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ppt课件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ppt课件

关。
6.焦虑/抑郁:与偏瘫,失语或缺乏社会支 持有关
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8.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深 静脉血栓形成,肢体挛缩,颅内压增高等。
护理目标
1.近期目标:顺利度过危险期,增加营养及 脑供血,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肢体功 能恢复。
2.远期目标:全面康复不留后遗症
·颈内动脉系统支配大脑皮层,损害可出现:意识障碍, 失语,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偏盲,失用,失认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支配 脑干和小脑,损害可 出现:眩晕,复视, 半身感觉障碍, 交叉性瘫痪和交叉性 感觉障碍,共济失调; 吞咽和构音障碍。
2.辅助检查:
1)血液化验
2)电图
3)头颅CT:排除脑出血(对脑干及小脑显示不清晰)
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
.
主要内容
1.掌握缺血性脑卒中 的分类 2.掌握脑血栓形成与 脑栓塞的区别 3.熟悉脑梗死的护理 4.熟悉腔梗及分水岭 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 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组织发生 不可逆性损伤,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 坏死。
分为:脑血栓形成(55%),脑栓塞 (15%),腔隙性脑梗塞(20%),分水 岭梗死(10%)。
防压疮,DVT,癫痫,卒中后抑郁或焦虑障碍)
3.改善脑循环 1)超早期溶栓治疗:常用药物?禁忌症?并发症? 2)抗凝治疗:常用药物?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4.神经保护剂 1)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或盐酸氟桂利嗪
2)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 化氢酶,VE,VC
3)脑细胞活剂:脑活素,胞磷胆碱 5.外科治疗 6.康复治疗 7.预防性治疗
脑栓塞
脑栓塞又称为栓塞性脑梗死。指各种栓子 (血液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 流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的颈部动脉,使血 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应区脑组织缺 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根据栓子来源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心源性,最常见,占60%-75% 2.非血源性 3.来源不明性
3)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早期以中性粒细 胞为主,晚期以淋巴细胞为主提示感染性 脑栓塞。
3.其他:心电图应作为常规检查,超声心动 图检查可发现心源性栓子,颈动脉超声检 查可发现颈动脉源性脑栓塞。
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似,应积极进行脱水 降颅内压治疗
1.抗凝治疗(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等),治疗中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4)头颅MRI:能清楚显示脑干及颅后窝病变。
5)血管影像:DSA,CTA,MRA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7)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 描(PET)
治疗原则:超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 防治并发症,整体化治疗。
1.入住卒中单元 2.对症治疗: 1)调控血压:如何调? 2)调控血糖:控制在什 么范围? 3)控制脑水肿:有哪些 药物? 4)对症处理(心律失常,气道功能障碍,发热,
具体目标
1.合理用药,改善脑组织灌注 2.患者痰液能够排除,呼吸道通畅 3.患者或家属能采取有效的防止误吸的方法,
未发生窒息 4.患者能够进食或能够以来胃管/造瘘管提
供所需营养。 5.患者能够掌握躯体移动的方法,在帮助下
卒中。
4)多数患者神志清楚,伴有局限性抽搐 5)有栓子来源的原发疾病 6)容易出现出血性梗死。
辅助检查 1.CT及MRI:可显示缺血或出血性梗死的改变,
如合并出血性梗死高度支持脑梗塞 2.脑脊液检查 1)脑脊液压力增高提示大面积脑梗死 2)脑脊液呈血性或镜下红细胞提示出血性梗死
分水岭梗死
分水岭梗死:指两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 带部位的缺血性损害。发生在脑的浅表位 置,主要在皮质。
病因:多为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颈内动 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同时伴全身低血压时常 典型发作,也可源于心源性或动脉源性的 栓塞。
临床表现:呈卒中样发病,症状较轻,恢 复较快,根据CT科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 型和皮质下型。
治疗:大致同血栓性脑梗死,注意病因治 疗,如纠正低血压,治疗休克和补充血容 量,对心脏疾病及颈内动脉病变进行治疗。
主要护理问题
1.脑组织灌注异常:与脑水肿有关。 2.清理呼吸道低效/无效:与痰液粘稠,排
痰无力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
有关。 4.吞咽困难: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5.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
2)多在白天突然急性起病,近20%表现为 TIA样起病。
3)临床表现多样,有20种以上临床综合征, 特点是症状较轻,体征单一且预后良好, 无头痛,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等。
治疗:主要为预防复发。
1)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各种类型的脑动脉硬 化是预防腔梗的关键。
2)抗血小板,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大脑循 环等。
2.治疗原发病。
腔隙性梗死
腔隙性梗死: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发 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及脑干的直径在1520mm以下的新鲜或陈旧的缺血性微梗死。 因为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和液化,由吞噬 细胞移走形成腔隙。
基底核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
1)本病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多 伴有高血压病史
脑血栓形成
脑梗死中最常见 类型。
最常见病因为 动脉粥样硬化。 发病后4-5日为 脑水肿高峰。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常于安静 或睡眠中发病, 1/4-1/3患者病前已有 一次或有多次TIA发作。 根据梗死部位不同分为: 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 脑梗死和椎-基底动脉系 统(后循环)脑梗死
脑栓塞的病理改变和脑血栓形成基本相同, 其区别是栓塞性脑梗死可为多灶性,且脑 栓塞引起出血性梗死更多见,约为30%以 上。此外,栓塞性脑梗死导致的缺血性损 伤比非栓塞性脑梗死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 2)多在活动中急骤发病 3)数秒至数分钟内发展至高峰,是发病最急的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