整体医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 。

? 3.3 瑜伽修练与中医形 气、神 瑜伽的锻炼可分为健身瑜伽和灵性瑜伽两大类。

她 的练习 ** 基本有三 :①冥想法 (meditation)* 、②呼吸法(breathing)、③体位法(yoga asana)。

冥想法、呼吸法、体位 法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要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才能达到瑜伽练,形即形体,也就是有形可见、具有质感的物体。

瑜伽体位法亦即形体动作包括弯、 与中医学中的气 呼吸是生命的根本,也是哈他瑜伽训练的 重要内容之一。

瑜伽认为,人类身心疾病都源于错误呼吸方 式,不良心态情绪和饮食习惯。

瑜伽修炼者如果不从瑜伽理 念的生活化方向努力,而希望练几个瑜伽动作就能达到身心 健康的目的,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尤其是呼吸方式有较高要 求,吸气就是将吸入的气息通过有关渠道,分配到全身的细 胞,呼气,就是把不纯的空气 (二氧化碳 )排出体外。

气的概念在中国古代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意义主要是两个:一是指 构成万事万物的本原,把气看成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成 分,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二是指气机,即生命体的机 能活动,这时气被看成是生命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习的最佳效果,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

3.3.1 体位 叠、 折、俯、扭、抑、屈、伸、提、压等。

3. 3. 2 呼吸法倾向后一种含义,所谓“气即命也,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6-7] 。

? 3.3.3 冥想法与中医学中的神“冥想”的意思是意念和意境的结合,冥想可以帮助修炼者的精神进入高境界,有助于身心的协调。

冥想时把注意力集中在瑜伽语音上,可使人获得内心的安静与平和,达到真、善、美、仁的境界。

使人消除忧虑、紧张、愤怒、恐惧情绪及狂暴行为。

在中国古代,神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天神,主要反映人之外的那种神秘的力量和存在;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

就中医学来说,神主要指人体的精神意识。

根据中医学的认识,人体的存在不仅需要形体作为其存在与活动的基础,而且需要气作为其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时更需要神作为其活动的主宰,人体在本质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体。

对人体来说,形气神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活生生的人体存在。

如果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统一关系解体,形气神分离,人位法可刺激腺体、按摩内脏,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也就死亡。

? 4 瑜伽与中医脏腑理论? 4 .1 瑜伽体体、镇静心灵的功效。

瑜伽体位法的梵文为Asana,其意义为在某一个舒适的动作或姿势上维持一段时间。

藉由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及动作间的止息时间,刺激腺体、按摩内脏,有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镇静心灵的功效。

在5000 年前,就有瑜伽体位法,那时的瑜伽行者,观察动物,发觉到它们的活动、松弛、睡眠等本能的习性及这些动物在生病时如何利用自然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模仿些对人有益的动作(如蛇式、兔式)发展而成。

还有一些体位法是瑜伽行者自行体验创造出来的体位法(如肩立式、扭转式)。

而这些体位法的练习理念又与中国气功“五禽戏”经筋”“八段锦”一致。

? 4.2 瑜伽的很多体位法练习可起强肾固腰效果。

其练习方式都是以脊柱为中心进行练习的。

祖国医学对颈肩腰腿痛早有记载,对其病因的认识也很之本。

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人体骨骼的支撑、运动强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

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度和耐久力的维持,主要决定于肾,“肾者……其充在骨”。

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便会出现腰痛膝软胫酸足跟痛,甚至腰脊不举、足不由身等症。

另一方面,肝藏血而血养筋,附着于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腱、韧带、关节囊、神经等组织的一切运动部离不开血液的供给。

只有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充足,人的运动才能灵活自如、健全有力,既不会收缩过度而发生痉挛拘急,也不会弛软无力而导致痿软迟钝。

若肝血虚,则筋脉不得濡养,遂产生腰腿疼痛或下肢筋脉痉挛麻木。

瑜伽体位法练习都是以脊柱为中心进行练习的,通过对脏腑的牵拉、伸展、挤压、拧转等姿势来达到对全身的按摩和血液的供给。

? 4.3 瑜伽锻炼可营卫气血。

人体气血亏虚,阳气不振,腠理空疏,卫阳不固时,风寒湿邪易乘虚伽作用机制的探讨,亦有益于对中医“气化论” 气神” 侵袭发生颈肩腰腿痛。

《外科证治全书》中说: “诸痛皆由气 血瘀滞不通所致。

”用力过度,脉络充血而外渗,可形成瘀 血;若心气不足、血脉不迎、血液瘀滞,亦可形成瘀血,瘀 处于腰部,疼痛由生。

由此可知,祖国医学认为颈肩腰腿痛 与肝肾虚衰、正气不足、气血瘀滞和感受风寒湿邪及过度劳 累关系密切 [8] 。

瑜伽的呼吸练习可以达到对人体气的锻炼而体位法的练习正好可起到中医推拿、按摩、功能锻炼等的效 5. 1 可以说中医完整的理论体系也适合瑜伽。

印度把气功和练气功的师傅统称为瑜伽。

瑜伽和气功是一种事物 的两种表达方式,是一种事物在两个不同民族文明中产生和 发展的结果。

就印度瑜伽本身没有象中国气功一样完整的理 论体系,但就笔者多年从事其教学和研究的事实证明,对于 气功所说明的理论,也适用于瑜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