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造皮革的比较及PU合成革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重点

人造皮革的比较及PU合成革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重点

序号:192 学号:2013211963 姓名:陈茜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3-2班翡翠湖校区人造皮革的比较及PU合成革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摘要 :阐述了汽车内饰革由传统的聚氯乙烯 ( PVC) 人造革逐渐向高性能聚氨酯( PU ) 合成革发展的趋势, , 同时就 PU 合成革与 PVC 人造革在性能与结构上做出了比较,并对PU合成革今后汽车内饰用革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同时提出了汽车内饰革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

关键词 : 汽车内饰; PU合成革; PVC人造革;比较;应用;现状 ; 前景Application of PU Synthetic Leather in Automobile Interior TrimYaoHeping GuanJunbo(Anhui Anli Artificial Leather Co.Ltd,Hefei 230601)Abstract: The de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mobile in teriort trim from traditional PVC Leather to high performance PU synthetic leather was expatiated .It has also analyzed different production technique,production metho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automobile in teriort trim lether.The objective of recycled development economics of automobile in teriort trim synthetic lether was referedKey words: automobile in teriort trim; PU synthetic leather; application1 前言由于人口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真皮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特别是真皮的加工过程中造成了环境的极大污染,有限的天然资源日益短缺,因此合成皮革应运而生。

人造皮革作为天然皮革的替代品,不仅能够克服真皮利用率低、耐磨性差、撕裂强度低、质地不匀和难以裁剪等缺点,而且解决了真皮资源日趋紧张及其在加工过程中对环[1]境造成极大污染的问题。

人造皮革因具有手感柔软,纹路清晰、自然,成品色牢度好,易清洗,阻燃性和散热性好,易于机械打孔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汽车内饰领域。

随着中国汽车产量的不断提高,汽车用革量也在大幅提高。

2人造皮革发展过程人造皮革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PVC 高分子材料涂敷的人造革 ,在天然革的替代上实现了工业化的实际应用,这是人造皮革的第一代产品; 到了20 世纪60 年代,随着聚氨酯工业和非织造布技术在人工革上的应用 ,诞生了第二代合成革; 超细纤维 PU 合成革的出现是第三代人造皮革。

3人造皮革的原材料性能比较人造皮革按照涂覆层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PVC人造皮革和PU 人造皮革,PU 人造皮革包含一般PU 革和超细纤维革。

3. 1 PVC 人造皮革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PVC 人造皮革实现了替代天然皮革的工业化实际应用目标,这是第1代人造皮革产品。

这种皮革有很多缺点。

a. PVC树脂涂层与基布的粘结性差、手感僵硬、柔软度差和透气性差等。

b. 环保性较差,这是PVC人造皮革最大的缺陷。

在PVC 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和释放出有剧毒的二噁英;另外,PVC 产品的添加剂(如增塑剂和阻燃剂等)中也含有一些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醛类、苯类挥发性化合物。

所以PVC人造皮革用于汽车内饰会污染车内环境影响车内环境感官品质。

c. PVC垃圾处理问题很棘手,无论是燃烧还是掩埋都会产生和释放出对土地和水有污染的二噁英和含氯化合物,而PVC的回收利用又非常困难。

因此,虽然PVC人造皮革在汽车内饰用人造皮革产品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其综合性能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在人类日益关注环保和健康的今天,PVC人造皮革将逐渐被淘汰。

3. 2 PU 人造皮革3. 2. 1 一般PU 革20世纪60年代,随着聚氨酯材料和非织造布技术在人造皮革上的应用,诞生了第2代人造皮革——一般PU 革。

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a.强度高,薄而有弹性,柔软、润滑,透气性好,并可防水。

b. 低温下仍具有较好的抗张强度和挠曲强度,有较好的耐光老化性和耐水解稳定性。

c. 柔韧、耐磨,外观和性能均接近天然皮革,易洗涤去污,易缝制。

d.表面光滑、紧密,可进行多种表面处理及染色,品种多样。

可见,高性能的聚氨酯作为汽车内饰材料,能提供优异的耐磨性能和耐水解性能,同时还满足低挥发的要求。

3. 2. 2 超细纤维革超细纤维革简称超纤革,是人造皮革中的一种新研制开发的高档皮革。

因具有耐磨、耐[]寒、透气、耐老化、质地柔软和外观漂亮等优点,已成为代替天然皮革的理想材料 2 。

4. 结构仿真性的比较随着非织造布技术在人工革加工中的应用,使PU 合成革具有类似天然皮革的网状结构,通过湿法加工工艺,革表面形成了一层类似真皮粒面结构的致密层 ,从而使PU 合成革的外观、内在结构、物理特性都更接近于天然革。

超细纤维PU 合成革的出现是人造皮革发展的一大突破,它在PU 合成革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

通过对真皮微观结构的研究积累,已成功开发出具有类似皮革胶原结构的束状超细纤维。

该产品采用具有开孔结构的 PU 浸渍、复合面层加工技术,发挥了超细纤维巨大表面积和强烈的吸水性作用,具有了天然革所固有的吸湿特性,因而无论从内部微观结构,还是外观质感及物理特性和人们穿着舒适性等方面,均能与高级天然皮革相媲美。

