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经济发展与分布

俄罗斯经济发展与分布


从产业结构上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 1992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成为,农业 占13%,工业占49%,服务业占38%,表现为一个 典型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产业结构。 从外贸商品结构上看,原苏联主要的出口商品依 次为石油及其制品、天然气、金属、木材和工业制 成品,主要出口商品依次为谷物及食品、机械设备、 钢材、民用工业消费品。现在仍以出口原、燃料为 主。由于经济的滑坡,对外贸易额也在下降。1995 年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额仅占世界贸易的1.35%。 在农业方面,俄罗斯在农场规模和机械化水平上 早已经实现了大农场,谷物、甜菜等种植业形成了 专业化地区。但俄罗斯多年来未解决饲料用谷物依 赖进口问题。
• 俄罗斯有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它的铁路网长 度超过15.8万千米。公路总长150万千米以上,其 中70%以上为硬路面。内河航道长10.2万千米。 石油天然气管道总长21万多千米,航空营运航线 100多万千米。1994年~1995年其年货运周转量 37亿多吨千米,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和航空客运 量等均居世界前列。 • 俄罗斯交通运输网络的分布格局以西部地区为重, 其网线密度为东部的7~8倍。 • 交通运输枢纽在俄罗斯交通运输网络格局和物流 中占有重要地位。 • 俄罗斯的火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 和粮食为主。 • 俄罗斯的铁路网以莫斯科为枢纽,其公路运输发 展快。海洋、航空运输发达
汽车工业在俄罗斯又较长的发展历史。20世纪初俄罗斯的 利哈乔夫工厂已开始生产整车,说明其起步几乎与西方汽车工 业大国相当。
航天工业有大型企业20多家,拥有科技人员210多万。其 科技开发中心在莫斯科,配属有7家企业。运载火箭的生产主 要分布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具有明显的技术指向。 俄罗斯航空工业相当发达,拥有00余家大型企业,年产各 种飞机1万至2万架,在研制、生产上形成以设计局为核心的若 干系列。 造船工业的民品生产以渔轮为主。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 罗斯托夫是大型水面舰只的生产中心。 俄罗斯的核工业和装甲兵制造业利用其经济地理位置,主 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核工业8家大型企业的7家在东部。
• • • •
(一)工业地理 (二)农业地理 (三)交通运输业 (四)对外经济联系
• 对外贸易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像一些欧洲国家 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突出。1950年,钱苏联的外贸额占 其社会生产总值的2.5%,1985年上升为10%,同年其外 贸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约4%,这与其作为昔日世界上经 济规模居第二位的地位不尽相称。 •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的自给程度高,不像其他国家 那样需要大量进口矿物等资源。 • 能源出口是俄罗斯外贸的大宗品种,70年代以煤炭为主, 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使石油和天然 气成为出口商品主体。 • 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使其目前处在国内生产下滑、积累严重 不足的困难局面中,从而对外资的需求大大增加。 • 建设自由经济区时俄罗斯促进对外经济联系的一个手段。 俄罗斯自由经济类似我国的特区,目前相对成型的又位于 远东的纳霍得卡和西部的圣彼得堡,但受国家大形势的影 响,吸引外资的成效尚不明显。
首先,俄罗斯拥有的广大的疆土及其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动力、金 属、森林、水和土地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自然物质基础。 其次,俄罗斯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长达百余年的工业化历史为其构 筑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其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工农业装备等 方面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再次,俄罗斯人口素质较高,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3年公布的世 界各国人文发展指标排列中,俄罗斯位列第37位,属上等水平国家。 成人识字率达94%,基础科研、军事技术、教育、文化和卫生等事 业相当发达,人才济济,这不是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所能比你的。 最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广大的待开发地的东部地区 及其改造、发展的需求构成一个深厚的资本和产品的市场,一旦经 济条件好转,势必会成为充满活力的投资与发展场所。
(3)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俄罗斯重型工业结构的支柱性部门,原苏联 钢铁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拥有其生产能力的3/5, 并拥有世界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的、生产能力1600万吨的马格尼托 格尔斯克钢铁厂。 (4)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属高耗能、耗水、耗原料的产业,所以俄罗斯 的化学工业均与其重工业结合。目前俄罗斯已形成居世界第二位的原油 加工能力,乙烯、合成橡胶的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塑料产量亦居世界 前列。
