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

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作者姓名王莹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准考证号102712153314指导教师张伟2016年2月10 日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内容摘要】户籍制度的改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这次的改革为论文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深印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而改革要依据经济的发展 ,适时、适量、适度的进行。

这次改革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目录一、户籍制度简介 (2)(一)户籍制度的概念 (2)(二)我国的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2)1.自由迁徙期 (2)2. 严格控制期(“农”与“非农”二元格局确立) (3)3.半开放期(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小城镇户籍逐步放开) (3)4.改革探索期 (3)二、我国户籍制度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户籍制度的对比分析 (4)(一)其他发达国家的户籍制度现状 (4)1.日本的户籍管理 (4)2.加拿大的户籍管理 (5)(二)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内容 (5)1.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5)2.创新人口管理 (5)3.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5)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5)(三)对比分析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带来的不同影响 (6)1.与日本户籍制度的差异 (6)2. 与加拿大户籍制度的差异 (6)三、分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7)(一)分析传统的户籍制度严重制约国家发展 (7)(二)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的具体社会现象 (7)1.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居民身份的不平等 (7)2.造成城乡居民机会的不平等 (8)四、户籍制度改革对整个国家发展的影响 (8)(一)促进社会公平 (9)(二)促进经济增长,成为下一轮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动力 (9)(四)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9)(五)引起房地产市场需求扩张,未来可能出现分化 (9)五、改革规划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9)(一)改革规划 (9)(二)改革的意义 (10)六、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正文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现代户籍制度是国家依法收集、确认、登记公民出生、死亡、亲属关系、法定地址等公民人口基本信息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一、户籍制度简介(一)户籍制度的概念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指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

它是统治者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所以,历代王朝都沿袭着这一制度。

(二)我国的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与发展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户籍制度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从早期自由流动的粗放式管理,到后来的严格监管、绝对控制,再到逐渐控制松动、强化管理,直至现在的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

依据我国各个时期户籍制度的特点,将户籍制度大致归为4个发展阶段。

1.自由迁徙期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公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对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社会变动”(社会身份)等事项的管制办法。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1955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等级制度的指示》的发布统一了全国城乡的户口登记工作,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户口登记的统计时间为每年一次。

在这一时期内,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粗放式管理、居住自由、迁徙自由。

同时,户籍管理模式相对简单,管理职能也相当单一,只是单纯的人口信息登记及人口数据统计。

2.严格控制期(“农”与“非农”二元格局确立)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

1964年8月《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出台,集中体现了该时期户口迁移的两个“严加限制”基本精神,即: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要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要严加限制。

3.半开放期(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小城镇户籍逐步放开)198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

通知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并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1985年7月,《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城市暂住人口管理制度走向健全,同年9月,作为人口管理现代化基础的居民身份证制度颁布实施。

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出台,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1998年7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意见的通知》让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根据此通知,新生婴儿随父落户、夫妻分居、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落户。

2001年3月颁布的《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标志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通知规定,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4.改革探索期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转移,逐步满足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落户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2014年7月30日,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规定,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二、我国户籍制度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户籍制度的对比分析(一)其他发达国家的户籍制度现状1.日本的户籍管理日本的户籍管理历史悠久,户籍制度也相对完善,日本户籍管理的最根本依据是《户籍法》,自1871年颁布至1947年,先后修订三次,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日本的户籍管理制度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1)日本的户籍制度始于明治元年10月,京都政府制定“京都府户籍仕法”,明治2年,该法正式颁布实施,全国各府县以此法为蓝本开始进行户籍编成,以“户”为基本单位。

(2)日本宪法规定,公民拥有迁徙自由,其户籍管理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户口随人走”。

(3)日本户籍法规定,国民在20岁的法定成人之前,无权独立设立自己的户籍,成人后则完全自由。

(4)日本的“住民票”标有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别、与户主的关系等。

公民在接受义务教育、办理国民健康保险、国民年金保险(退休金保险)、登记纳税、登记选举人或候选人等,都需要先出示“住民票”。

(5)公民在迁出某地时,需要到当地政府办理“住民票”迁出证明,注明迁出原因(如上学、就职、结婚等)和计划前往地址;搬入新住址后,必须在14天之内到新住地政府办理迁入登记,此时需要携带迁出证明、国民健康保险证等,办理户籍接转与登记手续。

2.加拿大的户籍管理加拿大的户籍管理是通过出生证、公民资格卡、健康卡、驾驶证、信用卡和社会保险卡而进行的,整个户籍管理系统,就是将以上6种证件的信息系统整合而成。

出生证详细记录家庭内部血缘关系的信息,与中国户口的作用相似,具有中国户口本证明家庭身份的功能。

社会保险卡,人们统称的“绿卡”,可以用来永久性居民资格,其作用更接近中国的公民身份证,但其范围小于后者,主要用于就业、政府发放失业津贴和养老金等方面。

公民资格卡是加拿大公民身份的标志,另外还可以用于选民登记。

(二)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内容这次的改革是一种整体性的而不仅仅只是户口的系统改革。

改革涉及到户口,涉及到居住证,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所以它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是一种整体构建。

1.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1)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2)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3)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

(4)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5)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

2.创新人口管理(1)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2)建立居住证制度。

(3)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3.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1)完善农村产权制度。

(2)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3)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4.切实加强组织领导(1)抓紧落实政策措施。

(2)积极做好宣传引导。

(三)对比分析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带来的不同影响1.与日本户籍制度的差异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但人均自然资源稀缺,户均耕地面积狭小,兼业农广泛存在,公民的社会行为部分的收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与中国各方面情况相似,但却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目前,城市人口比重高达74%,而未出现广大发展中国普遍存在的过度城市化病。

日本同意实行户籍制度,但不具备中国户籍制度调控城市化人口流向和流量的阀门功能。

日本的住民票也是用来确认居民的常住地,只要满足一定的居住年限并拥有固定职业则可申请登记,在我国,暂住证与住房票相似,都是按照外来居住时间和就业情况来发放,都采取先进住后申请,无须审批,在某地居住时间超过一年以上。

但两证持有者的身份地位在两国相差悬殊。

与住民票的居民身份相近的是中国持有当地户口的居民,但是办理糊糊口却要采取严格而复杂的先批准后住进方式,除了毕业分配和人员调动等少数情况外,迁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普通外地就业人员,几乎不可能获得所在城市的户籍。

这是日本户籍制度不具备的中国特色。

由以上分析可见,日本户籍制度与中国相比,更有利于形成一个公民户籍地位平等,结果完整的社会。

2.与加拿大户籍制度的差异加拿大与中国户籍制度的差异主要变现为;第一,前者分工明确,功能专一的多项制度安排的组合,而后者分工模糊,多功能复合型的单项制度安排,例如,加拿大分设四卡两证,来实现中国户口与身份证的相似功能。

相关主题