PVC 人造革仅采用针织或机织布作为底基,其结构性能无法与 PU 合成革相比,更无法与超纤革相比,仅是外观上接近天然革,综合性能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要求。

5. 汽车 P U内饰革的应用及发展5. 1 干法 P U 汽车内饰革干法 P U 合成革的加工就是在织物表面上涂上一层 P U 树脂 , 目前应用的织物主要是加密弹力针织布 ,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分段加温干燥使浆料中的溶剂挥发 , P U 树脂被固化 ,与织物层紧密结合 ,从而形成致密层。

为了提高树脂与基布的粘合强度, 可使用双组分粘接树脂;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可通过预发泡或者添加表面活性剂等方法 , 在织物表面形成微孔的聚合物层 ,从而具备与湿法工艺相似的透气微孔。

虽然干法 P U 合成革在手感丰满度 , 回弹性方面较差,但其在耐磨、耐刮性、耐水解、耐候性方面却较好 ,同时生产加工过程中 V O C 含量低, 基本无气味,并且价格较低、手感柔软、轻薄 ,表面真皮感强, 因此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靠手和坐垫上。

5. 2 湿式 P U 汽车内饰革湿式聚氨酯合成革生产工艺主要是将聚氨酯树脂通过浸渍或涂覆于基材上 ,然后进行水洗使附着于基布上的树脂凝结固化成半成品, 结合离型纸贴面、磨面、压花及其它后处理工艺制成不同种类、风格各异的产品, 是天然皮革的优良替代品。

其一般特点是 : 合成革的耐低温性及透气、透湿性较好 ,手感丰满, 回弹性好 ,整体真皮感强。

但耐水解性、耐刮性稍差,成本相对干法 P U 革较高。

目前,国内实力雄厚的 P U 合成革生产企业 ,正积极开发应用新型功能性 P U树脂浆料, 这种树脂采用了耐久性好的聚碳酸酯、聚己内酯多元醇及耐黄变的异佛尔酮二异氢酸酯等作为主要原料聚合而成[ 4]。

由这种树脂制成的 P U 合成革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及耐水解性、耐热性、耐氧化性、耐磨性,因此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扶手、座椅、门护板等方面 ,具有真皮感强、手感柔软、弹性好、外观豪华、光泽自然等特点。

这种 P U 合成革已逐步为汽车生产厂商所认同并深受欢迎 ,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5]5. 3 环保型 P U 汽车内饰革由于国内外 P U合成革生产工艺中普遍采用D M F 为溶剂,其湿法工艺通过水萃取湿法浆料中的溶剂使聚氨酯树脂凝固在织物上, 其中可挥发溶剂质量分数达30% ~ 40%, 因此不利于操作人员健康 ,同时对环境造成影响。

环保型的 P U 合成革, 主要是由水性树脂、高固含量树脂、以及 T P U 所生产。

由于水性树脂及 T P U不含溶剂,高固含量树脂仅含少量溶剂,因此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影响小, 所生产的合成革残留溶剂少 ,V O C 含量低 ,且能耗低。

但水性树脂生产的 P U 合成革因比溶剂型的 P U 合成革在强度、耐刮、耐磨等方面略有欠缺, 且价格昂贵 , 而采用 T P U 生产的合成革则加工过程较为困难 , 因此环保型汽车聚氨酯合成革开发方向主要是采用高固含量树脂生产。

国内外 P U 合成革公司在高固含量树脂的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如以德国拜耳的高固含量树脂为原料其中树脂质量分数为 98%, 少量为溶剂 ,加入匹配的架桥剂和促进剂, 通过多刀涂敷 ,并在一定温度下固化, 形成面层、可发泡的中间层、粘接层, 达到真皮的手感和强度, 同时能大幅度地减少溶剂的使用。

但目前由于高固含量树脂生产的合成革成本很高 ,因此这种合成革在国内外汽车内饰方面的应用还没有重大突破。

5. 4 超细纤维 P U 汽车内饰革随着超细纤维技术的发展 ,国内已有很多厂家能够生产超细纤维 P U 合成革 ,它是采用与天然皮革中束状胶原纤维结构与性能相似的超细纤维, 制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密度无纺布 ,再填充性能优异且具有开式微孔结构的 P U树脂加工处理而成。

这种 P U 合成革在外观、机械强度、弹性、耐化学物质稳定性等方面都与天然皮革十分相似, 并且手感也非常轻薄。

中国、日本、韩国等超细纤维企业已进行了这方面的研发工作 ,目前正积极。

向汽车领域推广 ,拓展了超细纤维 P U合成革在汽车内饰革领域中的应用[6]6 汽车内饰革的循环发展经济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对清洁化、节约化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

在报废车辆处理方面,欧盟法律要求: 汽车制造商到 2006年要负责处置所有报废汽车, 至少汽车总质量 85% 的材料都必须回收利用 ,其它15%材料采用垃圾掩埋法处理 ; 到 2015年这 2个比例将分别为 95% 和 5%。

当前国内金属材料部分已经能够充分回收利用, 而非金属材料包括座椅和内饰材料 ,由于回收成本较高且回收工艺复杂 , 在回收 P U汽车合成革方面尚没有成熟的技术,可持续生产的回收几乎为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