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世纪末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的原因
20世纪末苏州古城更新改造的原因
的 作用 。
设计 总体 上也 出现 了 “ 业化大生产产品” 百街一面” T _ ,“
的趋 势 ,[破 坏 了卉 城 肌 理 和 格 局 。 4 1
二 、经济发展与古城更新 改革开放后 , 苏州经济发展迅速 。 经济 的快速发展对 城市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一方面 ,要求城市成 为
转变” 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这些条件并不具备 ,政 府却在短期 内对一批道路和近 1 0
个街坊进 行更新改造 ,由于对开发商制约乏力 , 使预期 目 标 与终期效果 出现较大反差 ,对古城风貌造成不小影响 。 如 19 9 5年 由市政府组织进行 的古城街坊改造工程 , “ 在 全 面保护古城风貌”原则指导下制定 了 “ 重点保护 , 合理保 留,普通 改善 ,局部改造”的方针。[ 5 1 政府 的改造 目标明
度, 特别是加快 了道路建设 , 从而开启 了古城的大规模更
新改造 。
政府 在市场机制 尚不成熟之 际利用市场化 的操 作方 式 ,对古城进 行大规模 的更新改造 。这种改造方式 “ 必须 建立在控规 和保 护规划的前提下, 必须有严 密的古城保护 的法规体系( 地方性法规), 1 ”『 4 政府在此基础上对更新改造 进行调控 , 在改善环境 同时又使历史风貌得到保护。当时
城市环境 。 6 ”【而当时 ( 9 0年代中期 )苏州 的现状是产 】 18 业结构 和用地结构不合理 ,工业用地比例大 ,] 厂密集 , 二 基础设施落后 ,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近年来快速的经济增
收稿 日期 :2 1.50 000 .8
作 者简 介 :陈光 明 ( 97 ) ,湖南郴 州人 ,副 教授 ,博 士 ,主要从 事城 市发 展与 古城 保护研 究 。 16.,男
当, 但从城市发展变化的原理上来 看 , 古城的保护 与更新 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 ,它涉及到社 会效益 、环境效益 、 文化效益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完善 , 系到政府部 门、 关 房地 产开发商和居民的利益分配。 响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因素 影 众多 ,主要有政策 因素 、经济因素 、 民因素和文化因素 居 等。而其中 ,“ 真正影响城市格局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 济
第3 卷 第3 2 期
2 1年 5 0 1 月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OF HUNAN TY UNI RS TY CI VE I
、 . 2 No 3 b1 3 .
M av 0l1 2
2 O世 纪 末 苏 州 古城 更 新 改造 的原 因
何 正 确认 识 并 处理 好 保 护 和 更 新 两 者 的 关 系 ,为 古城 保 护 与 更新 提 供 借 鉴 。 关 键 词 :古 城 ;保 护 ;更 新 中 图分 类 号 :K2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14 (0 10 — 0 5 0 6 2— 9 2 2 1) 3 0 2 — 4
给 、良好 的废 污 处 理 和 可 靠 的 防 灾 系 统 , 以及 优 美 舒 适 的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 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组织法 》的有关规定 ,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3 1 随后 ,苏州制定 了一 系列 的有关古城保护的法规和条例。 政府 由以前的投 资主体变为对市场 的调控主体 , 为创造 良 好 的投 资环境 以促进经 济发展 ,政府 加大基础建设 的力
影 响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政策因素 , 不仅包括城市规划 政 策 ,也包括其他 一些 相关 的政府 政策——它 们都属于
“ 共 政 策 ”的 范 畴 。“ 共 政 策 是 政 府 机 构 活 动 的产 物 , 公 公
既可 以是指宏观抽象的国家政策 , 也可 以是指很具体的政 府操作行为” 2 。f 】 公共政策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是 巨大 的, 特别是在市场机 制还 不够完善之时 , 针对有一定历史价值 的古城所进行 的更新改造 , 公共政策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
陈 光 明
( 湖南城 市学 院 思想政 治理论课部 ,湖南 益阳 4 3 0 100)
摘 要 :2 世 纪末 ,苏州古城在政策 因素和经济因素 ( 0 产业结构和 用地结构的调整 ,城市人 口的激增 ,
居 民需求结构的变化等 )的驱动下 ,进行 了大规模的城 市更新 ,使 古城风貌遭 受 巨变。在此基础上探 讨 了如
、
政 策因素与古城更新
确 、历史 风貌保护措施得体 。但在实施 过程 中,由于每一 个开发商都以追求商业 利润 为 目的, 对古街坊进行大量拆
迁, 部分街坊商业建设过多 ;过于追求 面积多少 ,加高建
筑 高 度 , 大 进 深 等 等 。 再 加 强 调 一 次改 造 的 l程 紧迫 性 , 加 T
2 6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2 1年第3 0 1 期
长, 使本 已十分脆弱的古城 区设施再次受到严峻挑 战。 狭 小的古城空间与高速发展 的社会经济形成 了巨大的反 差, 总量在扩大 , 苏州 四周 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古城 内一成不变 的狭小空 间的矛盾越来越 尖锐 ; 城市生产 和人 民生活的现
18 9 0年 代后期 以来 ,苏州城市 的发展演化远远超过
了建 国以来 , 至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的发展 。 甚 城市的迅 猛发展加快了古城更新 的步伐 。 以街坊和道路改造为主的 大规模城 市更新 ,使古城风貌遭受巨变。
从 表 面 上 来 看 , 易 被 归 结 为 旧 城 更 新 中 的 工 作 不 容
一
19 9 0年代以来 ,随着计 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 的转轨 , 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更大城市发展 自主权 。19 9 3年 4
月2 2日 ,国务 院批 准 苏 州 市 为 “ 大 的市 ” 苏 州 市 可 根 较 ,
定区域经济增长 、贸易集散 、 术进 步的中心 ,进一 步 技
强化城市的中心功 能作用 ; 另一方面 , 要求城市必 须有便 捷通 达的内外交通 、 高效 高质 的通讯服务 、 足的水 电供 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