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展及经验总结
一、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及时部署和督查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一是xx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审议《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予以印发。
提出了将我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海绵城市的工作目标,梳理出了近期共计57项具体工作任务,逐项分解至各部门,落实责任并明确了完成时间节点,在全市形成了多部门协同推进海绵城市的工作机制。
目前,2017年第二批共计50项工作任务也已经制定印发。
二是成立了xx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xx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张虎常务副市长多次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事宜。
各区(新区)及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区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完成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机构、工作目标、任务分工等。
三是搭建市、区海绵协调平台,并建立市、区海绵办联动工作机制。
市海绵办通过海绵城市联络员微信群、现场办公等形式,与各区形成合力。
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市、区海绵办还尝试合署办公模式,定期联合召开工作例会,共同协调解决试点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二、积极推进海绵城市规划、政策和标准制订,形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机制
一是《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的《xx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要点和审查细则》也已经印发实施;各区海绵详细规划相继印发。
二是海绵城市政策制定工作有序开展。
已经发布了《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项;即将发布《xx市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正在编制《xx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xx 市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与推广方案》、《xx市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方案》以及《xx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估考核办法》4项。
三是全面开展技术标准体系制订,并将海绵要求纳入现行建设项目管控流程。
已印发了《xx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xx 市住房和建设局关于推进xx市建设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工作实施方案》、《xx市建设海绵型道路工作实施方案》、《xx市园林绿化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xx市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指引》、《xx市海绵城市建设水务实施规划与指引》等技术文件;正在开展《xx市房屋建筑工程海绵设施施工图设计要求和审查要点》、《xx 市海绵城市设计标准图集》、《xx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等3项标准规范的编制。
三、强力推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建设,光明新区凤凰城海绵城市建设进展顺利
一是成立了光明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担任组长,下设独立运作办公室统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建立了海绵城市试点推进机制,每周召开新区管委会分管副主任主持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例会,协调建设实施工作中存在问题,每月召开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由管委会主任主持,研究重点问题。
二是印发《光明新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工作方案》,明确了光明新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确定了7大类工作任务合计124项;并对建设任务按部门进行分解。
三是组织完成了《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详细规划》的编制,按汇水分区制定了系统实施方案,梳理完善了项目库。
四是大力推进项目的建设实施。
试点区域备案的55个建设项目中,已完工3项,基本完工4项,正在施工22项,开展前期工作26项,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投资8.0亿元,占3年计划总投资(40.92亿元)比例19.5%。
已建成了以光明新区群众体育中心、光明集团保障房、新城公园、三十八号路、公园路、鹅颈水综合整治工程样板段为代表,涵盖多个类型,初步形成面积约1.9平方公里的海绵达标片区,连片效应正在体现。
五是创新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一是积极运用PPP模式。
光明新区以光明水质净化厂及其服务范围内污水管网作为“厂网一体化”PPP
项目,突破传统污水处理厂网分离的建设运营模式,提高了污水处理的系统性和合理性,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管理和合同监管的效率。
项目包批复总投资约15.82亿元,目前已经选定社会资本,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二是采取片区打包运作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按照国家三部委部海绵城市试点PPP模式的要求,光明新区将结合试点区域建设项目的分布特点,以光明绿环项目及以绿环串联结合的市政道路、公共建筑整体打包,以片区打包采取PPP模式的运作方式,并建立明晰的按效付费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形成有利于实现整体目标的运作模式。
六是规范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光明新区在咨询财政部及相关部门的基础上,编制了海绵城市专项补助资金年度使用计划,并按计划支出。
四、全力推进全市其他重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形成连片效应
根据全市《实施方案》要求,我市将在2020年全面建设坝光地区、大空港新城、xx湾超级总部基地等23个海绵城市重点区域,涉及面积250.3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99.6平方公里,占我市建成区面积的20%以上。
截至目前,各区已开展了相关实施方案的编制、规划的制订、各具体项目的落地实施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新建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务项目以及城市更新改造、
综合整治等建设项目的管控,必须严格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将光明样板工程经验推广至全市,目前xx市2017年海绵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库已入库管理项目500多项,预期2017年新增海绵达标面积34km2以上。
五、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成效
总结我市前一阶段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全面推进,凸显连片。
海绵城市建设不局限于国家试点区域,复制推广国家试点经验。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全市24个重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总面积近240平方公里,力争凸显海绵城市建设的连片性和系统性。
(二)架构清晰,分工明确。
成立市、区两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相应设立市、区海绵办。
市政府印发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严扣各项任务时间节点。
(三)规划管控,标准配套。
建立规划管控机制,已将海绵城市约束性指标和要点纳入规划“两证一书”,从源头上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落地。
深入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抓紧各项地方标准、规范的修订和编制工作,以指导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四)开放创新,引智借力。
发起成立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广邀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xx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第一批已与8家、第二批已与5家科研院所和单位签约。
市海绵办还与非政府组织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为xx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创新的政策建议。
同时定期举办各类海绵城市高端论坛等活动,加强海绵城市技术、经验交流。
(五)强化监督,定期检查。
强化考核监督,定期督查督办,开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大检查,检查结果全市通报。
表彰海绵城市优秀示范项目,曝光反面典型。
已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纳入2017年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六)广泛发动,宣传培训。
积极调动多元主体,尤其是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在刚结束的两会工作上联合马化腾委员提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提案。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海绵城市知识,联合NGO组织开展下一代海绵教育;制订定期培训计划,目前已培训园林、给排水、施工、规划专业人员2000人次,让海绵城市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