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3章畜产食品原料 第一部分畜禽种类及品种
第3章畜产食品原料 第一部分畜禽种类及品种
内江猪
原产四川内江地区 早熟种饲养12个月 体重可达125千克
两广花猪
陆川猪 槐猪
(一)、猪的经济类型
2、肉用型
又叫腌肉型。以生产瘦肉为主,瘦肉占胴体的55%~60%, 肥肉占30%左右;
体型特点是外型呈流线型,头稍长,体窄胸浅,四肢较高, 腹部平直,前躯轻,后躯重,头颈小,背腰长,胸肋丰满, 背线与腹线平直,腿臀部丰满,体长大于胸围15~20厘米, 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
汉普夏猪
健壮性及杂交利用情况:适应性较差,繁殖力不强,但仍 不失为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父系品种。胴体瘦肉率65%以上
,背膘特薄,成年体重较大。主要用作杂交生产父系。
生产性能:繁殖力一般,平均窝产仔7—9头,生长速度与 白猪相似。 缺点:产仔率较低,公猪交配意愿较弱,管理较困难。
(一)、猪的经济类型 3、肉脂兼用型
第3章
畜产食品原料
第一部分
畜禽的种类及品种
本节课主要内容
猪 牛 羊 兔 禽类
一、猪
杜洛克 大白猪
长白猪
皮特兰
汉普夏
陆川猪
金华猪
内江猪
太湖猪
(一)、猪的经济类型 1.脂肪型
这类猪能生产较多的脂肪,一般脂肪占胴体的55%~60%, 瘦肉占30%左右;
外型特点是整个体型呈方砖型,体躯宽深而稍短,头短而宽 ,腿短,大腿丰满充实,臀宽而平厚,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 或相差2~5厘米,皮薄毛稀;
⑶、杜洛克猪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主要 亲本用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西州的泽西红杂交育成,原称 杜洛克泽西,后筒称杜洛克,是美国目前分布最广的品种。 现被引进世界各地繁殖饲养,分布较广。 外貌特征:被毛棕红色。体质结实,肌肉丰满,体躯深广、 四肢健壮。头大小适中、颜面稍凹、嘴筒短直,耳中等大, 向前倾,耳尖稍弯曲,胸宽深,背腰略呈拱形,腹线平直。 成年公猪重约400千克,母猪350千克。
产地:产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沿江沿海地区,其中产于嘉定县的称“梅山 猪”,产于松江县的称“枫泾猪”。从1973年开始统称太湖猪。 体型外貌:头大额宽,面微凹,额有皱纹。耳特大,耳软下垂。背腰宽而微 凹,腹大下垂,斜尻,大腿欠丰满,后躯皮肤有皱褶。毛色全黑或青灰色。梅 山猪、枫泾猪和嘉兴黑猪具有“四白脚”,也有尾尖为白色。乳头数8-9对。 生产性能:产仔数平均15.8头,3个月龄即可达性成熟,泌乳力强、哺育率高。 生长速度较慢,6-9月龄体重6590kg,屠宰率67%左右,瘦肉率39.9%-45.08%, 成年公猪体重140kg,母猪体重114kg。 利用与评价:太湖猪具有高繁殖力,许多国家如法国、英国、日本、美国等 国引人太湖猪与其本国猪种进行杂交,以期提高其本国猪种的繁殖力。
肉脂兼用 型
原产河南省定 县经多年杂交 而育成,体型 较大
英格兰土产的 大型白猪和体 型较小较肥的 中国白猪杂交 而成的猪种
体型较大,除两 眼四周或头部有 大小不等的黑斑 外,其余皮毛均 为白色
荣晶猪 约克夏猪
定县猪
(二)种
1、地方良种
(1)、华北型
⑴、长白猪
产地与分布:原产于丹麦,原名兰德瑞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腌
肉型猪种之一,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引入饲养。 外貌特征:全身被毛白色,头小清秀,脸面平直,鼻嘴直长,耳
大向前倾平伸。躯干较长,前窄后宽呈流线型,胸部有16-17对肋
骨,乳头7-8对,背部平直稍呈躬形。四肢较高,后躯的肌肉较丰 满。由于其体躯长,毛色全白,故在我国通称长白猪。
八眉猪 又称泾川猪或西猪。头较狭长,耳大下垂, 额有纵行“八”字皱纹,故名八眉。八眉 猪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肉质好、脂 肪沉积能力强、耐粗放管理、遗传性稳定 等特点,但八猪也存在着生长慢、后躯发 育差、皮厚等缺点。
1、地方良种
(2)、华南型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南和南部边缘,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的偏南大部地区以及福建省的东南部地区。猪终年 可以获得营养丰富的青绿多汁的饲料,又生活在温暖潮湿
1、地方良种
(4)、江海型
主要分布于汉水和长江中下游。
猪的外形特征介于华北华中型之间,额较宽,皱
纹深且多呈菱角形,耳长、大面下垂,皮薄而多
有皱纹,成熟早,小型6个月可达60公斤以上,大 型可达100公斤,屠宰率达70%左右。
太湖流域的太湖猪、浙江虹桥、上海的枫径猪及 台湾猪等均属这一类型。
太湖猪
东北民猪
全身黑色,背腰平直,体质健壮,耳大下 垂,四肢结实粗壮。后躯斜窄,猪鬃良好, 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乳头7对以上。 民 猪具有抗寒、体质强健、产仔数多(平均 13.5头)、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优 点,适于放牧和较粗放的管理,与其他品 种猪进行二元和三元杂交均表现出显著的 杂种优势。但脂肪率高,皮较厚,后腿肌 肉不发达,增重较慢。
金华猪(公)
金华猪(母)
