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汽车整车原理及基本构造

1汽车整车原理及基本构造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四、按汽车产品型号分类
ZN ZN □□ 6 5 ○ 45 02 ○○ 2 1 ○ XXY □□□ W1G E2G ◎◎◎
企 业 名 称 代 号
车 辆 类 型 代 号
主 参 数 代 号
产 品 序 号
□-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用大写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专 用 汽 车 分 类 代 号
∑F=Ff(滚动阻力)+Fw(空气阻力)+Fi(上坡阻力) Ff:其数值与汽车的总重力、轮胎的结构和气压以及路面性质有关。 Fw:空气阻力与汽车的形状、汽车的正面投影面积有关,特别是与 汽车——空气的相对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Fi:其数值取决于汽车的总重力和路面的纵向坡度。
• 当驱动力增大到足以克服汽车静止时所受的阻力时,汽车开始起步 行驶。 • 汽车起步后,其行驶情况取决于驱动力与总阻力之间的关系。
当总阻力∑F等于驱动力Ft时,汽车将匀速行驶;
当总阻力∑F小于驱动力Ft时,汽车将加速行驶。 当总阻力∑F超过驱动力Ft时,汽车将减速以至于停车。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滚动阻力: F f wf
车轮负荷
滚动阻力系数
Ff
Ff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滚动阻力系数 f
路面类型
良好的沥青或混凝 土路面 一般的沥青或混凝 土路面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在汽车技术中,把车轮与路面的相互摩擦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凸 起部的相互作用综合在一起,称为附着作用。由附着作用所决定的阻 碍车轮打滑的路面反力的最大值就称为附着力。 •
在积雪和泥泞路面上,因雪和泥的抗剪强度很低,被轮胎花纹切下的雪 或泥又将花纹凹处填满,使得轮台表面和雪、泥之间的摩擦更小,因而附着 系数的数值很小。如果附着重力相同,积雪或泥泞路面的附着力比干硬路面 要小得多,车轮也就更容易打滑。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尽管行驶阻力有时并 不大,但受到附着力限制的驱动力却不能进一步增大到足以克服行驶阻力, 汽车不得不减速以至停车。 • 普通货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往往在驱动轮上绕装防滑链,链条深嵌 入冰雪中能使附着系数和附着力增加。但是,普通货车因只能利用分配到驱 动轮上的那部分汽车总重力作为附着重力,故附着力可能仍不够大。全轮驱 动的越野汽车则可利用汽车的全部重力作为附着重力,并可利用其轮胎上的 特殊花纹获得较大的附着系数,因而能使附着力显著增加。
企 业 自 定 代 号
专用汽车特 有
1988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T 9417《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四、按汽车产品型号分类
代号 1 2 3 4 5 车辆类别 载货汽车 越野汽车 自卸汽车 牵引汽车 专用汽车 表示汽车的总长度(0.1m)数值
(当汽车总长度大于10m时,计算单位为m。)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第六个里程lti-Purpose Vehicle,缩写为MPV, 以它新颖的车厢布局设计引起了车坛的轰动。以前汽车的后排座位是 固定不动,一成不变的。而MPV则是车内每个座椅都可独立调节,可以 做成多种形式的组合。从车厢座椅位置的固定到可调,从固定空间布 置到可变空间布置,标志着汽车使用概念上的变革。受MPV设计概念的 启发,现代汽车上又出现了运动型多用途车,英文全称为Sport & Utility Vehicle,简称SUV,它具有轿车和越野车的特点。
汽车整车原理及基本构造
目录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汽车分类
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汽车的基本构造 汽车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汽车发明人: 卡尔 ·奔驰 世界首辆汽车诞生日: 1886年1月29日 奔驰1号,最高车速为15km/h。现陈 列在德国斯图加特市的 “奔驰博特 馆”。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第三个里程碑: 前轮驱动汽车的创造者雪铁龙
继威廉· 迈巴赫和亨利· 福特之后,安德烈· 雪铁龙于1934年在法国树 起了汽车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1919年这位法国企业家第一个在欧洲实 行汽车的流水线生产。不久,雪铁龙汽车公司就成了欧洲大型而又成功 的厂家之一。前轮驱动、无底盘的车身结构、通过扭杆实现单轮减振以 及液压制动等等,这些都曾有人采用过的,但从未有人把这些集中在一 辆汽车上,并且是成批生产的。受雪铁龙委托的安德烈· 勒费弗尔及其助 手莫里斯· 圣蒂拉创造的这种汽车,其设计方案即使在今天也没有过时。
汽车的动力源:是 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 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其 作用是使供入其中的燃 料燃烧而发出动力,然 后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 动汽车行驶。
第四部分 汽车的基本构造:发动机分类
内燃机和外燃机
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 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 点燃式发动机:汽油机 压燃式发动机:柴油机 汽油机:化油器和电喷 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 水冷式和风冷式发动机
干砂
湿砂 结冰路面 压紧的雪道
0.100~0.300
0.060~0.150 0.015~0.030 0.030~0.050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空气阻力: F w
C D Au 21 . 15
2 a
A :迎风面积,即汽车行驶方向的投影面积 ua :相对速度,在无风时即汽车的行驶速度 CD : 空气阻力系数
车 辆 类 别 代 号
中间两位数字 表示各类汽车的主要特征参数
表示汽车的总质量(t) 数值
6
7 8 9

