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第1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液体金属的结构
一、液态与固态、气体的结构比较及衍射特征 液态与固态、 二、由物质熔化过程认识液态金属的结构 三、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 四、液态金属结构的理论模型
自学
五、对液态金属结构的再认识及研究新进展
一、液态与固态、气体结构比较及衍射特征 液态与固态、
晶体——原子在晶格节点上表现出平移、对称性特征, 晶体——原子在晶格节点上表现出平移、对称性特征,同时 ——原子在晶格节点上表现出平移 以某种模式在平衡位置作热振动(远程有序) 以某种模式在平衡位置作热振动(远程有序)
g(r)
g (r)
2 1 ao
气 气体 体
a) )
r
a0-气体中粒子的平均自由程 气体中粒子的平均自由程
偶分布函数g 偶分布函数 (r) 的物理意 义:距某一参
考粒子r处找到 考粒子 处找到 另一个粒子的几 换言之, 率,换言之,表 示离开参考原子 (处于坐标原子 处于坐标原子r 处于坐标原子 = 0)距离为 的位 距离为r的位 距离为 置的数密度ρ 置的数密度 (r) 对于平均数密度 ρ 0(=N/V)的 ) 相对偏差
三、实际金属的液态结构
理想纯金属液态结构 能量起伏和结构起伏
实际纯金属液态结构 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溶 存在大量多种分布不均匀、存在方式( 质或化合物) 质或化合物)不同的杂质原子
金属(二元合金) 存在第二组元时,表现为能量起伏、 金属(二元合金)液态结构 存在第二组元时,表现为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和浓度起伏 实际金属(多元合金) 相当复杂, 实际金属(多元合金)液态结构 相当复杂,存在着大量时聚时 此起彼伏的原子团簇、空穴等,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 散,此起彼伏的原子团簇、空穴等,同时也含有各种固态、气态 杂质或化合物, 杂质或化合物,表现为三种起伏特征交替
虚线:计算值;实线: 虚线:计算值;实线:不同研究者实验结果
液体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a) a)液态镍 ;b)液态钴 图 液体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a)液态镍 ;b)液态钴
r0
rm
N1 表示参考原子周围最近邻 (第一壳层 原子数(如图) 第一壳层)原子数 第一壳层 原子数(如图) r1 表示参考原子与其周围第 一配位层各原子的平均原子 间距, 间距,也表示某液体的平均 原子间距
图 液体配位数N1的求法
液体平均原子间距r 液体平均原子间距r1和N1被认为是液体最重要的
2
上式表示在 r 和 r+dr 之间的球壳中原子数 的多少。 的多少。图中带点的 红色曲线为稍高于熔 点时(白色) 点时(白色)各种液 态碱金属的径向分布 函数变化
配位数N RDF第一峰之 配位数N1—RDF第一峰之 下的积分面积
N 1 = ∫ 4πρ 0 g (r )r 2 dr
4、综合模型 在液态金属中由于热运动的存在,不同的部位有 、 在液态金属中由于热运动的存在, 着不同的运动方式, 着不同的运动方式,因此处于不同部位的原子受到力的方式大小 也不相同,产生的缺陷也就不单一了, 也不相同,产生的缺陷也就不单一了,这样也就形成了多种缺陷 模型的综合现象
五、对液态金属结构的再认识及研究新进展 了解) (了解)
3、位错模型 液态金属可看成是一种被位错芯严重破坏的点阵 、 结构。在特定温度以上的低温条件下,不含位错(或低密度位错) 结构。在特定温度以上的低温条件下,不含位错(或低密度位错) 的固体点阵结构由于高密度位错的突然出现而变成液体。 的固体点阵结构由于高密度位错的突然出现而变成液体。高位错 密度的引入,使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不再具有长程有序性, 密度的引入,使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不再具有长程有序性,同时 使液态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流动性, 粘滞系数、 使液态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具有流动性,对粘滞系数、原子扩散 系数和晶体的生长等也能进行较好的解释
mPa·S。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 mPa·S。工业上动力粘度单位用泊来表示,即1克/厘米·秒=1泊 厘米· =1泊
4、粘度的影响因素 1)通常液体粘度表达式
式中: 式中:
η=
2k B T
δ3
U τ 0 exp k T B
KB ——Bolzmann 常数; 常数; U ——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或原子扩散势垒); 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无外力作用时原子之间的结合能 或原子扩散势垒) T —— 热力学温度常数 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 τ0 ——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对液态金属约为 -13 秒) 原子在平衡位置的振动周期 对液态金属约为10 δ —— 液体各原子层之间的间距
dv x τ=η dy
dy η=τ dv x
τ
O
δ
v2
v3
x
v1
v4
... v5
y
2、粘度的物理意义:表示作用于液体表面的外加切应力大 粘度的物理意义:
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 小与垂直于该平面方向上的速度梯度的比例系数。是液体内摩 擦阻力大小的表征
3、粘度的量纲及单位:量纲为M·L-1·T-1;常用单位Pa·S 或 粘度的量纲及单位:量纲为M·L T 常用单位Pa·S
2)液体粘度的影响因素