国民经济发展的地理过程既当前的 地域格局
• 国民经济发展在大尺度耳朵地理空间上总会有明 显的地理在自然条件上优于东部且有较比较丰富 的工业资源,所以其近现代经济是以西欧地区轨 迹。俄罗斯在地理位置上邻近西欧,在经济发展 的时间进程上晚于西欧,加之邻近西欧地区为起 源,并形民族。但由于封建的农奴制 较其他生产关系更加落后,俄罗斯的农业又是欧洲历史上 最落后的农业。商品性农业发展以后,农业中农奴制的废 除使俄罗斯的农业一度得以长足进步,于19世纪初,曾是 世界上农产品的出口国,西伯利亚的硬小麦和黄油在世界 上享有盛誉。 受自然条件地域差异的影响,俄罗斯形成了较为明显 的三大农业地带和几大地域类型。 (1)北部放牧业地带 位于北部的苔原与寒带针叶林 林带,其面积几乎占全俄的1/2. (2)中部农牧业地带 位于俄罗斯南半部的森林带、 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 (3)南部放牧与灌溉农业带 位于俄罗斯南部伏尔 加河下游及里海沿岸低地地区。 此外,在城市周围普遍形成了城郊型农业
自1929年工业产值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以后,工业一直是苏联 和俄罗斯的最大经济部门。只是到了1994年以后,俄罗斯经济滑坡, 工业生产连年下降,才使得其产值比重落后于服务业。在工业部门 结构中,30年代以前轻工业比重大于重工业,以后重工业地位一直 盘升,到80年代中期已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机械工业始终是 工业中最大的工业部门,发展速度也最快,这不仅是因为其行业繁 多,也是因为它代表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并包含着俄罗斯发达的 军事工业。 (1)机械工业 在分布类型上尅拥有原料地指向、消费地-----技 术指向和经济地理位置指向三种。 冶金、矿山等重型机械、金属构件、铁路车辆等生产企业主要分 布也钢铁工业区,如乌拉尔、西伯利亚南部等地区。 仪表、机床、动力设备、电子、家用电器等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 好,拥有大量技术力量和熟练工人,交通方便,市场需求量大,生 产技术协作条件好的工业中心城市,如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地 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地区等。
• 俄罗斯的经济正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 渡中。经济所有制由公有制向私有制的变革,经济调控机 制由高度统一的中央计划体制向市场配置与竞争体制的变 革,商品价格的全面开放,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国外商品的 涌入,政府经济职能和管理体制的改变,是长期在计划经 济条件下生存的企业、政府、居民不可能很快的适应,一 些过激的改革措施的出台更加剧到了这种不适应状态。 • 另外,俄罗斯经济体制的变革又是国家政治的变革的先导。 苏联解体一方面削弱了俄罗斯的国际政治地位,另一方面 又引发了俄罗斯及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 • 在经济结构方面,俄罗斯工业中占很大比重的军事工业由 于世界冷战格局结束,国家军事订货锐减而更加暴露出畸 形发展的弊端。
(2)采掘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森林资源最丰富的 国家之一,各种矿物资源的开采不仅规模大,产量高,而且在其工业化 和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90年代以来,俄罗斯 的石油年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三位。伏尔加---乌拉尔油田为俄罗斯第二大 油田,目前年产约1亿吨。俄罗斯最大的煤炭生产区位库兹巴斯煤田东部, 为一特大型褐煤煤田,现年产量1300万吨。莫斯科近郊煤田和柏朝拉煤 田是俄罗斯西部的主要煤产地。俄罗斯森林采伐业分布广泛,以欧洲地 区北部和乌拉尔以东地区为主。
俄罗斯经济发展与分布
国民发展的现状
• • • • (一)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二)中等发达的经济水平 (三)二元化的制造业结构 (四)剧烈变革中的经济体制和结构
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
• 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俄罗斯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发 展水平形成的特点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 (1)俄罗斯近代经济的形成不仅较西方发达国家 晚,而且条件也较复杂。 • (2)在西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历时百年以后俄 罗斯才于1861年开始废除农奴制和进行工业革命。 • (3)进过尚未充分发育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俄罗斯开始建设社会主义 经济。
在国民经济中工业过重,轻重工业比重失调,军用和 民品制造业比例失调是苏联以及俄罗斯经济长期以来 的结构特征。俄罗斯的制造业在军品生产技术、设备、 生产品种和质量、产品产量方面均居世界先进水平。 但小汽车在内的耐用消费品虽产量较大,但技术等级、 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较发达国家明显落后,服装、鞋 帽、箱包、日用化工品、食品饮料、印刷物和小百货 等更是长期落后。因此,制造业中的民用消费品长产 在开放市场条件下遭到外国产品的严重打击是其近年 来工业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