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公开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公开课)
粮食产量增加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
工业生产恢复
1921
1923
19பைடு நூலகம்5
1926
工业总产量指数
细节3;那年的春天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 言,比饿肚子更可怕 苏俄农民乔伊娜娃 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 苏俄农民叶莲卡在 在日记中写道: 喝,所以,前几年, 日记中写道: “ 1922年春天,阳光 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 “ 1922…… 年春天,阳光 明媚,一股幸福感深 来解馋 明媚,一股幸福感深 深地拥抱着我……” 1922年春天,自由贸 深地拥抱着我 ……” 易后,随处都可以“ 畅饮”了……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适时调整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细节3: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 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生活贫困。 们采取多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 拿走太多……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 粮食人均产量 肉类人均产量 时间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 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 (公斤) (公斤) 状况 1937 年比 1928 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 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1928-1929 470 35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恢复自由贸易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细节2;远方的客人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 新经济政策 油公司的董事长。1921年, 哈默走进了克里姆林宫。列 粮食税 宁将政府无力经营的石棉矿 以租让的形式交由哈默开发。 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 此后,哈默联络了30多家美 国公司与苏俄(联)做生意。 恢复自由贸易 列宁亲切地称他为“哈默同 志”。 按劳分配 ——丹尼尔《哈默传》
落后的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斯大林是个权力欲很强的 “俄罗斯人是非常适应 人,善于并且非常愿意使用权 民族性格,需要英雄; 非个性的社会生活。当我 力,他行事果断干脆,性格刚 们为了一种思想或者围绕 毅,不甘人下。 斯大林个人性格。 一个人团结起来的时候, — [美]罗伯特•塔克《作为革命 你明白我们需要英雄,为 者的斯大林》 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 斗到最后”。
8.1%,轻工业产值 210%,重工业产值 550%。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片面发展重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440-450 15-20
420-430 25
—— 闻一《俄罗斯通史》
460
20-25
我们可能走 得太远,以至于 忘了当初为什么 而出发。 —柯林伍德
伟大导师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
斯大林,俄语意思钢铁
列宁,俄语的意思勒拿河
第三篇章:春天还在吗……
—— 斯大林体制
细节1:一个特别的模式 细节2:一个惊人的奇迹 细节3: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细节1:一个特别的模式
重 ” 轻 ” 农 ”
“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5)
“ “
五年计划 (1928)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固定的粮食税
推行国有化 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工业 列宁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贸易 分配
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实物配给制 按劳分配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 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 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 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第二篇章:春天来了
—— 新经济政策
细节1:勇敢的调整 细节2:远方的客人 细节3:那年的春天
细节1;勇敢的调整
俄共(布)十大后,政府 宣布,1921年-1922年经济年 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 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 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 很多。他们看到,扩大耕种面 积,多打粮食就能多得粮食, 吃不了的粮食可以拿到集市出 售。
实行农业集 体化 (1927)
受帝国主义包围,必然增强国防力量 避免中国命运,必然要求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 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 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 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 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认为, 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 后腿。 —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企业全部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实行公有制、 “背口袋的人”成为当时 最受欢迎的人。在整个国内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战争期间,供应城市的粮食 配,取消商品生产 约有一半是由“背口袋的人” 和货币。 运进城里的。
——闻一《俄罗斯通史》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背口袋的人?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
2
向往春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春天来了 —— 新经济政策
3
春天还在吗 —— “斯大林模式”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细节1:难忘1918
第一篇章:向往春天
细节2:背口袋的人 细节3:从“立战功”到“调枪口”
细节1:难忘1918
曾在“十月革 命”中打响第 一炮的“英雄 ”,却将枪口 对准了苏维埃 政权 。
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列宁的反思
为什么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 ,人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勒 紧裤腰带跟着我们走,而在用鲜血 与生命换来和平之后,布尔什维克 政权却面临被人民抛弃的危险?
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 太远了,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 的基地……
1918年苏俄面临的形势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政权危机 粮食危机
细节2;背口袋的人
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 •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 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 6月, 的理想预设 : 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 市场被取缔。城市居民不得 在生产力高度发 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 达的资本主义基础 来, 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 起来。 上建立社会主义
——《大国崛起· 风云新途》
细节1:一个特别的模式
经济结构: 优先发展重工业
经济体制: 单一公有制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经济形式: 指令性计划经济
细节2:一个惊人的奇迹
经济位次演变表
这一时期的苏联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苏联1939 年建成的第聂伯河水电站 苏联实现军事工业化 二战苏联红军占领柏林
苏俄红军凯旋
这是一个英勇的奇迹
国家集中了物力人力,保卫了新生的政权。
单位:普特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17-1918 1918-1919 1919-1920 粮食征购量
1913——1921年苏联粮食产量
20年代饥饿的人群
细节3;从“立战功”到“调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