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材料题

近代史材料题

近代史材料题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四、材料分析题【材料1】自从英国人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第一个消息传来以后,英国政府报纸和一部分美国报刊就就不断污蔑中国人——不分青红皂白地非难中国人违背条约的义务、污蔑英国国旗、羞辱旅居中国的外国人,等等。

……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这一切都是在“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荒唐的借口下发生的!——摘自马克思:《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的中国。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1和所学的知识,分析马克思的种种说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试题库——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试题库——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四、材料题1、以下是一组洋务运动时期的言论:材料1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远略。

”材料2奕 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

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患也。

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

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材料3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富之术。

”请回答:(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试题库——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披毛戴角之满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惨残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还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巍巍哉!革命也。

皇皇哉,革命也!……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

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

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

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

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夫革命非一国之吉祥善事也,就使革命而获成矣,为李自成之入燕京矣,为黄巢之破长安矣,且为刘、项之入关中矣。

然以中国土地之大,人民之众,各省各府,语言不相通,各省各府,私会不相通,各怀私心,各私乡土,其未大成也,必州县各起,省府各立,莫肯相下,互相攻击,各自统领,各省并吞,各相屠城,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秦、隋、唐、元之末季,必复现于今日。

加以枪炮之烈,非如古者刀矛也,是使四万万之同胞,死其半也。

……”——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1902年)“长素(即康有为——引者注)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1903年)(1)概括这三段材料的大意(2)革命党人是如何论证革命的必要性的?(3)怎样评价清末改良和革命两种政治主张?结合上述材料及辛亥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试题库——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四、材料分析题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多次”左”倾和右倾的路线错误。

其中最严重的是陈独秀的右倾和王明的”左”倾.此外,还有张国焘\高岗等人的右倾错误。

犯错误也有好处,可以教育人民,教育党。

我们有很多反面教员,如日本、美国、蒋介石、陈独秀、李立三、王明、张国焘、高岗。

向这些反面教员学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在历史上美国同我们打过很多仗。

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沙俄、荷兰,都很喜欢我们这块地方。

他们都是我们的反面教员,我们是他们的学生。

经过抗战时期,打日本,我们的军队发展到了九十万。

然后是解放战争。

我们的枪炮不如国民党。

国民党军队四百万,打了三年,累计起来,被我们消灭了八百万。

在美帝国主义帮助下的国民党打不赢我们.强大的打不赢,弱小的总是胜利。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7卷,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九一一年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但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并没有改变。

无论是当时的国民党,还是其他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都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国家和民族的出路。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给人民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个党员.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很快发展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选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材料分析:1、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其基础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3、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走过了怎样的道路?【材料】其实所谓中间路线(共左国右,自居中间)或第三路线(国一共二,自居第三),只是一个幻想,只是一个骗局。

……今日国家真正的问题,本在民主封建势难两立,二者之间,也岂有余地,容所谓中间层,任意徘徊于其间?事实上今日所谓不走极端的中间分子、自由主义者,原不过是现状维持者,初不肯走,又怎能走成路线?自由主义者标榜中间路线,对于真正在走路的人,也许会有些乱人心意,碍手碍脚的作用。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什么是“中间路线”,其主张是什么?(2)“中间路线”的命运是什么?为什么?试题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题目材料1:1918年11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怀着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困惑,梁启超在蒋百里、张君劢等人陪同下前往欧洲考察。

关于此行的目的,梁启超说:“第一件是想自己求一点学问,而且看看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拓一拓眼界。

”梁启超亲眼看到和亲身体验到了战后欧洲的破败与贫乏。

他们几人挤住在一起,取暖用的是半湿不干的木柴和生产煤气用过的煤渣,以致不得不靠身体运动来取暖。

他们的食物亦仅供果腹而已,完全谈不上丰盛与美味。

他们也直接接触和体验到了欧洲思想界的深沉的悲观主义。

梁氏在《欧游心影录》中说到欧洲“全社会人心都陷人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

”材料2:“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

材料3:“东洋文明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世界非有第三种文明崛起,不足于渡世危崖。

”――《李大钊文集》(上),材料4:“在这样一个国家里,10到12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

此外,中国人所遇到的西方民主,只是在其担任了外国警察的角色,及保护以暴力夺取中国的权利与利益这几方面。

因此,人们也无需仔细研究,便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人立即可以完全接受马克思对西方民主的伪善所作的藐视性抨击。

”——《斯诺文集》(第4卷),。

根据材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1、2,说明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2)根据材料3、4,说明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试题库——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四、材料分析题1、下面是关于长征的一组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肖华《长征组歌》“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这场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久、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

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只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美)里奥·胡柏曼·保罗·史威齐《伟大的道路·原出版者序言》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长征和长征精神。

2、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国共产党政治方针的材料:【材料1】“中国革命尚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它反对帝国主义之压迫及封建制度之一切社会经济政治的遗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