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戏剧的概念及历史PPT课件

中国戏剧的概念及历史PPT课件

科诨、念白
34
戏剧内容的内向倾向——建筑功用 美学表现的虚拟倾向——建筑风格 戏剧结构的脚色体制——建筑结构
戏剧表现手段——建筑材料(砖 、 石、泥、瓦)
35
二、中国古典戏剧的历史
南戏、传奇 《琵琶记》《牡丹亭》 元曲杂剧 花部戏剧(地方戏、京剧)
36
一、中国戏剧的初始阶段(1190年)——南戏 二、中国戏剧的成熟与雅化(1563年)——传奇 三、中国戏剧的特殊类别(1250年)——元曲杂剧
“八仙子弟”: 生、旦、净、末、丑、外、贴旦、 副净
“江湖十二脚色”:副末、老生、正生、老外、 大面(净)、二面(副净)、三面(丑)、老旦、 正旦、小旦、贴旦、杂
9
脚色制的产生机理: 有限的演员与无限的众生相之间的矛盾
脚色制的实质: 类型化:
男女、老幼 尊卑、主从 正反、庄谐 与一般类型化戏剧不同在何处?
西洋戏剧:相对纯粹的“叙事艺术”,借人物 “行动”(线)表现人物性格。
5
二、美学表现原则(虚拟倾向)
人物思想、情感表现(特别是浓烈情感)及
时空环境、穿扮表现多用“写意”(夸张、 虚假、集中)”,但并不排斥“写实”
(自然) 。 “写实”之表现:人物穿扮、语言、思想情
感表现、道具(砌末)等。 能实则实,不能实则虚,一切视实际需要或
37
四、“杂剧”与“传奇”的杂糅(1563年)——南 杂剧
五、清中叶戏剧的新现象(1763年)——花部 戏的崛起
六、晚清戏剧的变化(1895年)——京戏与名 角制
七、近代以来中国戏剧的生存现状(1898年)
38
高明《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 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关汉卿《单刀会》、《窦娥冤》 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中国古典戏剧的特质及历史 中国戏曲的历史与特质
一、中国古典戏剧的界定 二、中国古典戏剧的历史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中国大百科全书》(1983) “戏曲卷”317个“剧种”
一、“大戏”,如“昆剧”、 “京剧”、“川剧”、 “ 河南梆子”、“梨园戏”等;
7
三、中国古典戏剧的结构原则:脚色制
戏剧 —— 扮 演 (演员)扮(人物)演(故事)
西方戏剧: 演员——人物
中国戏剧: 演员——脚色——人物 “生/旦(扮某某)上”
8
生、旦、净、末、丑各门脚色,作为一种“类型” 或“个别”,是相对独立的,但又彼此依存、相 反相成,共成“一”个整体,故脚色制的这个 “一”略似于五行、八卦 。
四、脚色制决定了中国戏剧的班社结 构。
28
明汤显祖(1550-1616)《牡丹亭》传 奇(1598)共涉及杜丽娘、柳梦梅等 四十多位戏剧人物 ,全剧55出,共使 用了生、旦、外、老旦、贴、末、净、 丑等八门脚色。
29
30
31
南戏、传奇一般都长达三、四十出,出与出 的衔接一般用对比原则,讲究悲欢交错、 庄谐调剂、冷热映衬、文武相间等排场技 巧。这些排场技巧,说到底也就是必须考 虑生、旦、净、末、丑等各色的调剂搭配。 所以从整体看,中国戏剧多不免支曼冗长 之嫌,但就“出”与“出”的衔接而言多 较为紧凑、有趣。
能力而定。“实”与“虚”之间并无严格 界限。
6
儒家“中庸”思想:“过犹不及”“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无可无不可”、“男女授受 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中国写意画:“形神兼备” 中国书法:“楷书”为“行书”之根基 古典戏剧多大处用“虚”,细处用“实”(忧虑 等情感,以及易于操作或获得的道具、下层人 的穿扮等)。由于戏剧在历史发展中,程式性 表演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不断积累、丰富和完善, 这现象上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即中国 戏剧是以“写意”为其根本艺术原则。
32
福建泉州梨园戏,旧称“七子班”或“七脚 班”,即因一班多有七人,分工生、旦、 净、公、婆、丑、末七色。明清士夫缙绅 豢养的家班多为十一、二人,以凑成“十 二脚色”之数。
33
四、中国戏剧的的表现手段与技巧
四功五法 唱、念、做、打(“歌舞说”、“高
度综合性”) 手、眼、身、法、步 歌唱、舞蹈、身段(“程式说”)、

一般拌老年男子,与末相比,一般社会 地位较高。
22
23
副净
昆剧之外的剧种没有副丑这个 家门,花脸就只分大净、小丑 两门。昆剧中大净称大花脸, 小丑称小花脸,而另有一个家 门就是付丑,俗称二花面。因 其性格特征阴阳诡谲、奸诈刁 钻、皮笑肉不笑,所以也称 “冷二面 ” 。
多扮演奸臣、刁吏、恶讼师、 沾光帮闲、白目秀才之类人物, 和小丑相比,其扮演的人物社 会地位一般都较高,是口中念 佛、内心恶毒的角色。
10

巾生,未做官 的书生,头戴 方巾、必正巾, 故为巾生。
11
12
13
旦、贴旦
14
15
16
老旦
老旦 扮演老年女性。
在旦行中,老 旦是规定专门 单独分出,而 同其他诸门都 不相通的一个 细家门。
17
净、末
净,俗称大花面,有脸谱。一般扮反 面的、大奸大恶之人。
18
19
20
21
39
Q&A
人人思考,大声说出
40
结束语 CONCLUSION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 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意见,也请写在上边,来自于您的声音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帮助, 大家在填写评估表的同时,也预祝各位步步高升,真心期待着再次相 会!
二、“二小戏”、“三小戏”,如各地的采茶戏、 花灯戏、二人转等;
三、“仪式性戏剧”,如傩、对戏、神戏、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戏等
3
中国戏剧的艺术理念与构成
一、中国戏剧的所表现(内容) 二、中国戏剧的艺术表现原则 三、中国戏剧的结构原则 四、中国戏剧的艺术表现手段
4
一、中国古典戏剧的所表现(内向倾向)
1、戏剧人物的思想情感(点) 2、戏剧故事内容(情节线) 3、取悦观者耳目的各种歌舞表演、滑稽 表演、技艺性表演、声色表演(“戏”)
24

小丑俗称小花面,所扮演的大都是 较低层的人物。
小丑和副净的区别: 副丑用静工,小丑多滑稽;
25
26
脚色制下的类型化人物: 单纯、静态
27
脚色制的结构性意义
一、脚色制直接决定了舞台表演的规 范性。
二、脚色制是演员扮饰和道具(传统 上称“砌末”)使用的根本依据。
三、脚色制决定了中国戏剧排场结构 的基本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