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功能不全.ppt

肝功能不全.ppt

其他神经毒质的作用
(一) 氨中毒学说
(ammonia intoxication hypothesis)
1.
血氨水平升高的原因
• 血氨浓度超过59µmol/L(100µg/dl)为
高血氨。
(1)氨的产生过多 • 肠道产氨增多 • 肾脏尿素排泄减少 产氨增多 • 肌肉腺苷酸分解产氨增多
(2)氨清除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
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低下 病人表现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 肾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
第一节 概述
一、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生物性因素 (7种病毒 主要是HBV) (二)理化性因素 (三)遗传性因素 (四)免疫性因素 (五)营养性因素
二、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一)肝细胞损害与肝功能 1.糖代谢障碍—低血糖
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
内容纲要: 概述 一、肝功能不全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肝功能不全的表现及发生机制 肝性脑病 一、病因和分类 二、发病机制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四、防治原则 肝肾综合征
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
病因
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损伤
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
是指肝功能不全的晚期 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肝性 脑病与肾功能衰竭(肝肾综 合征)。
第二节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继发于严重肝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 扑翼样震颤和昏迷等。
肝昏迷:指肝性脑病病人进入昏迷状态, 是肝性脑病的最后阶段。
腹水
3. 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
高胆红素血症与黄疸
(hyperbilirubinemia and jaundice)
非酯型胆红素 (血浆)
摄取、结合 (肝脏)
×
酯型胆红素 排 泄
肠道
×
4.凝血功能障碍 5.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药物代谢障碍 解毒功能障碍 激素的灭活减弱
(二)枯否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枯否细胞激活损伤肝细胞:
2.蛋白质代谢障碍—低蛋白血症
白蛋白(albumin)减少,球蛋白(globulin) 增加,两者比值 (A/G) 小于1(正常1.52.5),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3.脂质代谢
当肝内脂类含量超过肝重的5%时, 称为脂肪肝(fatty liver)。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 低钾、低钠血症
2. 门脉高压和肝性腹水
入院后给予腹腔放液1500ml及大量呋塞 米等治疗。次日患者进入昏迷状态,经抢 救神志一度清醒,后突然大呕血约2000ml, 输库存血1500ml,经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 • 该病的原发病是什么?诊断依据? • 分析有何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分析其凝血功能? • 分析本病例昏迷的发生机制及诱发因素? • 分析治疗上有无失误之处?并提出正确的 治疗措施。
不存在
异常
一、病因和分类
肝性脑病
内源性
由急性严重肝细 胞坏死引起,毒 疾患 引起,毒性物质通 过分流绕过肝脏, 未经解毒即进入体 循环。
二、发病机制 (Mechanism)
氨中毒学说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γ-氨基丁酸学说
鸟氨酸 尿素
+4ATP 4个分子 ATP
+NH3+CO2
H2O
精氨酸酶
H2O H2O
瓜氨酸 +NH3
精氨酸
2.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1)干扰脑内的能量代谢 (2)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
兴奋性递质--谷氨酸、乙酰胆碱减少 抑制性递质--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 增多
(3) 氨对神经细胞膜的抑制作用
与K+竞争钠泵的钾内移,影 响K+在神经 细胞膜内外的正常 分布,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性 和传导性。
1.产生活性氧 2.释放多种细胞因子
3.释放组织因子
枯否细胞功能障碍—肠源性内毒素症:
1.内毒素经侧枝入血增多 2.内毒素清除减少 从结肠漏出过多
(三)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 • 激活后高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 • 合成Ⅰ型胶原增多,由正常的Ⅲ型和Ⅳ型
变为Ⅰ型。 • MMP表达减少,TIMP表达增多。
性 格 行 为 改 变 睡 眠 障 碍 扑翼样震颤
昏 睡 、 精 神 错 乱
肝性昏迷 (hepatic coma)
• 扑翼样震颤:
是肝性脑病患者晚期出现的无 意识的上肢摆动,是肢体肌紧张性 增高的表现。
正常人体内,锥体外系的黑质-纹 状体系统含有丰富的多巴胺,其生理 功能是使肌肉松弛。肝性脑病患者的 多巴胺被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后,便出 现肢体张力增高的无意识活动。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Hepatic ascites )
•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压力超过
正常(1.33~1.59kPa)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腹腔内液是50ml,腹腔内液超过 200ml为腹水。
腹水的发生机制
肝硬化
门脉高压
白蛋白合 成减少
肾小球滤过减少
淋巴循环
障碍生成
醛固酮过多 心房钠尿肽减少 肠系膜毛 细血管血 压 升高 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钠、水潴留
(四)肝窦内皮细胞与肝功能障碍
抗凝血作用弱易凝血,释放的黏附分子介 导枯否细胞、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 致肝细胞损害和肝肿瘤的转移。
病理分析

李某 男 45岁,三个月来自觉全身乏力、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常鼻出血,近半 个月来腹胀加剧而入院。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 体检:面色萎黄,巩膜黄染。面部和胸部可见 蜘蛛痣,腹部胀满、有明显的移动性浊音,下 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00 万/mm3、Hb10g/dl、血小板6.1万/mm3 血清凡 登白试验呈双向阳性反应,总胆红素 51μmol/L(1.7-17.1μmol/L),血钾3.2mmol/L 血浆白蛋白25g/L(40-48)、球蛋40g/L(1530) (正常A/G=1.5-2.5)。
据精神状态 有无扑翼样震颤及脑电改变
分期
一期 (前驱期)
精神状态
扑翼样震颤
可有 存在 存在
脑电图
常无异常 异常 异常
表现欣快 举止反常 或表情淡漠 少语 吐词不清
二期 上述症状加重 意识模糊 定 (昏迷前期) 向力差 不能完成简单计算 三期 昏睡 但可唤醒 精神错乱明显 (昏睡期) 四期 (昏迷期) 昏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