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城市调研——佛山市调研报告目录一,佛山市概况 (2)1.1简介 (2)1.2行政划区 (2)1.3交通 (3)1.4政治 (3)二,佛山市宏观经济情况 (5)2.1经济形势概况 (5)2.2宏观经济指标 (6)2.3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 (7)三,佛山市规划 (19)2.1佛山市规划概况 (19)四,佛山市房地产情况 (23)附则 (30)一,佛山市概况1.1简介:佛山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简称禅、佛。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经113°06',北纬23°02',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
东倚广州,距离香港约231公里,距澳门约140公里。
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佛山市的常住人口为603万人(2011年数据),其中户籍人口370.89万人。
佛山还是著名侨乡,旅外侨胞达240万人。
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中部,为“广佛都市圈”。
佛山是“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1.2行政区划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原佛山辖区的城区、石湾区以及县级南海市、顺德市、三水市和高明市,同意设立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和高明区五个区。
区划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人)政府驻地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岭南大道14号市府大院3号楼禅城区154 1,101,077 石湾镇街道岭南大道南海区1,074 2,588,844 桂城街道南海大道顺德区806 2,461,701 大良街道德民路三水区874 622,645 西南街道人民三路139号高明区960 420,044 荷城街道文汇路佛山中心城区《佛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下称《规划》)经国务院批准近日正式实施。
而与上一轮出台的土地总体规划相比,该《规划》提出了中心城区概念,并首次将南海罗村、顺德乐从与禅城区、南海桂城一起纳入到中心城区范围里[26]。
佛山新城(原东平新城),佛山CBD,处于佛山市中南部,以东平河为界,跨禅城、顺德两区。
由同济路、南海大道—北滘环镇西路、佛山一环南线、325国道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88.6平方公里。
佛山新城是佛山未来城市新中心,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智能化国内领先、浓郁岭南风貌、辐射带动力强的佛山市中心城区、广东工业服务示范区、现代岭南文化新城。
1.3交通机场佛山沙堤机场,佛山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道面等级号PCN46/R/A/W/T,115、116、桂31、219、122线公交均可至机场,佛山机场巴士改为城巴客运站搭乘,行程约10-15分钟。
服务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船运佛山境内设有顺德港(客运)、高明港(货运)、三水港(货运)。
截止至2008年,顺德港拥有四艘设备先进,豪华舒适的大型快速客轮,分别为“顺德号”、“顺景号”、“顺风号”和“顺水号”。
每日有12个常规航班往返顺德与香港,航程仅需一小时五十分钟左右,旅途方便快捷。
国家铁路广茂线(由广三线、三茂线合并而成,广三线始建于1902年),设有佛山站、三水站(春运期间停止办理客运服务)。
高铁线路名称设有站点线路长度时速动工日期南广高铁佛山西站、三水南站577.1km 250km/h 2008年11月9日贵广高铁佛山西站、三水南站857.0km 300km/h 2008年10月13日轻轨广佛肇城际线广州南站至肇庆,全长109.7公里,佛山段44.8公里;广珠城际线2011年1月7日全线开通,从广州沥窖至珠海拱北、江门,全长143.0公里,佛山段29.0公里。
对比地铁交通,广佛肇和广珠城际线布点更稀,速度更快。
广佛江珠轻轨广佛江珠城际轻轨项目起于广州车陂站,途经广州、佛山、江门、中山、珠海五个城市,覆盖广州主城区、佛山、鹤山、江门滨江新区及新会,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同城化规划广珠交通走廊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佛珠城际轻轨佛莞深城际轻轨广佛环线广佛环线(佛山西站至广州南站段)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三环八射”中核心一环广佛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连接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东部线网和西部线网。
1.4政治市级领导班子市委会市委会书记李贻伟市委会副书记周天明市委常委张子兴,冯德良,吴卫华,邓伟根,梁维东,魏辉,李子甫,区邦敏市人大主任李贻伟副主任杨建华,徐海祥,黄建丰,刘耀淳,霍伙,卢立湃市政府市长刘悦伦副市长李子甫,许国,麦洁华,王玲,刘炜,宋德平,彭会秘书长林征副秘书长赖紫宁,林灼杰,葛承书,张开机,邓灿荣,骆毓林市政协主席杨晓光副主席黄炳,杨军辉,袁毅桦,谭家驹,杨锡基,陈道明,廖东明,马亮照市纪委纪委书记张子兴纪委副书记曹小华,裴广明,朱娅丽备注:截止2013年,引自佛山市政府网-领导之窗二,佛山市宏观经济情况2.1经济形势概况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口径相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287.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增幅比上月累计上升0.1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总产值6067.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2.7%,增幅比上月累计下降0.2个百分点。
1、小型工业企业生产增速较大。
全市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88.11亿元,增长17.9%,高于全市工业5.2个百分点。
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1.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9个百分点。
2、轻工业生产发展快于重工业。
轻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938.22亿元,增长12.8%;重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3129.48亿元,增长12.6%。
轻重工产值比为48.4∶51.6。
3、工业品销售率和工业出口交货值均有所提高。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0%,比上月累计提高0.2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完成950.01亿元,增长0.2%,比上月累计提高2.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规模为746.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增幅与上月累计持平,比上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