金华猪是中国猪的地方品种,又称两头乌。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 三个县。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除头颈和臀尾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 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微 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 金华猪具有性成熟早、性情温驯、母性好和产仔多等优良特性。经产母猪每窝产仔 14.22±0.31头,仔猪育成率高(94.0%)。乳头多为7~8对。 金华猪以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而著称。它的鲜腿重6~7kg,皮薄,肉嫩,骨细, 肥瘦比例恰当,瘦中夹肥,五花明显。以此为原料制作的金华火腿,是中国著名传统的熏 腊制品,为火腿中的上品。 以金华猪作母本的二元杂交能明显地提高肥育猪增重速度,降低饲料消耗。尤其是大 约克、汉普夏、杜洛克、长白猪和金华猪的杂种后代日增重提高25.7l%~38.25%,饲料消 耗减少10.30%~13.06%,瘦肉率提高5.93%~8.90%。
杜洛克猪
健壮性及杂交利用情况:体质强壮,适应性强,耐粗性;应激反应 少。杜洛克猪引进后,主要用做三元杂交中的终端父本,效果最 好。 杜洛克猪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抗逆性强。胴体瘦肉率 在60%以上,屠宰率为75%。 生产性能:乳头一般6对,繁殖力一般,平均窝产仔9.93头,育成 8头,初生重1.4千克,70日龄个体重23.5千克。生后174日龄生长 肉猪达90千克,平均日增重651克,瘦肉率62.2%,肌内脂肪3.89% 缺点:繁殖力不太高,母性差,肉质较差。
长白猪
适应性及杂交利用情况:长白猪具有适应性好、生长快、饲料利 用率高等特点。长白猪作为父本与我国的地方品种进行二元杂交 效果显著; 生产性能:长白猪繁殖性能较好,初产母猪产仔数8-9头,经产 母猪产仔数10-11头,奶水较足,断乳窝重较高。在良好的饲养 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很快,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料肉比3: 1以下,瘦肉率60%以上。
肉质细嫩,性情温驯,耐粗饲,有早期沉积脂肪的能力。背 膘厚5厘米以上。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品种均属脂肪型。
(一)、猪的经济类型
脂肪型
巴克夏猪
肉脂兼备型猪品种。 1770年前后英国引 进中国猪、暹罗猪 与当地猪杂交, 1860年基本育成, 为脂肪型品种
新金猪
原产于辽宁省新金 县。由巴克夏公猪 与当地土种母猪杂 交,体质健壮,被 毛黑色有“六白 “牲
的环境,新陈代谢旺盛,形成了早熟、疏松体质,且易于
积累脂肪。
华南猪早期生长发育快,肥育脂化早,早期易肥,肉质细 致,体重75-90公斤,屠宰率平均可达70%左右,膘厚4-6厘 米。 猪种有广西的陆川猪、两广小花猪、福建槐猪、滇南小耳 猪等。
陆川猪
属脂肪型猪种,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因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 县而得名。体型特点为体躯矮,短,肥,宽。除头、耳、背、腰、臀及尾 为黑色,其余部位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一条4~5厘米白毛黑皮的“晕”。 背腰宽广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 陆川猪早熟易肥,肉质好、营养丰富。母猪母性好,繁殖力高。适应性 强,耐粗饲。遗传力稳定,杂交优势明显,产仔数11头左右。其肉皮薄、 肉嫩、脆而不腻;其畜产品可加工脆皮乳猪、香肠、无皮五花腊肉等。
肉脂兼用型品种的猪生产性能介于两者之间,胴体中瘦
肉占50%左右,体型中等,背腰宽阔,中躯粗短,后躯 丰满,体质结实,性情温驯,适应性强; 生产肉和脂肪的能力都强,肌肉组织致密,腹较紧,脂 肪少。其肉脂品质优良,风味可口,背膘厚3~5厘米; 我国大部分培育品种如哈白猪,新金猪以及小型约克夏 猪均属这种类型。
缺点:体质较弱,抗逆性较差,对饲料、饲养环境要求高,比较 难养。长白猪成年公猪体重246.2±9.4公斤,成年母猪为 218.7±0.09公斤,主要分布在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
大约克夏公猪
大约克夏母猪
⑵、大白猪
产地与分布:原名大约克夏。产于英国北部英格兰的约克郡地区 ,原有大、中、小三型。小型已绝迹,中型余下不多,大型大白 猪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瘦肉型品种。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 率高、瘦肉率高,产仔较多等特点; 外貌特征:被毛全白,体格高大,体型匀称,全身大致呈长方形 ,背腰微弓。头颈较长,额宽脸凹,耳立,鼻直。身体富有长度 、深度和高度。背线外观大体平直,背腰长,腹部紧凑,下臁部 充实。胸宽、膁部充实、臀宽。乳头7对以上。
1、地方良种
(3)、华中型
分布于长江和珠江三角洲间的广大地区;
华中型猪的体型基本与华南型猪相似,体质较疏松
,早熟。背较宽、骨骼较细,背腰多下凹,四肢较
短,腹大下垂,体躯较华南猪大,额部多有横纹, 被毛稀疏,肉质细致。生长较快,成熟早。
猪种有浙江金华猪,广东大白花猪,湖南的宁乡猪 ,湖北的监利猪、贵州的关岭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