轿 挂

车 车
表示发动机的工作容积(0.1L)数值 表示汽车的总质量(t) 数值
①专用汽车在本标准中指专用货车和特种作业汽车 ②当汽车总质量大于100t时,允许用3位数字。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五、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
Fw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空气阻力系数CD
形状
立方体 薄板 球 直方体 厢式货车
CD 值
约2.8 2.0 1.2 1.1 0.8
形状
方框货箱车
CD 值
0.7 0.6 0.4 0.25
带空气导流板 厢式货车
轿车 运动车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坡道阻力: Fi Gi
G:作用于汽车上的重力
滚动阻力系数
0.010~0.018 0.018~0.020
路面类型
雨后的压紧土路 泥泞土路(雨季或解冻期)
滚动阻力系数
0.050~0.150 0.100~0.250
碎石路面
良好的卵石路面 坑洼的卵石路面 干燥的压紧土路
0.020~0.025
0.025~0.030 0.035~0.050 0.025~0.035
公路用车 非公路用车 – 本身参数超出法规限制不适于公路行驶 – 矿山、机场和工地内的专用汽车。 – 越野汽车
六、按行驶机构的特征分类
轮式汽车 其他型式的车辆:履带式车辆、雪橇式车辆、气垫式车辆、 步行式车辆……等等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欲使汽车行驶,必须对汽车施加一个驱动力(Ft)以克服各种阻力(∑F )。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汽车发展历史
第一个里程碑: “梅塞德斯”开创了汽车时代
19世纪末,法国的帕纳尔-勒瓦索公司将发动机装在车前部,通过 离合器、变速装置和齿轮传动装置把驱动力传到后轮,这种方案后来被 称为“帕纳尔系统”。人们常常称这种方案为常规方案,目前还有一些 汽车生产制造厂采用这种方案,其中大多数是生产大型汽车的厂家,如 载货汽车。“帕纳尔系统”的地位是1901年由当时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 真正确立起来的,它被安装在威廉· 迈巴赫设计的一辆汽车上,这种汽 车成为全世界汽车制造的样板。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国外汽车工业概况
主要汽车生产国家
日、美、德、法、俄、意、加、英
汽车工业特点:垄断
发展中国家 西班牙、巴西、韩国 汽车工业特点:CKD(全散装件进口生产 ) SKD(半散装件进口生产 )
第一部分 汽车总论 我国汽车工业概况
初期(1949年至1980):
1949年开始发展汽车工业; 1953年一汽兴建,1956年出车。 发展期(1980至2000年) 1985年,“七五”计划提出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大三 小 基地的建设。 蓬勃期(21世纪) 加入WTO,国外大汽车厂商关注中国汽车市场。 中国在 2006年的汽车产量为719万辆,这使得中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大汽车生产国。
G Fi
Fi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驱动力: F t
r :车轮半径
Tt r
行驶方向
Tt :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 Tt
Ft
F0
第三部分 汽车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
驱动力的最大值固然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和传动系的传动比, 但实际发出的驱动力还受到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性能的限制。
• 当汽车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行驶时,附着性能的好坏决定于轮胎与路 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由物理学可知,在一定正压力作用下,两物体之间的静 摩擦力有一最大值,当推动力超过此值时,两物体便会相对滑动。对汽车行 驶而言,当驱动圆周力大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即出现驱动车 轮的滑转。因此在较平整的干硬路面上汽车所能获得的最大驱动力不可能超 过轮胎与路面的最大静摩擦力。 • 当汽车行驶在松软路面上时,除了上述车轮与路面的摩擦阻碍车轮打滑 外,还有嵌入轮胎花纹凹处的路面凸起部所起的抗滑作用。车轮打滑现象只 有在克服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以及路面凸起部在轮胎施加的剪力作用下断裂 时才会发生。
第四部分 汽车的基本构造:发动机的排列型式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 燃料不同分:柴油车、汽油车、其它燃料汽车 活塞运动方式分:往复活塞式、旋转活塞式 电动汽车 其动力装置为直流电动机、碱性蓄电池、太阳能电 池……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燃气轮机汽车
第二部分 汽车分类 三、按国家标准分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