(1)粘度 随原子间结合能 按指数关系增加:这可以理解 )粘度η 随原子间结合能U 按指数关系增加: 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 为,液体的原子之间结合力越大,则内摩擦阻力越大,粘度也 就越高 U 2k B T η = 3 τ 0 exp k T δ B 2)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 增大而降低, (2)粘度随原子间距δ增大而降低,与 δ 3 成反比 (3)η 与温度 的关系:受两方面(正比的线性关系和负的指 ) 与温度T 的关系:受两方面( 数关系)共同制约,但总的趋势随温度T 而下降(见下图) 数关系)共同制约,但总的趋势随温度 而下降(见下图) 实际金属液的原子间距δ也非定值,温度升高, 实际金属液的原子间距 也非定值,温度升高,原子热振动加 也非定值 原子间距随之而增大,因此η 剧,原子间距随之而增大,因此 会随之下降
g(r) 2 1 0
液体
液 体
g (r)
r1 g(r) 2 1 0
r b) 非 晶 固 体
b) )
非晶固体 c) )
r1-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液体的平均原子间距
g (r)
r1
c)
r
g (r)
g(r)
晶态固体 晶 态 固
体 r1 d) r
d) )
图 气体、液体、非晶及晶态固体的结构特点及衍射特征 气体、液体、
第一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液体概念的引入
一、液体类型(按液体结构和内部作用力分) 液体类型(按液体结构和内部作用力分)
原子液体; 原子液体; 分子液体; 分子液体; 离子液体
二、液体的性质和特征
最显著特性: 最显著特性:流动性 结构特征: 远程无序” 近程有序” 结构特征:“远程无序”而“近程有序”
(二)液态金属结构的晶体缺陷模型
液态金属有很多微小晶体和面缺陷组成。 1、微晶模型 液态金属有很多微小晶体和面缺陷组成。在微 晶体中,金属原子或离子组成完整的晶体点阵, 晶体中,金属原子或离子组成完整的晶体点阵,这些微晶体之间 以界面相连接 微晶的存在能很好地解释液态金属中的短程有序性,因而该模型 微晶的存在能很好地解释液态金属中的短程有序性, 能很好地描述近液相线(低温)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但是, 能很好地描述近液相线(低温)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但是,该 模型对高温液态金属的微观结构无法进行解释 2、空穴模型 晶体熔化时,在晶体网格中形成大量的孔穴,从 、 晶体熔化时,在晶体网格中形成大量的孔穴, 而使液态金属微观结构失去了长程有序性。 而使液态金属微观结构失去了长程有序性。大量孔穴的存在使液 态金属易于发生切变,从而具有流动性。 态金属易于发生切变,从而具有流动性。随着液态金属温度的提 空位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高,空位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表现为液态金属的粘度减小
金属熔化潜热比气化潜热小得多(见表1 ),大约为 大约为1/15 金属熔化潜热比气化潜热小得多(见表1-2),大约为1/15 至 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 1/30。表明熔化时,其内部原子结合键只有部分被破坏,液体 金属内原子的局部分布仍有一定规律。在液-气临界点T 金属内原子的局部分布仍有一定规律。在液-气临界点Tc的附 近,液体结构更接近于气体
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 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 能量起伏 指液态金属中处于热运动的原子能量有高有低,同一 原子的能量也会随时间而不停变化, 原子的能量也会随时间而不停变化,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
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 游动” 大量不停“ 结构起伏 指液态金属中大量不停“游动”着的原子团簇不断分 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 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 化组合,由于“能量起伏”,一部分金属原子(离子)从某个团 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 簇中分化出去,同时又会有另一些原子组合到该团簇中,这样此 起彼伏,不断发生着的涨落过程,似乎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 起彼伏,不断发生着的涨落过程,似乎团簇本身在“游动”一样, 团簇的尺寸及内部原子数量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着改变的现象
第三节 液体合金的性质
一、液态合金的粘度
二、液态合金的表面张力
一、 液态合金的粘度
(一)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 1、粘度:又称粘度系数。液体在流动时,在其分子间产生 粘度:又称粘度系数。液体在流动时,
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性。粘性的大小用粘度来表 内摩擦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性。 是用来表征与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 示。是用来表征与液体性质相关的阻力因子。根据牛顿提 出的数学关系式来定义: 出的数学关系式来定义: z
二、由物质熔化过程认识液态金属结构
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和焓变一般均不很大( 物质熔化时——体积变化、熵变和焓变一般均不很大(见书 体积变化 中表1 )。金属熔化时体积变化 多增大) 3%~5%。 金属熔化时体积变化( 中表1-1)。金属熔化时体积变化(多增大)为3%~5%。表明 液体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 液体原子间距接近于固体,在熔点附近系统混乱度只是稍大 于固体而远小于气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