1、农村投资相对城镇投资增势明显。
全市农村投资完成349.61亿元,增长27.4%,对全社会投资增量的贡献率达88.6%;城镇投资完成397.32亿元,增长2.5%,扭转前期负增长态势。
2、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加快。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78.92亿元,增长16.4%,增速比上月累计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5.22亿元,增长6.6%,低于上月累计8.8%的增速,主要是制造业完成投资增速略降所致,本期制造业完成投资251.91亿元,增长11.3%,低于上月累计13.4%的增长速度。
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持续上升。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52.46亿元,增长16.0%,比上月累计增速高4.6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增长平稳,增幅略有下降。
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7.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
1、城乡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城市零售额666.84亿元,增长11.4%,乡村零售额240.72亿元,增长11.0%。
2、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稳步增长。
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为789.39亿元,增长11.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0%,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上升10.1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为89.5%;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8.17亿元,增长8.9%,增幅较上月累计提高0.4个百分点。
3、主要商品零售保持温和上升。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类值统计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等零售保持一定增速,分别增长21.7%、10.1%和10.9%;汽车类商品累计实现零售额116.21亿元,增长11.7%,占全市零售额的12.8%;石油价格波动,实现零售额46.13亿元,增长13.7%。
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1-5月,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7%,增幅比上月累计上升2.9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9.93亿元,增长20.25%,增幅比上月累计小幅下降3.64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保持增加。
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657.59亿元,比年初增长4.6%,增幅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余额5294.26亿元,比年初增长1.6%,增幅比上月提高1.2个百分点;贷款余额6929.71亿元,比年初增长8.4%,增速比上月增加1.4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回落。
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比上月累计涨幅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4.3%,居住类价格上涨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7%,食品类价格上涨2.6%,衣着类价格上涨2.2%,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3%,交通及通信类价格下降0.4%。
2.2宏观经济指标五区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三产结构佛山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比重达63.9%居珠三角第一2.3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佛山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挑战和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工业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庞大的经济规模。
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产业内部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传统优势产品占主导,先进制造技术引领技术结构升级,产业组织结构日趋集中,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产业布局结构呈现非均衡集聚态势,初步建成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主导、区域经济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但我市工业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
基础制造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多数行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新产品产值比重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产业分工合作和区域协作水平有待加强,部分行业受制于要素成本上升和环保压力,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产业造成负面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下滑,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对我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突显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与此同时,我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也面临重大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新一轮世界范围内的产业洗牌和格局重构,国际产业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
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交汇区的佛山正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和省关于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内需、双转移等发展战略,为我市推动工业产业升级,优化产业体系提供良好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