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大纲一、城市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1.自然地理:重点分析下垫面等。

2.社会经济
(二)降水、径流及洪涝特点
1.降雨特点:包括年降雨量、短历时降雨规律等。

2.径流特征
3.洪涝特征
(三)水资源状况
1.水资源总量
2.水资源开发现状
(四)水环境质量状况
1.现状水体环境
2.水源地分布
(五)现状工程体系及设施情况
1.供水设施
2.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
3.排水防涝设施
4.水利设施
5.雨水调蓄设施
二、上版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概述
(一)总体规划概述
(二)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1.供水专项规划
2.节水专项规划
3.污水专项规划
4.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5.防洪专项规划
6.水系专项规划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三、问题及需求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水安全方面:包括暴雨内涝、供水安全保障等。

2.水资源方面:包括水资源量与用水矛盾等。

3.环境方面:城市水系污染问题、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污水再
生利用等。

4.城市防洪与水源涵养方面:水源水质和水量情况,城市周边
区域河湖水系、水库等。

(二)需求分析
1.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2.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存在问题的优势(经济、技术、管理
等方面)
3.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相关政策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其他标准参考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指南》要求)
2.暴雨内涝防治标准(按国家标准要求)
3.城市防洪标准(按国家标准要求)
五、总体思路和规划技术路线
(一)总体思路
(二)规划技术路线
六、市域层面
(一)开发边界管控:保护山水田林湖格局,强化城市开发边界管控。

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

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逐步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把保护基本农田放在优先地位,保证生态用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推动城市集约发展。

(二)水生态:梳理水系湿地,严格划定蓝线绿线,保护水生态。

将现状河流、湖库、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
感区纳入城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禁建区、限建区)范围,并通过蓝线、生态红线等强制性措施加以落实。

(三)水安全:防洪排涝体系构建,开展内涝点和内涝风险防治。

(四)水环境:改造城市河道岸线,治理水体污染,修复水环境。

(五)水资源:雨污水资源化利用
七、城市层面
(一)空间管制
四区划定、建设用地增长边界
(二)建设用地规模:
1.水资源承载力校核
2.生态承载力校核
(三)建设用地布局
(四)海绵城市功能分区
规划分区结合排水系统及其受纳水体的特征进行
(五)分区目标
各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应与用地布局、受纳水体环境目标和环境容量、排水服务水平等相适应,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要求。

1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
2.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3.峰值流量控制目标
4.内涝防治目标
5.雨水资源化利用目标
(六)分区控制指标
1.建成区内
(1)“渗、滞、蓄”:
综合径流系数:
透水铺装率:
下沉式绿地率:
单位面积雨水调蓄池容积:
绿色屋顶绿化面积比例:。

(2)“净”:
城区地表水体水质标准:
城市污水收集率: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标准:
(3)“用”: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雨水收集利用量:
污水再生利用率
替代城市供水比例:
(4)“排”:
城市排水防涝标准:
河湖水系防洪标准:
雨水管渠排放标准:
2.建成区外
(1)防洪标准:
城市外部河湖水系防洪标准:
洪水位与雨水排放口衔接关系:
(2)水源涵养:
水源保护区保护比例:
城市水源的供水保障率:
城市水源的水质达标率:
(七)海绵城市重大设施的空间布局和规模
1.水环境及其他自然环境生态恢复和修复
2.水源工程设施
3.防洪工程设施
(八)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八、建设工程层面
(一)工程项目布局策略
(二)工程措施选择
(三)系统分析及方案比选
1.系统分析
2.方案比选
(四)主要工程
1.建成区内主要工程
2.建成区外主要工程
(五)建设时序和投资安排
九、规划可行性与效益分析
(一)规划可行性分析
1.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关系
2.城市排水防涝、防洪能力和风险分析与评估
3.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建设标准
4.技术可行性分析
(二)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2.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十、近期建设规划
十一、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资金保障
(三)管理及制度保障
十二、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
一、规划编制
1.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2.在城市控规编制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3.在相关专项规划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二、规划管理
1.在地块开发出让条件中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控制要求
2.在“一书两证”发放中审查落实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三、建设管理
1.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施工图审查纳入施工许可发放条件中
2.强化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施工监理
3.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纳入竣工验收时重点验收内容
四、维护管理
1.可持续的项目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